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當前外資怎麼看中國市場 10餘家機構如此看

    當前外資怎麼看中國市場 10餘家機構如此看

    近期國內政策向着鼓勵生育和共同富裕方向做出廣泛的轉向和調整,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預期產生顯著影響。國內側重於中長期問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所採取的政策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預測和理解難度較大,容易激發外資的恐慌和避險情緒。7-8月,我們看到陸股通資金流入規模有所下降,且間或出現比較大規模的資金流出,伴隨着的是部分海外投資者發表悲觀言論,媒體也曾報道凱西•伍德旗下旗艦基金賣出了中國股票。9月初,外資流入似乎又有改善,日均流入規模又上升至50億元。那麼,海外投資者當前究竟如何看待A股,未來又將呈現怎樣的投資行為呢?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從海外投資者的表態來看,少部分投資者或投資機構認為應遠離中國市場,或者仍可能有一定的跌幅;多數投資者在承認短期調整和波動的同時,認為對其長期投資中國市場的意願和目標沒有太大影響。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事實上,從對海外機構的調查來看,疫情之後,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資產的認可度和關注度進一步上升,中長期投資意願進一步增強。

    全球智庫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8月發布的《全球公共投資者2021》(Global Public Investor 2021)對超過100家央行、主權基金和養老基金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國際投資者對於亞洲資產、特別是中國資產的興趣進一步上升。據統計,全球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和公共養老基金目前控制着總計42.7萬億美元的資產,2020年,全球央行的資產儲備總計增加了約1.3萬億美元,至15.3萬億美元。而OMFIF的調查顯示,近40%的全球公共投資者計劃增加其在亞洲的投資敞口,顯著高於去年的15%,且對亞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對中國和人民幣的熱情躍升推動的。但同時,分別只有8%和7%的機構計劃增加其北美或歐洲的淨持有量。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資產被國際投資者接受的重要依託。根據OMFIF的調查,全球30%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增加人民幣持有量,比例較去年明顯提升,其中,非洲國家的態度對於人民幣的態度更加積極,或反映非洲與中國更為緊密的貿易和金融關係;近一半國家的央行都準備增加人民幣持有量;20%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減持美元,18%的央行計劃減持歐元。68%的央行表示將在更長的時間內更多地持有人民幣資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官方外匯儲備(COFE)貨幣構成數據從2016年開始單獨披露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截至2021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國際外儲規模中的佔比從2016年末的1.08%上升至2.45%,對應規模從908億美元上升到了2874.6億美元,在近五年的時間翻了三倍。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上升,一是受中國堅持對外開放、融入全球體系的推動,二是受海外央行資產分散化需求的推動,三是受到部分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對於美元資產的拋售和對於人民幣資產的增持。俄羅斯財政部的公告稱,7月5日,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資產結構調整已經完成,將美元份額從35%降至零,英鎊比例降至5%,而歐元和人民幣的比例則分別提升至39.7%和30.4%,現貨黃金比例為20.2%。

    第二,新冠疫情加劇了低利率環境,進一步使得長期投資者青睞新興市場,中國從疫情中快速恢復所能提供的高回報使得中國市場吸引力上升。

    在長期停滯的低利率金融環境下,養老基金等大型資管機構的投資收益普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其負債成本或具有一定的剛性,使其投資收益目標同樣具有剛性。新冠疫情加劇了低利率環境,因此,為了在長期實現較高的收益率目標,一些長期投資機構可能採取以下應對措施:第一,尋找低相關性資產充分分散化;第二,承擔更高風險。中國相對較快地從新冠疫情中復甦,使其具備更好的投資環境,未來更好的經濟前景也帶來了相對高收益的前景,這提升了海外投資者的興趣,也符合海外長期投資機構在疫情後極低利率時代的訴求。並且,相較中國經濟的體量,中國市場對於海外機構而言整體仍然處於明顯低配的狀態。

    不過,一些國際投資者也表達了對中國資產的憂慮,憂慮主要集中於兩方面,一是中美關係等地緣政治問題,二是對國內監管、公司治理層面問題的擔憂。

    近期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有助於減輕海外資金的疑慮。在中美關係出現惡化之後,美國曾出台部分措施來限制一些公共機構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例如加強對投資中國證券的美國養老基金的審查、禁止投資某些中國股票、打壓中概股等,不過美國政府的政策通常僅限於公共部門,不涉及私人部門,加之美國公共部門持有的中國資產原本就非常有限,因而這一因素的影響一直不大。並且,近期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8月31日至9月3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訪華,9月10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我方通稿中提到拜登表示,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同中方開展更多坦誠交流和建設性對話,確定雙方可以開展合作的重點和優先領域,避免誤解誤判和意外衝突,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美方通稿中也提到兩位領導人討論了兩國都有責任確保競爭不會轉變為衝突。雙方溝通加強,且雙方對於中美關係的温和論調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兩國關係緩和、邊際改善的可能性上升,這也有助於減輕海外資金的疑慮。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ESG和綠色投資可能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OMFIF的調查顯示,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戰略對於全球公共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影響上升。新冠疫情後,對於可持續性的重要性的認知增強,大多數機構都表示它們以某種方式實施ESG投資,其中所有養老基金都實施ESG標準,而主權基金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二,央行比例略高於一半。超過90%的接受調查的央行已經將綠色債券作為其儲備的一部分進行了投資;60%的機構計劃增持,高於一年前的45%。通過選擇外部投資經理實施ESG投資也是選擇之一。對央行而言,綠色債券等可持續投資是最受歡迎的策略。ESG在全球範圍內都越發受到重視,這可能是未來若干年重要的投資方向,也是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國際體系的重點提升領域。

    (軒言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