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美國就業市場已接近充分就業?

    美國就業市場已接近充分就業?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21年12月份美國就業增長大幅放緩(注: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為19.9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0萬),這表明勞動力市場的復甦可能正在喪失動力。然而,經濟學家卻認為,目前的勞動力市場十分強勁,正處於歷史上最穩健的水平之一。

    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裏克·裏德(Rick Rider)表示:「就業市場很熱,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次。」下文整理自經濟學家、投資者和首席執行官們捕捉到的論據:

    一、急劇下降的失業率

    儘管美國的僱主在增加就業機會的速度方面有所下降,但近幾個月來失業率大幅下降。目前失業率已回落至3.9%,處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的最低水平。

    當前的美國失業率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為了計算失業率,美國勞工統計局調查了約6萬户家庭當月的就業活動——12月的數據顯示實際創造了65.1萬個工作崗位,遠遠超過了標題中的19.9萬個。

    事實上,19.9萬的數據來源是以僱主為重點的「機構調查」,該調查對約14.4萬名僱主進行了調查,同時也受到了與疫情有關的數據失真的影響。

    上個月的統計數據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11月家庭調查顯示就業增加110萬(並非月初報告中的21萬)。如此,不僅有助於將失業率推低至4.2%,而且對勞動力市場的樂觀前景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大辭職」和創紀錄的職位空缺

    隨着近幾個月來美國失業人數創下紀錄,現有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美國勞工統計局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月份有450多萬工人辭職,超過了9月份創下的440萬工人的紀錄,遠高於10月份創下的420萬工人的紀錄。這也導致了近創紀錄的職位空缺數量,截至2021年11月底,美國空缺職位數達到1060萬個,略低於一個月前公布的1110萬個。

    美國人正以創紀錄的速度辭職

    經濟學家將這一趨勢稱為「大辭職」,而僱主們不得不採取措施留住人才,如提高工資。泰森食品(Tyson Foods)在最新財報中警告稱,對人才的競爭「影響了我們的運營效率」,聯邦快遞(FedEx)表示,最近一個季度,勞動力短缺使其損失了約4.7億美元。

    諾福克南方首席財務官馬克·喬治(Mark George)去年12月告訴分析師,「白熱化」的卡車運輸市場、強勁的建築市場和「遍地湧現」的亞馬遜倉庫現在意味着「人們有很多選擇」。

    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隱憂以及兒童保育等問題也阻礙了工人們快速地重返勞動大軍,進一步導致了就業或找工作的人數佔比呈現出緩慢反彈的景象。12月的勞動力參與率進一步提高,小幅上升至61.9%,但仍比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低1個多百分點。24至54歲人群的參與率較高,為81.9%,但同樣低於2020年2月的參與率水平。

    三、工資水平在急劇上漲

    為了吸引工人,僱主們大幅提高了工資,以至於經濟學家和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正在密切關注工資上漲的動態,尋找任何能表明導致通脹持續走高的跡象。數據顯示,平均每小時收入比上月增長0.6%,摺合成年增長率約為4.7%。

    在對大型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最新調查中,「勞動力短缺導致的工資成本上升問題」已成為這些高管最為擔憂的問題,遠遠超過供應鏈中斷或材料成本上升等其他問題。

    康尼格拉首席執行官肖恩·康諾利表示:「這是一個緊張的勞動力市場,要盡最大努力吸引和留住員工,需要大量的聰明才智、創造力和努力。」

    四、數據失真問題不容忽視

    經濟學家指出,鑑於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經濟計量工作須直面諸多困難,因此,對整體就業增長的初步估計可能會在未來的報告中進行大幅修訂。在2021年期間,向上修正增加了100多萬個就業崗位——創下單年新高記錄。

    創紀錄高位上調2021年就業增長初步預期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衡量就業人數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兩個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企業對機構調查的響應較慢,這意味着最初的估算是基於不完整的數據。2021年12月,71%的企業在截止日期前做出了回應,而2019年12月的回應率為81.5%。經濟學家表示,最活躍的(如招聘速度最快的)企業,很可能是響應調查最慢的企業之一,這導致最初的就業人數被低估。第二,這場疫情擾亂了季節性模式,使勞工統計局用來從原始數據中剔除季節性影響(如假期招聘)的統計模型變得複雜。

    2021年12月,原始數據顯示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7.2萬,美國勞工統計局向上修正了12.7萬人(即後來報告中呈現的2021年12月份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9.9萬)。隨着數據的補充完善,季節性調整模型也將有所變動,這也會導致未來一段時間內更多的數據修正。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