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飯圈」背後的娛樂資本,更需要嚴加整治

    「飯圈」背後的娛樂資本,更需要嚴加整治

    前些日子,中央網信辦發布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提出十項措施。我大致看了一下,其中第三項措施我認為相對而言是更為關鍵的一項。這一項是說,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強化網站平台對明星經紀公司(工作室)網上行為的管理責任,制定相關網上運營規範,對賬號註冊認證、內容發布、商業推廣、危機公關、粉絲管理等網上行為作出明確規定。

    我為什麼認為這一項規定是相比之下更為關鍵的呢?因為這裏所指的明星經紀公司,其實是由娛樂資本進行操作的主要平台。對娛樂資本的存在,以及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對我來說,也是有一個認識過程的。

    1991年,當時國內對於所謂明星的炒作幾乎還很少,至少大陸的媒體沒有什麼炒作明星的。然而,當我於1992年回國時,發現情況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很多媒體,特別是官方媒體,包括平面媒體、廣播媒體,都有專門的版面或者板塊來炒作明星。那時,我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她對於明星炒作這種事還沒有那麼敏感。但是在她的同學裏,很多人都開始追星。只是,那時的追星還遠不如後來的粉絲們那麼瘋狂。那時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們,都是在追着了解明星的生日、星座、愛好、服飾等。在這些孩子們中間,以誰了解得多,了解得準確,誰對這些東西更為熟悉而為榮。似乎知道這些東西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我看到這樣的現象,感覺非常不解。這個世道怎麼了? 為什麼突然會出來這些東西。如果說,這些東西出現在港台,那倒並不讓人奇怪。畢竟那邊是個商業社會,或者直接地說,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搞這一套是很正常的。不搞這一套反而不太正常。

    可是中國大陸不一樣啊。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難道不應該用更為健康向上的、更為積極有益的文化來影響我們的青少年嗎?文化中的這些邊邊角角,猶如生產車間的下角料,除了作為廢物回收,基本也沒有什麼作用了。可是,為什麼廢料卻成了餐桌上的主菜,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當時的我,還不知道有娛樂資本這樣一種東西。只是認為,內地媒體模仿港台,做這些無聊的東西,實在是太下賤了。

    現在看來,媒體的下賤,歸根到底也是由於娛樂資本的干預和操作。由於青少年年幼無知,很容易受娛樂資本操控運作,把這些無聊的邊角料當作主菜向青少年推銷。目的當然很簡單,不斷地捧紅這些明星,讓他們的產品不斷擴大銷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我們的媒體也學着做這種事,無非是在平面媒體上獲得更多的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擴大發行量,也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

    雖然在那個時候,我還不了解娛樂資本的險惡用心,但是我很清楚,如果一個國家的青少年,成天都陷落在這種氣氛與環境之中,那麼這樣的青少年不可能有多大的出息,而他們的未來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沉緬於這樣的環境,無異於天天陷落在電子遊戲中一樣。他們對其他正當的東西再沒有更多的興趣,他們腦子裏天天都只是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這樣下去如何了得?

    而我們的文化管理部門,對此似乎完全無動於衷。或許那一年,已經開始號召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市場經濟要搞成社會主義的,而不是資本主義的?這其中,當然要包括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導向問題。但我們的文化管理部門腦子似乎遲鈍得很,完全不理解這其中的要害,甚至根本就沒有這根弦。結果,各種對明星的炒作成為所謂市場經濟中的一部分。既然是市場經濟,那麼文化管理部門也就沒有必要管那麼多。結果,當年的追星族,就成了今天的「飯圈」。

    有一年春晚,蔡明與郭達演出了一個表現這類追星族的小品。小品的諷刺意味還是正面的,但說不上有多深刻。然而這個小品除了只博人一笑之外,似乎也沒有再挖掘什麼更深層的東西,只是一種淺嘗輒止。後來的媒體似乎成熟了一些,不再對明星的愛好、星座、服飾等有更多的關注,但對於他們的所謂緋聞(過去叫桃色新聞,是有較濃的貶意,而一稱為緋聞,似乎就成了中性的了),或者婚姻關係的成敗則更關心了。

    而所謂「飯圈」們的做法,則似乎更失去理智了。某個明星的飯圈,是不允許任何人對他們的偶像有任何負面的意見。這些情況,對於那些明星,則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明星們一下子以為真的是老子天下第一,而且誰也管不着他們。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是天下老二,那麼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在他們看來,任何道德、法律對他們都是寬容的,不起作用的。他們再怎麼胡作非為,也是可能橫行天下的。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星們的報酬越來越高,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網絡上早就出現了拿明星與科學家收入差距做比較的帖子。但是有用嗎? 人們只是氣憤,可是能奈其何? 明星們恐怕連眼睛都懶得掃一眼這樣的帖子。他們的錢掙得更多,而在他們背後的娛樂資本則賺得還要更多得多。結果,不僅社會在貧富差距方面的擴大,就包括了娛樂資本的貢獻,而且,在道德觀念與社會風氣上,也被嚴重地毒化了。

    過去,從事文藝工作的人們被稱為文藝工作者,現在誰還管這些明星叫文藝工作者?因為在老百姓的心裏,他們根本不配這樣的稱號。他們自己也不這樣稱呼自己,他們稱自己為藝人。然而,其中有的人,連藝人的稱呼也不配。他們就是流氓,就是強盜,就是竊賊。除了這些,他們什麼也不是。

    整治飯圈,固然重要,但對於飯圈們瘋狂崇拜的偶像明星,是不是也需要整治?而明星背後的娛樂資本,是不是更需要嚴加整治?誠然,我們現在的娛樂業,還不可能一下子徹底摧毀娛樂資本,但是我們可以拿出必要的規範,強制娛樂資本遵守實施。有些底線,是不能任意踩踏的。

    作者胡懋仁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崑崙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