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45年來,中國高考製造了哪些悲喜劇?

    45年來,中國高考製造了哪些悲喜劇?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裏,聚集了中國科教圈最頂級的大佬們。
    北大、清華、復旦、南開、中科院……都來了人。校長副校長就有好幾位。
    他們在舉行一場會談,主持人是鄧公。

    至於談什麼,這些大佬還不知道。直到鄧公開口説:科技、教育荒蕪一片,希望大家提點建議和要求。

    剛經歷了一個十年,大家都體驗過話多的下場。現場30多人,沒一個敢吭聲。

    相互推讓一番後,大家一致同意,誰年齡大誰先説。

    已經80歲的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一開口就是一番檢討:

    我資產階級世界觀沒有改造好,今後一定要進一步下農村、下工廠,接受工人、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好好改造。

    有人看到鄧公皺了皺眉,知道這麼説不對。

    第二個發言的是數學家蘇步青。他站起來,略帶委屈地説,自己手下原來有「十八條羅漢」(助手和博士),現在被下放得一個都不剩。

    鄧公當即説,給蘇老配備助手。

    大家明白了,這個會是解決問題的。

    接下來的四天裏,這個會開成了訴苦會。

    這場會議,以鄧公的一句話收尾。它改變了今後幾十年裏,中國人的命運。

    今年恢復高考,否則又耽誤一代人。

    全體代表聽到這句話,紛紛起立,跟端茶水的女服務員一起鼓起了掌。掌聲長達五分鐘。

    01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年恢復高考,不是一下子就搞了個全國考試,而是先選了個試點。在廣西的百色,搞了個單獨高考。

    理由是,這裏地處偏僻,經濟文化落後,暴露問題更加徹底。反正跟百色起義沒關係。

    效果相當的好。

    這套初中水平的高考試卷,百色的一個鎮上,44名考生數學加起來考了26分,人均不到1分。

    有考生實在做不出數學題,直接在試卷上寫:

    本人擅長解放台灣。

    這給了其他省份一個啓示:出卷的時候,要考慮到廣大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實際狀況,出的題要讓大家都能寫上兩筆。

    於是,一批用心良苦的考題出爐了。

    我大河南省的語文試卷,出了個命題作文《我的心飛向毛主席紀念堂》,很典型的一篇抒情散文,妥妥的送分題。

    但大河南的老鄉也是真實在。有位學生寫道:

    我們家沒有收音機也讀不到報紙,連毛主席紀念堂在哪都不知道,咋弄嘞?

    詩人郭小川的兒子郭小林就寫得很好,提筆即答,一氣呵成,把自己都給寫哭了。果然有當詩人的氣質。

    這篇作文在當時被當作全地區的範文,但沒有得到高分,理由是:

    在「飛」字上做文章做得不夠,對華主席歌頌得不夠。

    結果,郭小林報考的北大中文系也沒考上。原本分數線只有150,但25歲以上的大齡考生分數線要250,他考了240多。從此與大學無緣。

    這也許是幾十年來最早的一次年齡歧視。似乎在説,人到中年,就只配個250。

    弗蘭的作文標題是《心中有話對黨説》。一位考生真情實感地把她愛上公社某男知青,而對方未作響應,她因此患精神病被送進醫院的過程,寫了下來。

    出題老師卒。

    而另一位考生,在這道作文裏freestyle了一首詩:

    萬惡四人幫,

    該打八億槍。

    要是允許打,

    我開第一槍。

    如此通俗易懂便於傳播的詩,想必判卷老師拍案叫絕。就這樣,他考上了湖南師範學院。後來學院升大學,他成了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

    同樣是弗蘭,數學考試,有考生做不出來,就給老師留言:

    敬愛的老師,我是江家橋(不是江大橋)學校畢業的,我們那裏從沒見過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數學(sin cos)。

    遼寧語文試卷的一道古文翻譯題,選自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有考生翻譯:

    姐夫領着小姨子去游泳,到那裏後看見游泳的人很多沒有下去,那是不道德的……

    語文題還能胡謅,到了英語就真不行了。

    那年,北京市英語題的最後一道題是漢譯英:

    我是紅星公社的一個新社員。兩年前離開城市到農村去插隊落户。在貧下中農的幫助下,我提高了政治覺悟,學會了各種農活......

    不知道出題老師是不是照着毛選英文版出的。

    有個姓易的考生,此時正在北京郊區的順義插隊。凌晨四點,他爬起來給生產隊做好飯後才出發去考場。這段話説的簡直就是他的人生。

    不過寫出來也沒用,這一年除非報考外語專業,不然英語不計入總成績。最後他考進了北大經濟系,後來當上了中國人民很行的行長。

    在混亂和慌忙中恢復的中國高考,第一年錄取率只有4.8%。

    為了把這不多的人才集中起來,當年招生辦法中規定:錄取學生時,重點院校有資格先挑。不管他們第一志願填的是啥。

    大包乾發源地安徽鳳陽的一位考生,原本想着讀師範不要錢,第一志願填了安徽師範學院,結果卻被第二志願的北大錄取了,讀了法律系。

    這位考生姓李,後來當過俺河南的省長。

    02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全國開始實行統一考試。

    這時,我大河南的學霸屬性還沒有表現出來,在統一命題的條件下,河南文科的本科錄取分數線比北京低了34分,理科更是整整低了一百分。

    當時的河南考生不知道他們有多麼幸福。時至今日,河南的985錄取率排名全國倒數第N,一本錄取率排名全國倒數第M。

    N和M分別是多少,我不敢説,怕自己哭出來。

    這年河南的文科狀元姓劉,考進了北大,後來寫了本書叫《一句頂一萬句》。

    他曾經這麼大言不慚地描述自己考試時,往大腿上寫小抄的場景:

    我因為當時從部隊回來,穿的是軍褲,然後我把褲子扒起來,有多少東西都可以,整個的世界,不管是歷史還是地理,還是什麼其他都可以,一個腿難道還承受不了?

    劉狀元被錄取的中文系,是當時最火的專業。

    那兩年,文史哲堪稱文科狀元的收割機,享受優先錄取的特權。中文系裏的文學和新聞這兩個專業的學生,走在校園裏臉都朝天看。

    相反,最後一批挑檔案的,是財經院校。

    有個姓肖的湖南考生,當年高考志願報的也是中文系,結果被數學拖後腿,調劑到了金融專業。拿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都不知道金融是什麼。

    畢竟,這時距離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還有12年。離他當上證監會主席,被編排進各種段子和漫畫,還有足足35年。

    鑑於當時大學生是稀缺人才,加上包分配的制度,沒有一點就業壓力。77級北大新聞系畢業分配工作的時候,70多個學生,一個人可以填8個志願,橫掃央廣到紀委。

    被分配到某工廠的一個同學,報到第一天被組織部負責人單獨留下來,對方拿出一沓彩色照片,衝他説:

    這是中層以上幹部的女兒,你覺得誰合適我去給你約。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英語從此在高考中的角色不一樣了。

    這年的高考,英語開始計入其他專業的總成績,先是按10%算,之後30%、50%、70%,逐年增加。

    外語專業英語的分數線也一年比一年高,有個倒黴蛋就正趕上了這個過程,竟連續考了三年。

    第一次高考,他報考了常熟師專英語系。英語考了33分,結果分數線是38分。

    第二次,他英語考了55分,剛要大喜過望,一看分數線漲到了60分。

    1980年,他第三次高考,英語考了95分,終於過了,被北大西語系錄取。

    不過此時的他還想不到:

    英語不是坑,是風口,而自己就是馬上要起飛的那頭豬。

    他大三這年,英語按100%計入高考總成績,自費留學政策完全放開,托福考試被引入了中國。

    而他,淘到了教中國人考託福的第一桶金。

    和俞敏洪一樣高考了三次的,還有一位看不上錢只想當老師的馬同學,後來被尊稱為馬爸爸。

    他第三次考的1984年,因為待遇太低,教師專業相當被冷落,好多都降分錄取,仍然沒有招滿。這挽救了他。要不然,他可能連老師都當不了,只能數錢了。

    因為這事,山東一位高中老師給人民日報寄了一封信,被刊登在教育專版上,題目叫《值得憂慮的一個現象》:

    師範院校的招生名額,幾乎總佔招生名額的一半,而第一志願報考的人數卻是零。這個現象能不使人感到憂慮嗎?這説明,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並沒有真正的提高。

    這封信被一位領導人看到,做出批示:

    這個問題要引起重視,師範院校學生的質量保證不了,對今後的教育、對四化建設各方面的影響都很大。要繼續想一些辦法,幫助教師主要是中小學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住房問題。

    後四個字請自行重複一遍。

    於是,當年就有規定,師範類學校可以提前調檔。它們突然就有了當年北大那樣的特權。

    於是,這一年一大批考生的命運都被改變了。

    比如北京55中有個女生,高考時填了十個專業,第一個是北大中文系,最後一個是首都師範大學。

    結果,這所她最不想去的學校直接跳過了前九個志願,把她擇走了。開學第一天她就要求退學,未果。

    後來,她不甘心地當了多年教師,終於進央視當了主持人。

    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工商銀行的成立,外加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專業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形成,讓整個銀行業突然變成了一片人才窪地。

    只要是財經專業的學生,一畢業就會被銀行、審計等行業迅速瓜分。既有編制,又有高薪。

    有學生為了進財經專業,寧願讀專科。一些財經類專科學校的分數線最後比本科都高。

    不信你看。

    一所叫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專科學校,在它的《北京傑出校友名錄》上寫着: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中信銀行副行長、華夏銀行副行長、成都農商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副司長……等。

    最霸氣的就是這個字:等。

    03

    只要能考上大學,上學不要錢,畢業包分配,還能拿城鎮户口。這樣的好日子沒持續多久。

    1985年,國家推出了接受分數偏低自費生的雙軌制,開始琢磨起收費辦學的路子來。

    這時還沒多少人願意報自費生,因為儘管降低了分數線,但待遇差別相當大:

    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公費醫療,不享受假期火車票減價待遇,畢業不包分配。

    一共四條,比吳老師的泡妞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還多一條。就畢業不包分配這一條,大學就沒法安心談戀愛。

    1987年,公費生的分配也出現了寒潮,當年有5500多名畢業生被用人單位退回。

    北大被退回的就有58人,人大50人,復旦62人。專業不對口,名校也不行。

    武漢一名讀師範的大學生,被退回的理由是:

    當教師外貌欠佳。

    大家明白了,這個國家已經過了大面積缺人,是個大學生就要的時期,從包介紹對象的乙方升級成了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甲方爸爸。

    高考能選個好志願,直接決定了你未來在鄙視鏈的哪一層。

    跟「外」沾邊的專業火到了後來的整個90年代初。因為入世談判、外匯改革帶來的新風口,這些專業的學生還能搭上分配的最後一班車,輕鬆進到正缺人的對外經貿系統。

    有個西安男生,1987年考上的大學。他從小父親去世,經常被哥哥打得滿臉是血,想逃到南方去。為了讀外貿專業,他報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

    他們班是那一級裏的最高分,全是重點分數線錄取進去的學霸。進他們班還得要求顏值,形象都得是大城市去的。一個班就給他們配了7個班主任。

    用他的話説:

    有一個學生英語入學時就已經達到畢業水平,另一個背過最厚的那本《英漢大詞典》。

    (畢業)絕對是派出,出國、電子工業部、大企業,全部是派出,當時牛逼的不行。

    我們班女生特牛逼,腦袋往上看,別的男生看不上。

    上大學前他哥哥找他談了一次話,説:

    上了大學,我不再打你了。但你要在大三之前搞對象,我打斷你的腿。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沒堅持住。大一就開始搞對象,跟隔壁班的一個女詩人。

    那不是他第一個女朋友,但是他的第一次。

    後來又搞了搖滾樂。他叫鄭鈞。

    鄭鈞上大二那年,國家本來計劃招收1.7萬自費生,結果收了10萬。其中80%讀的都是財經、外貿、外語等熱門專業。

    今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那是你們還沒看到明年。

    1990年,北京一位考生考進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入學之前要先在北大讀兩年預科。

    結果,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報到地點那一欄寫着:信陽陸軍學院。

    這年,考進北大和復旦的學生有一項特殊優待,軍訓一年。

    因為這場軍訓,這位考生的身體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身高180,體重108。一年後,身高沒變,體重150斤。

    基於這一年的經歷,他後來寫了本小説,叫《北京,北京》。小説又被拍成了電視劇,起了個特別文藝的名字,《春風十里,不如你》。

    如果實事求是,應該叫《信陽 信陽》。

    1992年高考,北大、復旦的招生直接撲街。

    特別是北大,在浙江、湖北等9個省足足少招了170個人,最後把分數線降得跟一本分數線都持平了,往年不高個三五十分門都沒有。

    北大和復旦立刻就坐不住了,一起向國家教委報送了《關於調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兩校新生軍政訓練的請示》。

    以後,軍訓就從一年改為了一個月。

    鄭鈞到底是大城市來的,對自己將來去哪裏、報什麼專業都門兒清。那些農村小地方來的考生因為信息閉塞,就吃虧了。

    也是這一年高考,一個江蘇宿遷的農村考生考了個全市狀元。他的成績,清華北大隨便報,但最後報了人大社會學系。

    因為他想當官。以為社會學就是管理社會的,肯定能當官。

    上了大學他才知道,社會學研究的是一個村子多少男的多少女的,跟當官沒有任何關係。而且這個專業特別不好找工作。他本科畢業就開始創業,搞了個企業……

    當然,這個故事你聽過。這就是大強子和他的京東。

    但你一定不知道大強子一位同班同學的故事。

    這位同學比他有韌性,從本科一直讀到了博士畢業,都是社會學專業。

    現在,這位同學在京東擔任副總裁。

    04

    1995年,國家教委發佈了一個通知,《關於大力辦好普通高級中學的若干意見》:

    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過分流,辦成兼有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為主的學校。

    在學好普通高中基本文化課程的前提下,有側重地為學生就業做好思想、心理、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準備,為各行各業培養具有較高文化基礎知識的勞動後備力量。

    這一下,學校就有權力讓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變相退學了。

    雖然強調了分流必須本着學生和家長自願的原則,但自願的定義是什麼就另説了。特別是一些本來就想方設法追求高考入學率的地方,這下算是拿到批示了。

    一個縣城裏的高校,為了把個別難纏的、非認為自己有可能超常發揮的學生分流出高考之列,直接讓醫院給他們開了一張弱智和「神經有問題」的診斷證明。

    2000年,一個北京女孩直接把她的高中告到了法院,因為分流。

    起訴書上寫着:

    在高二升高三時,學校怕一部分學生考不上大學,影響高考升學率,就故意出高難度試題,包括她在內的幾十名學生因不及格無法升入高三……

    這時候,其實她已經通過轉到別的學校,考上了大學。

    就在這前一年,因為一封信,分流政策被取消了。

    寫信的人叫湯敏,他的title十分高大上,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這封信上,他列舉了5個理由,句句戳到當時領導的痛點,什麼工人下崗、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方向只有一個:讓大學擴招。

    後來,湯敏有了一個新外號:

    高考擴招之父。

    高考擴招,很快引起了一系列連帶反應。

    1997年,北京頒佈了一項政策。

    這項政策,今天看來,比西二環的房子4000一平米還要不可思議。然而它們都是真的。

    外地人員在京郊指定的小城鎮試點投資25萬元至50萬元不等,再在當地購買一套住宅,便可獲得北京市城鎮户口。

    這時的北京,還沒有按五環劃分鄙視鏈,因為四環還沒修完。唱五環之歌的岳雲鵬還要再過兩年,才從我大河南來石景山當保安。

    這一年,北京的高考也沒有開始自主命題,用的還是全國卷,但錄取分數早已不比當初。

    北大這年在北京的理科錄取分數線是562分,但在湖北是613分。

    湖北人先別哭,你們不是最慘的。

    宋喆,也就是王寶強前妻的前情夫,是個北京人,畢業於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多年之後,這所學院的錄取分數線,依然昭示着什麼叫生在哪裏就是一個階級。

    不過,要是生在河北,估計他也當不上王寶強的經紀人,不用去牢裏再復讀6年了。

    北京的這項政策很實在。所謂買房辦户口其實辦的是小城鎮户口,要經過五年才能變成北京市正式居民,但在這五年裏,不影響孩子以北京生源的身份報名高考。

    這個辦法,很快就流傳到了天涯海角。

    1999年,海南正面對着房市崩盤帶來的一地雞毛,光滿地的爛尾樓就有1000多萬平方米。

    看到出了户口政策的北京,排隊買樓的人都排到3年後了,海南想出了一個主意,出台了《海南省積壓商品房轉化為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凡購買25平米積壓商品房的給予1人入户指標......在校學生從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學考試、中小學入學等方面享受與當地户籍人同等待遇。

    雖然海南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沒法跟北京比,但跟河南山東比起來還是能差出個作文分的。

    果然,5年時間海南就處理了80%的積壓商品房。

    這個方式屢試不爽,天津後來也學會了,還直接把廣告打到了北京,廣告語赤裸裸的:

    北漂的孩子永遠考不過北京的孩子?錯!……

    沒有這麼多血本的家長,盯上了另一個高考窪地:西部。

    2003年,教育部收到一個舉報:

    山東東營某中學,一個班75名考生,有70名都轉到了新疆和西藏,以當地生源的身份參加高考。

    這些省份的錄取分數線,比山東要低100到200分。就連山東隔壁的安徽,錄取分數線也要低50-60分。

    當時從山東濟南到西藏林芝,要先飛到重慶,再飛到拉薩,最後坐大巴再到林芝,整整耗時3天,到了還有高原反應。

    但即使這樣,也擋不住滾滾而去的山東學生。

    前一段時間,武漢、西安等城市瘋狂搶人,恨不得上街看到個大學生就拉去派出所辦户口的時候,濟南、青島卻是一片沉默。

    很多山東人,在朋友圈轉發相關消息的時候會加一句評論:

    山東高考了解一下?

    05

    1999年高考語文結束後,出題人被考生罵慘了。

    因為,作文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隨着人體器官移植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功,科學家又對記憶移植進行了研究。據報載,國外有些科學家在小動物身上移植記憶已獲得成功......

    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這跟平時訓練的套路完全不一樣,光糾結是寫議論文還是記敍文就夠考生痛苦了。

    但有一個山東考生,露出了詭異的微笑。

    因為,他經常看《科幻世界》,提筆就寫了一個有反轉的愛情故事,差2分滿分。

    一周前,《科幻世界》雜誌上,卷首文章講的就是通過記憶移植來實現人類長生不老。同時,在「每期一星」欄目發表的《心歌魅影》,也是以記憶移植為題材的科幻小説。

    《科幻世界》就這樣號稱押中了高考作文題,銷量從不到10萬冊一下增加到36萬冊。

    這位山東考生最後考進了海南大學讀法律,他的理想是北京電影學院,但這年北電在山東干脆不招生。

    至少在高考這個事上,山東人是沒有資格鄙視我們河南人的。

    20年後,他拍了部跟科幻有關的電影,票房逼近50億。怪不得我的同事,學哲學出身的令孤老師經常説,人生就是一個8字。

    這篇作文題在當年反響很大,被好多提高記憶力的保健品蹭熱點打廣告,救活了很多瀕臨倒閉的養殖場。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稱:

    命題之新奇,之「異類」,雖屬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突破,更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次戰略性突圍。

    但中青報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2000年,高考語文出了一道常識題:巴金原名叫什麼?

    標準答案上寫的是李芾甘,巴金的字。

    這題就算讓巴金來也做不對。

    最後,教育部考試中心不得不公佈:有兩個正確答案。

    關於高考語文試卷的爭議,一直沒有斷過。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羣曾做高考語文試卷説:

    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題目要求就費了極大的勁,有的至今也沒有弄得太清楚。

    北師大中文系教授童慶炳做題後説:

    連大學者蔡元培都可以認為《紅樓夢》是康熙朝政治小説,你有什麼理由把對某篇作品的理解「定於一尊」?

    莫言指導他女兒寫作文,結果被老師在評語裏寫:

    沒有一句不是病句。

    後來莫言的女兒給老爹當了經紀人,估計改老爹作品裏那些病句就夠她忙活的。

    更坑的是,有一年福建高考語文卷中一道閲讀題用了老鄉,前中青報記者林天宏的文章。結果本尊親自出面做了一遍,發現只拿了一半分。

    比如:第15題:

    作者為什麼兩次提到6月13日那場大雨?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是:開頭用雨中正陽門的箭樓修繕,引出下面文中的話題;結尾雨引出朱啓鈐故居的雜亂;二者通過「雨」聯繫在一起,撫今追昔,深化了主題。

    林天宏老師公佈了官方答案:

    真正的原因是,我寫稿時窗外正好在下雨。

    06

    2019年,河南的高考人數第一次突破了100萬。

    要是今年參加高考,劉震雲別説北大了,連河大都考不上。就憑他那兩條腿上的小抄,監考攝像頭一抓一個準。

    如果時間統統錯一年,只有一年,俞敏洪可能就真的上了常熟師專。

    或許,他後來能再抓一把時代的繮繩,去了「新北方」當英語老師,因為只會上課不會講段子,一直默默無聞。

    李同學很可能被安徽師範學院錄取,畢業後當了一名光榮的鄉村教師。因為你就是牛頓轉世,北大也不會招一個非第一志願的考生。

    肖同學真的讀了第一志願中文系,後來因為炒股賠了錢,整天罵證監會的領導,還把他們編進各種網絡小説。

    馬同學第三次高考還是沒考上,後來開了個雜貨店,時不時跑義烏進進貨,嘟囔着天下的生意怎麼這麼難做。

    大強子沒讀社會學系,後來拿全額獎學金出國唸書,期間參加了一個學校的項目,整天帶女學妹陪商業大佬吃飯。

    郭同學作文寫跑題了,海南大學也沒考上,一心放不下電影夢,後來在電影《流浪月球》裏當了個羣眾演員。

    ……

    那場考試,改變了一切,也塑造了今天我們的這個社會。

    每一次高考,都是特殊時代的特定產物,都烙着那個時代的烙印。稍稍改變一下某些要素,就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

    時代這趟列車,當時沒擠上去,車門一關就真的開走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