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胡應湘專訪|冀政府出手 勿令上車成不可能! 又讚姜濤識得諗

    胡應湘專訪|冀政府出手 勿令上車成不可能! 又讚姜濤識得諗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聞名世界不只是這個金融樞紐,還有令人離以負擔的樓價。港人要在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擁有一個家,已經非常困難。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受訪時就為香港的「金童玉女」計數,直言專業人士在港置業都好困難,希望政府推出更多的措施,創造有利條件予市民「上車」。

    「上車」置業成為港人的「夢想」,不論你人到中年,還是剛踏入社會,開口埋口都在研究如何賺取首期,然後買樓供樓,連MIRROR成員姜濤,這位成為不少廣告商寵兒的人氣王,早前受訪時亦稱,賺到第一桶金最想做的就是置業,「為咗將來可以一層收租、一層自己住。」

    冀政府創造市民安居條件

    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接受《香港01》專訪時,就大讚姜濤「識得諗」,「(置業後)年輕人唔需要交好貴嘅租,唔使話驚俾人趕走......仲有一樣嘢,萬一工作能力變差,會否俾人踢出街?呢啲係識得諗嘅後生仔,努力工作,盡量能夠買屋住變成安居。」

    不過年輕人拼搏一生,但市區一層兩房單位,動輒要千萬元,就算住遠少少,搬到新界地區,亦要花數百萬元才可安居樂業,一生勞力,大部分貢獻予發展商及政府。胡應湘直言,政府應創造條件,「唔好令到上車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胡應湘足本訪問影片▼▼▼

    嘆劏房似「停屍房」 合和胡應湘大談港樓畸形現象|財經加零一

    填海非「期票」最快五年成事? 合和胡應湘拆局|財經加零一

    以往規劃出問題 「不主張建屋」

    在他眼中,政府以往的城市規劃亦出了問題,「政府內規劃嘅人有好多,仍然希望將香港規劃成一個美麗大都會,不主張建屋,好似啟德舊機場,十年都冇動作,原本仲打算做低密度住宅,呢個已經係錯誤。」他又舉例,「(中環)海傍的確是一個很美麗嘅地方,行到攰想搵個地方飲茶都冇;西貢就好少少,起碼有地方食飯,做規劃要貼地,要平衡,點樣整靚佢,同時亦要實用。」

    胡應湘建議政府大規模開山填海造地,包括於大嶼山西、芝麻灣一帶開山1,530公頃、填海680公頃;同時於大嶼山中部水域,如交椅洲一帶填海,合共可增加4,820公頃土地,以解決供應的短缺問題。

    胡應湘認為,政府應創造條件,令更多市民輕易上車。(盧翊銘攝)

    批納米樓似膠囊酒店:殮房咁樣擺入去?

    但有了足夠的土地供應,居住環境又真的可以改善?現時的年輕人對兩大難題,一是學歷貶值大學生人工不升反跌;二是部分準業主即使儲夠首期,可供樓上車,但可負擔的僅是只有100、200呎的「納米樓」。

    先由人工說起,大學生畢業的人工,隨時少過廿年前。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以2018年價格計算,2019年20至24歲、擁有學士學位的「95後」,平均每月收入1.8萬元;較1994年20至24歲並擁有同等學歷的「70後」,平均月入1.94萬元下降約7.2%。入息不升反跌,但樓價卻相反,自2003年「沙士」後屢創新高。

    胡應湘回想當年,自己於50年代畢業後,當年只有約2%的人擁有大學程度,他自己的工資亦不算高,現時香港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難與過去相比,但認為「收入最終係同社會貢獻有關」,只要有付出,就會收獲。至於發展商興建納米樓,胡應湘亦質疑說,「係咪要學日本啲膠囊酒店,好似殮房咁樣擺入去?香港係咪想做到咁?」

    嘆「金童玉女」供樓亦辛苦

    他笑言,曾為一對「金童玉女」計數,「男嘅可能係專業人士,女嘅亦都同樣係,兩人結婚之後,以佢咃嘅收入要買樓都辛苦,金童玉女都咁辛苦,更何況普羅大眾?」因此若果土地一直供應不足,樓價只會越來越貴,「物以罕為奇,唯一嘅解決方法可能行兩條路,有一啲係私人供應,一啲係公共房屋,冇得比你炒(樓)。」

    因此胡應湘希望,政府為打工仔提供負擔的房屋,除了增加土地供應,興建資助房屋外,亦可以考慮將部分單位,以補貼方式租予剛畢業的年輕人,「補貼逐步減少,捱過頭幾年嘅辛苦期後,有咗積蓄就可以繼續發展自己嘅事業。」同時,隨著人口老化,他希望政府亦要考慮長者的居住環境,「香港而家嘅形勢,就越嚟越老化,佢哋冇工作能力,如果政府唔照顧,通街都係老弱殘兵。」

    至於公、私營房屋比例是多少?他稱要視乎執政者解決問題的決心,「我只係工程師,我睇到問題係邊、答案係邊,我叫做拋磚引玉,就叫大家做一啲東西。」

    ▼▼▼更多專訪內容▼▼▼

    專訪|收地「炒埋唔夠一碟」 胡應湘重提填海︰重賞之下有勇夫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