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今天市場的重點信息

    作者 | 明野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經歷過昨天大跌後,上午收市時市場又開始了跳水行情,在接近絕望的時候,午後開始,市場情緒忽然起來了。雖然很多板塊有所反彈,但是兩市成交額已經不足8000億,最後還有兩個交易日,所以也別期待太大的反彈,最好還要等今晚美聯儲的利率會議再觀察下。

    今夜美聯儲利率會議前瞻:

    1月FOMC會議將是年前最後一個關鍵海外變量落地,也是2022年造成市場調整、成長大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邏輯的首次檢驗。對幾種可能出現的政策信號前瞻分析如下:

    如果出現,符合市場預期—— 

    3月啟動加息的信號:目前市場一致預期指向全年4次加息,第一次加息出現在3月利率會議上;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政策框架:在進入縮表之前,聯儲需要一套政策框架向市場解釋加息、縮表的邏輯和操作方式,有先例、有預期。 

    如果出現,會差於市場預期—— 

    首次加息幅度超過25bp:短期內,可能只有50bp的首次加息會超出市場當下對加息節奏的預期;(對短端利率影響比較直接) 明確的縮表條件確認/時點預期:期限溢價顯示目前市場對縮表影響定價不充分。如果縮表預期明確長端利率有理由繼續上行;(再度助推10Y美債利率上行) 提前終止QE:目前taper節奏,聯儲會在3月份完全退出QE。提前一個月退出影響不大。 

    如果出現,會好於市場預期—— 

    沒有明確的加息信號:意味着加息很可能較市場預期節奏後延;(影響重大,上半年是關鍵加息窗口) 對經濟復甦/市場波動風險的關注:聯儲看跌期權——當前市場走勢和地緣風險醖釀背景下,美聯儲有理由考慮安撫市場。如果出現,很可能被市場視作看淡聯儲鷹派立場的理由。(短期利好市場反彈修復)

    核心還是看年後,尤其是一季報的行情,兩會之後,市場還是會逐步回到這個方向上的。全年來看,A股有增速的行業會越來越少,所以在調整之後,去年那些賽道股遲早是要回歸的,因為成長稀缺性在今年可能會更加突出。

    短期看穩增長基建方面,前面的設計,工程諮詢服務最近是得到了市場關注。

    風電: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能源局正式發佈2021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數據,合計裝機規模超過1億千瓦。

    1、全年風電新增併網規模47.57GW,其中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規模分別為30.67GW(-55%)、16.9GW(+452%),截至2021年末風電累計併網規模接近330GW(+17%)。 

    2、對陸風規模,全年新增併網規模30.67GW,整體符合此前對陸風的裝機預期(30GW-35GW)。對海風規模,2021年新增併網規模16.9GW,相較此前海風裝機預期(8GW)增長顯著。我們認為海風併網數據超預期的因素主要包括:1)在吊裝船挖潛增效的背景下實際吊裝量的確有所增長,彭博新能源公佈的21年全球海風報吿顯示,中國全年吊裝量10.8GW,較此前裝機預期提升約3GW;2)存在統計口徑差異,截至2020年末彭博國內累計海風裝機10.9GW(吊裝口徑),能源局累計規模約9GW(併網口徑),預計已吊裝未併網規模接近2GW集中於2021年併網;更為主要是的是預計有4GW左右部分併網項目將於2022年實際完成。 

    3、展望2022年:1)陸風:在2021年超60GW的招標規模基礎上2022年裝機規模有望超50GW;2)海風:考慮部分開建項目順延及部分新增項目,預計2022年海風裝機規模有望達6-8GW,綜合來看全年風電裝機規模有望達60GW左右。進一步展望“十四五”,預計22-23年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有望率先實現平價,國內海風累計裝機量有望達50GW且不排除超預期可能。隨着海風吊裝船的供給逐步增加、基礎施工成本的下降,未來海風降本潛力和需求空間非常廣闊。 

    4、綜上,在海風裝機規模高增的背景下,機構重點關注具備大兆瓦產品的優質龍頭:

    1)零部件龍頭包括東方電纜、天順風能、金雷股份、大金重工、恆潤股份、日月股份等;2)具備海風風機量產能力的龍頭明陽智能、金風科技、運達股份等。

    【CJ電新】

    最後,所謂A股脊樑,其實我是這麼看的,截至2021年12月末,公募基金淨值達24.59萬億元,已接近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他們的一舉一動,對市場的影響的確會非常大,但是機構有時候也無法擺脱羊羣效應,尤其是考核要求互相之間進行“攀比”的背景下,交易趨同,未來也會是個大問題。

    本文由《格隆滙》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