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五折買股票,浮盈8億!董明珠為員工還是為自己謀福利?

    五折買股票,浮盈8億!董明珠為員工還是為自己謀福利?

    在股市做散户太難了,哪怕你拿到的是眾所周知的大白馬。最近幾天,格力電器的小股東們大概是深有體會。

    6月21日,格力的小股東們怒砸盤,截至6月21日收盤,格力電器當天股價下跌接近5%,創一年來新低。原因是剛剛過去的周末,格力默默發佈了一個重磅公告。

    01

    公告是關於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這份32頁的公告有幾個關鍵點讓小股東崩潰。

    第一, 股價打五折。

    按照員工持股計劃,購買格力的回購股份的價格為27.68元/股,是回購股份均價的50%。

    今年以來,格力電器數次發佈與回購股份有關的公告。

    比如,2月下旬,發公告,披露公司第一期回購股份完成暨股份變動的情況,已完成資金總額不低於30億元(含)且不超過60億元(含),回購價格為不超過67.82元/股。

    5月18日,發佈了關於公司第二期回購股份完成暨股份變動的公告,同樣資金總額不低於30億元(含)且不超過60億元(含),回購價格為不超過69.02元/股。

    5月27日,發佈了關於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方案的公告,這次更是大手筆,資金總額不低於75億元(含)且不超過150億元(含),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70元/股。

    第二, 涉及人員多,金額大。擬參與格力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不超過1.2萬人,金額不超過30億。這兩個上限數額都不小。

    如果按照這兩個上限來估算,如果格力員工都按計劃持股,人均賬面浮盈達25萬!

    顯而易見,如今的員工持股計劃難免讓小股東們心寒,拿公司的錢大手筆回購,打五折賣給格力員工,自己當股東還不如去做員工。

    02

    更讓小股東們難以接受的是下面兩點。

    第三, 有讓高管先富的嫌疑。

    按照披露的持有人名單及擬分配情況,格力的董事長董明珠一人就佔回購計劃的27.68%,將近三分之一,擬出資的上限是8.3億元,按照五折來算,這個持股計劃落實的話,董小姐直接賬面財富浮盈超8億。

    雖説董小姐創造的價值肯定不止8個億,但如此分配,對小股東們是否有失公平?畢竟高價回購花的是公司的錢,員工持股,小股東們沒份兒。然而,468,644名普通股股東(格力電器2021年一季報數據)卻只能完全失語,你不滿意也沒辦法。

    別説作為散户的小股東,就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也沒有發言權。

    公告稱,因為格力電器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女士是此次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而董明珠女士與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存在一致行動關係,故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本員工持股計劃相關事項的審議過程中應迴避表決……

    第四, 業績考核標準難以服眾。

    雖然持股計劃對格力的高管和員工有業績要求,但是參照標準是2020年,比如2021年淨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於10%,2022年淨利潤較2020年增長不低於20%。

    據年報披露,2020年格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2019年下滑了10.21%,也就是説今年恢復到2019年水平就能算完成任務。

    眾所周知,去年受疫情影響,各行業都受到了明顯衝擊,這種黑天鵝事件可謂百年難遇,但格力不考慮特殊情況,按照2020年的業績作為標準,存在變相減輕業績考核難度的嫌疑。

    2020年格力的市場佔有率不及美的,丟了市場老大的位置,今年以來,其股價相比最高點,跌幅超25%,小股東們接連受挫,怒砸盤也實屬無奈。

    03

    不過,除了小股東們的情緒,站在格力員工的角度,這事兒就是另外一種理解了。

    格力作為國企,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曾被報道薪酬偏低。

    董小姐曾高調宣稱要為員工分房,今年6月中旬,終於有了下文:「格力第一批住房即將交付使用」。

    此次員工半價買股票,也是繼員工分房以來的又一重磅福利,從留住人才和激勵士氣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

    另外,2019年格力混改,高瓴資本以416.62億獲得格力9.02億股股權,佔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5%,彼時就做出承諾,以後要給格力的管理層和骨幹員工總額不超過4%的股權激勵。

    也就是説,對於格力管理層和員工的股權激勵是遲早要落實的。

    在蜜姐看來,目前除了打五折的價格爭議外,小股東們實際上的不滿,在於對格力業績表現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成效不滿。

    比如,2020年,在空調主業方面,格力電器被美的集團趕超,丟掉了老大的位置。

    實際上,我國白色家電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無論是格力還是美的都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但近年來格力從手機、造車到造晶片,口號響亮,但幾乎難見成效,甚至是賠錢賺吆喝。

    股價表現也不盡人意,今年以來,格力電器的股價相比最高點,跌幅超25%,小股東們接連受挫,與其説今天怒砸盤,不如説是實屬無奈。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