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滴滴IPO:和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調查賽跑,能跑得過嗎?

    滴滴IPO:和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調查賽跑,能跑得過嗎?

    路透社17日報道, 據三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市場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對打車巨頭滴滴出行展開反壟斷調查。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最近監管機構成員走訪了滴滴出行等網路公司公司。知情人士説,在一些現場調查中,工作人員詢問了一些高管,下載了合同和財務記錄,並收集了電郵和內部通信。他們表示,參與調查的機構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國家稅務總局。

    而大家都非常清楚,對網路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大幕正在拉起,而滴滴的最清楚的壟斷企業,記得好幾年之前,滴滴在反壟斷機構的調查壓力之下,為了對抗調查,不斷投放自己沒壟斷的軟文,搞到最後寫軟文的同事寧可辭職也不幹了,因為違背良心啊。

    此時,作為一家註冊在外國、業務在中國的外國公司,滴滴出行正在推進在美國上市的計劃。滴滴後面的資本正試圖和中國的反壟斷賽跑,你們覺得誰跑得快呢?事實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網路後面的所謂資本是破壞中國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這些資本一個一個行業把中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最後甚至開始掠奪菜場小販的飯碗,為什麼?因為根本上這些公司不是中國公司,後面是貪婪的資本,加上美國沒有下限的資本市場,正如上一篇文中所中,ST滴滴這樣的公司,在中國任何一個資本市場都過不了問詢的第一關!

    事實上,代表官方的新華財經前幾天就已經播發了網約車平台為什麼要反壟斷的文章,雖然標題中沒有滴滴二個字,估計沒人看不懂。關鍵要反思的是,大家都知道滴滴壟斷了市場,而且在上一次收購Uber的時候就看到新華網做了專題,為什麼上次逃脱了?現在滴滴後面的資本和權力正和監管部門賽跑,你覺得他能過關嗎?

    而且,正如新華財經所説,滴滴這種公司沒有什麼技術門檻,所謂門檻就是錢,滴滴這幾年來一直靠融資,一直砸錢,到現在已經沒什麼人願意再給錢了,按照中國的制度,早就ST了,別説上市,活着都沒什麼可能,跟別説什麼上市然後其中幾個人發財了。

    路透:滴滴IPO當口遭反壟斷調查

    兩位消息人士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調查滴滴是否使用了任何不公平地排擠小型競爭對手的競爭行為。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監管機構正在調查,看滴滴核心叫車業務的定價機制是否足夠透明。

    滴滴在一電郵聲明中表示,「我們不評論匿名消息人士沒有根據的臆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未回應置評請求。

    滴滴在上周公開的IPO招股説明書中披露,該公司和另外30多家中國網路企業在4月已經與包括市場監管總局在內的機構面談。監管機構要求這些企業進行「自查」,並提交合規承諾。

    滴滴表示,公司被要求檢查並改正可能違反反壟斷、反不公平競爭、稅收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滴滴稱,已完成自查,有關部門已進行現場檢查。

    滴滴還警告稱,監管機構可能對檢查結果不滿意,公司可能會受到處罰。

    其中兩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表示,市場監管機構的調查處於初始階段,監管機構尚未給該公司下達具體指示。

    調查對該公司IPO的影響還有待觀察。滴滴有望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250億美元上市以來,中國在紐約的最大IPO。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説,滴滴認為定價和不公平競爭是相對輕微的過失,這就是為什麼滴滴有足夠的信心繼續推進IPO。

    該消息人士透露,滴滴也在強調創造就業機會來遊説監管機構,這一關鍵因素或可換得北京方面更為寬容的態度。

    根據其招股説明書,該公司目前在中國僱用了約1,300萬名年活躍司機

    新華財經:市場份額過半即可推定為壟斷

    新華財經香港6月15日電(郭興華、陳愛平)科技創新不斷顛覆舊有的商業模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然而時日一久,「創新」卻又會轉身成為破壞效率和公平的阻礙者。

    十多年前,網約車平台的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容易,乘車體驗變得更好,那時候網約車的標籤是「創新」,是「進步」,是推動行業發展的「變革者」。

    十年後的當下,經過市場慘烈的廝殺,少數出行平台形成了市場優勢,這時候網約車的標籤變成了「殺熟」,變成了「算法」,變成了各種試探人性底線的「壓榨者」。

    《反壟斷法》第十八條指出,要從市場份額、競爭狀況、進入相關市場難易程度等綜合判斷是否構成壟斷。第十九條規定,市場份額過半即可推定為壟斷。

    早在兩年多以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這種隱憂就已經出現。交通運輸行業2021年還將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強化交通運輸領域的反壟斷。

    交通運輸部2020年11月披露的全國各網約車平台的訂單量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共有8個平台月訂單總量超過100萬,分別是滴滴出行、曹操專車、T3出行、萬順叫車、美團打車、首汽約車、享道出行、花小豬出行,總訂單量達到了6.24億單。其中,滴滴出行月訂單量為5.62億,其新推出的平台花小豬出行月訂單量320萬,兩者訂單量合計佔總訂單量的90.58%。易觀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滴滴打車的月活用户數為5439.48萬,市場佔有率為88.71%。

    作為中國網約車行業龍頭,滴滴出行已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比如,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約談滴滴,要求滴滴嚴防「店大欺客」;比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滴滴在內的多家網路科技公司作出罰款處罰、行政處罰等。

    網約車的門檻依然很高,但門檻不是技術,而是資本。

    出行平台一旦形成規模效應,更多乘客、更多司機、更低成本就會形成互動。小平台的成本較高,因此大平台可以通過調整價格,留出或者消滅較小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新平台如果要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就必須做大,開始階段只能通過補貼爭奪乘客和司機,沒有雄厚的資本投入,很難打破舊有平台的規模經濟優勢。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維持平台既具活力又更健康的發展,需要企業和監管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既需要行業的自律也需要清晰透明和規範嚴格的監管規則。

    黃少卿建議,可以引入多平台競爭,同時不會削減規模經濟效益。對於出行市場,要保障用户參與多個平台的權利,讓司機能夠在多個平台間自由選擇。

    中國信通院的專家建議探索適合國情的反壟斷監管策略,繼續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建立以促進創新為核心價值導向的規制體系,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競爭規制推動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