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TikTok|獨家:字節跳動仍籌備赴港上市 與監管層溝通密切

    TikTok|獨家:字節跳動仍籌備赴港上市 與監管層溝通密切

    中國擬收緊中概股海外上市監管,令市場關注企業境外上市情況。言猶在耳,有指全球每月活躍用戶多達19億的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Ltd.),已決定無限期擱置境外上市計劃。但來自北京的消息,字節跳動確實放棄赴美IPO計劃,但依然謀求上市,雖公司內部暫未達成完全統一意見,但赴港上市恐是首選。且字節跳動與監管層面溝通良好,後者亦給出了「窗口信號」。

    內地擬收緊中概股海外上市監管,令市場關注企業境外上市情況(字節跳動官網)

    放棄赴美IPO始末

    自特朗普政府執政時期開始,美國對TikTok實施禁令,而字節跳動與美國政府的多方斡旋已有兩年。在談判過程中,曾經的選項是:如果擬議中的交易獲得白宮批准,字節跳動計劃讓TikTok Global公司在美國首次公開發行(IPO)。而字節跳動方面,亦有來自基金的壓力,早前確實考慮以此方法破局。並且,在海外IPO更有利於拓展國際業務。

    而且,內部討論中評估,如果成功在美國上市,則將成為首家在美國IPO的中國社交媒體一哥,並且能拿到一個相當高的估值。同時,可以仿效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等其他科技公司,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所以,這也就有了媒體間一直傳播的赴美或赴港IPO的各種說法。

    而與此同時,監管層亦有舉動。去年下半年,國家十二部門聯合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這是《國家安全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的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的制度和機制,及《網絡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配套落地措施。也即表示,國家監管層面對於「網絡安全審查」工作正式走上檯面。

    從2021年新年伊始,相關監管機構對包括字節跳動、阿里、美團、滴滴、騰訊等互聯網龍頭企業,都進行過多次約談。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在被網絡安全和證券監管機構的官員約談中,被要求解決數據安全風險和其他一些問題,並且一樣進行了「窗口指導」,表達對於集團赴美IPO的安全擔憂。顯然,同滴滴鋌而走險的舉動不同,張一鳴充分考慮到政治和監管環境,作出了判斷。也就有4月23日,字節跳動在其社交媒體賬戶上發表聲明稱,「經過認真研究,認為公司暫不具備上市條件,目前無上市計劃」。

    而近來,滴滴事件後,加上監管層不斷加碼,中概股互聯網公司面臨「反壟斷+數據安全+SEC審查收緊」,三重監管風險將進一步提升。上周六(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發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表明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同時,近期中證監擬修法,變更使用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簡稱VIE)架構的公司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的規定,修訂法規後,轉為須得到內地批準,意味中資科企海外上市門檻更高;美國方面也要求提供審計底稿給美國SEC,以及允許美方直接對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進行調查。

    基於以上種種,中央政策信號已經明確,又有滴滴的前例,字節跳動已經完全放棄了赴美IPO的想法。消息人士形容了一句,「在中國做生意,要很懂得看政治風向」。

    監管層和字節均有IPO壓力

    不過,上述來自北京的消息指出,字節跳動並未有永久擱置IPO的打算。此想法監管機構亦了解,現時監管機構未有收到字節跳動表達在內地上市的查詢意向,綜合情況,給出了可赴港IPO的「窗口指導」。

    此前,字節跳動不急於上市的說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無論是在營業收入、盈利能力還是在用戶與活躍度上,字節跳動都具備極強的競爭力優勢,行業霸主地位十分穩固,根本「不差錢」。這也是字節跳動不急於上市的一大主因。在此之前,字節跳動已經拿到多輪融資。另一方面是重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軟銀願景基金、雲峰基金、KKR並不急於兌現,沒有給予壓力。

    但據了解,近年來字節跳動在2B/2C(面向企業客戶及普通客戶)多個層面發展迅速,且由於監管風險的加大,基金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年初時,字節跳動在二級市場的最新估值已經高達4000億美元(折合約為3.1萬億港元),在一年之間急升接近兩倍。而隨著各種來自審查、政治風險的提升,估值情況恐怕有變。大股東們「不再淡定」,希望上市套現、落袋為安。

    而從中央監管層角度,經過一輪加強監管之後,亦希望向企業傳遞信心,企業的上市之路仍然開放,字節跳動能在香港IPO為首選。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