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史上最大的維權潮要來了?樓市開始內卷!各地緊急出手

    中國史上最大的維權潮要來了?樓市開始內卷!各地緊急出手

    最近,土地越來越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不管是對「土地兩集中」政策的關注,還是「土地財政即將終結」的猜想,都不是最猛的。

    最劇烈的變化出現在,20個城市率先試點土地集中供應「零售改批發」,效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烈火烹油!

    三月以來,土地市場真的瘋了!

    4月28日,重慶土拍最高溢價率去到130%,強力拉昇房價,5月重慶新房價格按月上漲1.9%,領漲全國;

    5月8日,杭州土地出讓金猛破千億,七成土地拍到封頂價,進入競自持環節;

    5月25日,寧波29個地塊全部出讓,封頂率高達65.5%,刷新多個板塊地價;

    ......

    同樣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還有各大開發商,和擔驚受怕的買房人。

    01

    吃瓜羣眾已經看得麻木了。

    這輪集中供地,直接把4月全國的土地溢價率推到了三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克而瑞數據顯示,當月全國300個城市的經營性用地的平均溢價率,從3月的17.8%大幅跳漲至4月的25.4%。

    要知道,在最近三年裏,全國經營性土地的平均溢價率多在18%以下。

    集中供地以來,地價一路飆漲,愣是從多月來的平穩曲線中,走出了個瘋狂上揚勢頭!

    眾多官媒也坐不住了。6月9日,經濟日報發文,委婉探討了「兩集中制度」:

    「從實際效果來看,首輪集中供地一些城市出現火爆場面,眾多高溢價率地塊被拍出,『兩集中』是否能達到政策預期尚需進一步檢驗。」

    6月10日,央廣網表示:

    從目前情況看,部分熱點地區卻還是出現高溢價率成交地塊......後兩批集中供地的競爭激烈程度將會下滑。

    誰曾想,年初的時候媒體還大都是這個畫風:

    不只是媒體,部分研究機構早前也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

    開源證券認為:土拍 「零售改批發」,一二線城市土地成本有望下降,改善房企毛利率。

    現在,波動熨平了嗎?土地降温了嗎?成本下降了嗎?

    看着一路飛漲的成交樓面價,我哪裏還敢出聲......

    02

    當然,每個城市的情況還不太一樣。

    就首輪集中拍地結果來看,當前有三個比較明顯的趨勢。

    一是南北分化繼續加劇。

    梳理完當前20座已經實行了首輪集中供地的熱點城市後,可以發現,土地溢價率超過15%的城市就有8座,分別是:

    重慶、深圳、寧波、廈門、合肥、杭州、南京、福州。

    每一個都是近期房價漲勢兇猛的南方城市!

    這些城市接下來會被重點關注,在中央的大棒面前,今後的土拍都不敢這麼招搖了,同時房價也會被密切留意。

    因此,這輪以極高溢價率拿地的開發商,大概率會高位站崗。

    剩下的12城中,要麼是沒有戲唱,抑或是已經內定的北方城市,如鄭州、天津、濟南、青島、瀋陽、長春。

    要麼就是火爆依舊,但土拍制度調控極為得當,把溢價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的城市,如蘇州、北京、無錫、長沙、成都。

    二是,二線城市已經成為各大房企的主戰場。

    根據中指研究院整理的數據,今年前五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面面積TOP10的城市中,僅有廣州這個一線城市在列。

    廣州算是個特例,推出了大量郊區地塊,把整體溢價率硬生生往下拉。

    其餘三個一線城市,拿地門檻極高,後期控房價又極狠,這樣壓縮開發商的盈利空間,無異於硬生生從它們身上咬下幾塊肉。

    於是,更多的房企開始湧向二三線城市,尋求生機。

    03

    第三個趨勢:今後調控越加精準,開發商的日子將變得越來越難捱。

    一邊是地價上漲,一邊是限制房價,開發商的利潤空間被瘋狂擠壓,買房人也跟着提心吊膽。

    在這個節骨眼上,有人火速「跑路」。

    6月16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上排行第925位的潘石屹夫婦,把他們在SOHO中國持有的54.93%股份變賣,成功逃離房地產,直接套現195億。

    也有開發商斷臂求生。

    前幾天,連踩「三條紅線」的光明地產把名下資產轉讓。

    這三年來,該房企的銷售額逐年遞增,但淨利潤卻從2017年的19.47億元一路降至2020年的1.07億元,短短三年時間縮水18.40億元。

    當然,更多的房企「死」在了路上。

    截至今年六月,人民公告網信息顯示,2021年全國已經有198家房企發佈破產公告,相當於每天都有一家房企被清算。

    (人民公告網)

    大部分小房企在這輪改革中已經率先舉白旗投降。

    對於尚未破產的大房企來説,光明地產是個很好的縮影——就算銷售額不斷增加,利潤也不見得能提高。

    在杭州土拍結束後,面對投資者的「利潤能有多少」的提問,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表示:

    「公司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水平。」

    簡直是見者傷心,聞者落淚。

    尤其是這輪土拍結束,房企們的境況更是越發艱難。

    當前,大部分城市採取的是價高者得的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政策。

    以無錫為例,一個熱門地塊從1.7萬的起拍樓面價,被喊到最高限價1.8萬,還要加上66100平方米的競租賃面積。而這個地塊,周邊項目平均售價也才2萬/平方米!

    廈門,湖裏2021P03地塊被建發以6.7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再加上1.32萬平方米的配建面積。然而,根據規定,該地塊商品住房銷售均價不得超過7.18萬元/平方米!

    這麼低的利潤,你猜開發商會不會做這種賠本生意?

    稍好一些的,從精裝裏面摳油水。部分糟糕的,有可能直接爛尾!

    04

    一個很魔幻的現象出現了。連房地產市場,也開始內卷!

    初試集中供地,政府既要把土地賣出一定的價格,但又不能太高價,影響民生穩定,於是各城市絞盡腦汁變着法做一件事:

    壓縮開發商的利潤。

    但是現在,眼見房企瘋狂內卷,加錢加配建,利潤稀薄得讓買房人都害怕。

    所以,為了保障房屋質量,新一波政策調整又陸續出爐,每個城市給出的解決辦法都不太一樣。

    第一類是以北京、杭州為代表的「競質量」模式。

    以已經出台具體方案的北京為例。5月份,北京集中出讓30宗地塊,有28宗的出讓條件包括競「高標準」。

    其中,19宗採用「競地價+競公租房/競共有產權份額+競高標準」的「新三競」,9宗採用「競地價+競高標準」的「二競」方式出讓。

    在競價後的10個工作日內,房企遞交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由專家評比打分,最後公佈獲勝者。

    具體評分項目包括6大方面。

    其中,綠色建築分值18分,裝配式建築20分,超低能耗建築20分,健康建築6分,宜居技術應用16分,管理模式20分。

    總體看來,該方案關注的更多是基本品質、綠色環保等方面,並沒有涵蓋維權多發的精裝部分。

    此外,該制度還是由人工打分,打分標準相對寬泛,具體效果還需要後期監管部門足夠給力,否則這就只是一份不痛不癢的「承諾書」。

    第二類是以上海、南昌為代表的「非價高者得」模式(又稱「給你一條活路走模式」)。

    傳統的土地拍賣就是價高者得,後面出現了「限地價+搖號」和「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幾種模式。

    然而,這次上海默默觀察各大城市的土地市場反應後,當即出台新模式,即分別設置了起始價、中止價及最高報價。

    在拍賣中,報價超過中止價後,也不是由最高報價者得地塊,而是接近整體報價平均值水平者得。

    同時,上海引入房價地價聯動機制,在拍地前就明確項目預售參考價格,再公佈第二次集中拍賣將要供應的土地名單,通過各種方式提醒開發商冷靜競價。

    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給開發商一定的利潤空間,避免未來集中爆發的「維權潮」發生。

    第三類是以成都為代表的「豐儉由人」模式。

    6月8日,《成都市新建成品住宅裝修管理規定(試行)》發佈,提出兩點:

    一是購房人自選房之日起,1個月內自願選擇升級裝修方案......升級裝修價款納入預售款監管;

    二是新建成品住宅不僅要設置和開放交付樣板間,還要設置和開放工序樣板間......集中交付達到90%之日起的90日內,方可拆除。

    這兩點規定不再「一刀切」,既滿足了買房人多層次的裝修需求,同時也避免了開發商通過偷工減料造成民眾不滿,真正做到了「所見即所得」。

    不難發現,隨着集中供地的不斷推進,各城市都在進一步細化和深化調控政策、

    或許,今後地價能做到真正可控,同時裝修豐儉由人,沒有質量問題。

    但現階段,集中土拍帶來的混亂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消化。

    希望各位瞭解完各城市這波拍地的溢價率情況後,謹慎考慮出手,避免成為新政策試驗的「炮灰」。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