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美持久戰進入「相持期」,美國前四輪攻勢均告負

    中美持久戰進入「相持期」,美國前四輪攻勢均告負

    2021年4月18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諮商機構「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年會在上海舉行。聯盟全球主席、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秘書長林建海、中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等均做了年會致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受邀在年會上做了主題為《中美持久戰進入「相持期」,美國前四輪攻勢均告負》的演講,受到了全場近300多位與會者的廣泛好評。在年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還被授予「全球中小企業服務最佳智庫獎」的稱號。現根據速記整理王文演講內容如下,相關內容還發表在環球時報英文版4月20日變局專欄中,「重頭説起」也錄製了該篇相關內容。

    感謝全球中小企業聯盟的邀請。主辦方要求我就中小企業經營的國際環境尤其是中美關係的最新狀況做評述,令我想起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曾講過的一句話:「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這是繼1938年毛澤東寫《論持久戰》之後、時隔82年中共決策層再提「持久戰」。

    「持久戰」分為「戰略防禦」、「戰略相持」與「戰略反攻」。我想借此分享的第一個觀點是,如果把這個「持久戰」提法用於中美博弈,那麼,當下中國已不再是戰略防禦,而是到了戰略相持期。

    新中國建立的70多年裏,美國長期對華處於攻勢地位。

    美國對華的第一輪攻勢從1949年開始,可稱其為「軍事攻勢」,包括鄰國衝突、軍事封鎖、核訛詐等,中國被迫採取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還研發了「兩彈一星」,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勝利,捍衞了國家主權不受侵犯,解決了清末長達近百年的「捱打」問題。

    1978年改革開放後,美國對華的第二輪攻勢開始了,可稱其為「意識形態攻勢」。自由化思潮在中國一度盛行,加之1990年前後的蘇東劇變,中國爆發了政治風波,陷入被動。但很快,通過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以及此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手段,中國很快穩住了局面,市場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出現了第一波高速增長浪潮。美國攻勢再次被挫敗。

    第三輪攻勢發起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可稱其為「經濟攻勢」。美國公司通過投資、兼併、入股等方式,試圖控制中國經濟命脈,影響中國走向。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企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如華為、騰訊等優秀中國公司都是在此後迅速壯大,充分學習美國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融資手段、科技研發等,最終挺進世界公司的一線陣營。2020年世界500強中,中國公司超過120家,數量超過美國。

    第四輪攻勢來得更猛。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對華採取輿論抹黑、科技禁令、貿易加稅等「多元攻勢」。中國政府、社會、企業仍頂住壓力,且變得更團結、更有韌性。2020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經濟、外貿均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穩居世界第二,並有望在未來5-8年內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體。

    四輪攻勢下來,美國沒有佔到實質的便宜,中國對美博弈的能力則得到了鍛鍊而飛速增長。現在,有理由相信,中國對美的戰略態勢,不再只處於防禦狀態,而是轉入漫長的相持期。

    「相持期」的主要特徵可用三個「同一量級」來形容:一是「經濟同一量級」。中美兩國世界上僅有的二個GDP達10萬億美元以上、國內消費市場總額均超過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均超過4萬億美元的國家,其他國家如日本、德國的量級明顯低一量級。

    二是「軍事在區域內的同一量級」。中國軍費開支約2000億美元,美國軍費雖有7000億美元,但軍力分佈在全球而被稀釋,缺乏在西太平洋全面碾壓中國、軍事遏制住中國的絕對實力。在東亞區域,中國軍力與美國軍力大體相當。

    三是「發展模式全球吸引力的同一量級」。近年來,中國的發展模式正在全球層面上形成數十年前美國模式的吸引力。廣大發展中國家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發展經驗中看到了不同於西方發展道路的替代選項,而且近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治安、金融穩定,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體現出來「以人為本」的抗疫成績,令世界多數國家都拍手稱讚。

    必須承認,在未來,中美兩國誰都不能打倒誰,誰都得適應戰略態勢的重大變化。漫長的相持期,緊張也有緩和,競爭也有合作,會成為兩國關係的新常態。這恐怕是所有人都得適應的。

    但問題來了,中美持久戰,戰略相持期,未來會怎樣演變?到底對全球中小企業來説意味着什麼?在我看來,大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中美博弈的相持期會持續很長時間。10年,甚至20年以上!在這個時期,中美兩國在貿易投資、人文交流、高新科技等領域的緊張狀態會成為新常態。但中美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中國不可能軍事挑釁美國,而美國也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

    二是中國對美國懷有最大的誠意和善意。中國保持着底線思維,有底氣捍衞中國的核心利益,過去70多年,美國的四輪對華攻勢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未來中國更沒有必要怕美國。但中國也不主動刺激美國,沒有意願代替美國霸權。

    正如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4月16日接受美聯社的採訪,可謂是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地勸美國,「美國對兩國關係的做法太消極」、「缺乏進取精神」、「中國主張競爭應該是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樂部長還説,「中國不是美國的對手,更不是敵人,而是美國的抗疫隊友和發展夥伴」。

    一個巴掌拍不響,中國以柔克剛,正在一步步、智慧地化解美國新一輪「聯盟攻勢」,努力防範、遏制中美關係的繼續下滑,同時也在中美博弈中一步步扭轉過去的戰略被動。比如,美國計劃4月22日召開全球氣候峯會,試圖重塑美國的全球領導權。但4月16日,中法德率先召開了氣候領導人對話;4月17日,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訪華,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髮表《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這些舉動都搶先在美國主導的氣候峯會之前,化解可能出現的對華刁難與責任追加。

    不得不承認,中國目前對美博弈的對策越來越嫺熟。

    這是令人鼓舞的信號,代表着兩國博弈的持久戰化。兩國需要有漫長的時間去處理相互之間的競合事務。

    那麼,對於全球中小企業來講,意味着什麼呢?一是全球中小企業界要聯合起來,反對新冷戰。中小企業是全球解決就業的主要組織,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與敏感儀。中美倘若發生新冷戰,中小企業主們一定先遭殃。在未來,中美緊張新常態。二是全球中小企業界要繼續奮進,艱苦創業,底線思維,穩中求進,努力創新。要知道,大國的博弈的持久戰化,對企業來講,意味着風險防範變得更為重要。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