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機構預計降準很快落地 不排除同步降息

    機構預計降準很快落地 不排除同步降息

    4月被視為貨幣政策加力的重要窗口期。如今,降準只待落地,一些市場機構進一步指出,不排除本月將迎來降準+降息的「雙降」大招。但也有機構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還面臨着平衡內外部均衡的挑戰,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分析人士指出,當前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的大格局未變,降息與否取決於經濟表現。即將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頗為關鍵。

    降準要來了

    4月降準基本已無懸念。

    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參考之前經驗,不少機構人士預計,新一次降準大概率於4月落地,最快本周就可能宣佈。

    還會降息嗎?

    市場關心的是,除了降準,還會降息嗎?

    一方面,從歷史上看,「雙降」的情況發生過,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4月。

    具體看,2008年10月15日降準落地,15天后,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2008年12月5日降準落地,18天后,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調降;2019年9月16日降準落地,4天后,1年期LPR調降;2020年4月15日,央行降準降息同時落地;2021年12月15日降準落地,5天后,降息落地。

    另一方面,當前實施「雙降」存在必要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國際國內環境出現一些超預期變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穩住經濟基本盤已是當務之急,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適時加力更顯迫切。理論上,降準降息均在工具箱中,進一步運用皆有可能。

    但與此同時,在中美經濟與政策背離加重的情況下,中美利差倒掛,匯率波動及跨境資金流動加大,貨幣政策面臨平衡內外部均衡的挑戰。

    人民銀行此前指出,在開放宏觀格局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還需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協調好本外幣政策。但也明確,當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產生矛盾時,作為以內需為主的大國經濟體,應以內部均衡為主同時兼顧外部均衡,找到最優的平衡點。

    分析人士指出,國常會明確部署降準,凸顯了穩增長的政策主線,也是對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的彰顯。這有助於打消對貨幣政策取向的擔憂,但不能說明海外形勢變化不會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造成任何影響,畢竟平衡的難題是客觀存在的。

    目前看,機構對於進一步降息的看法分化。

    認為可能降息的機構不少,理由主要是「穩增長」。如中信證券研報稱,降準短期內或將落地,同時不排除「雙降」的可能。

    粵開證券報告稱,當前中美實際利差仍有一定緩衝空間,且中國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仍較景氣,都極大緩解了貨幣政策受到的外部壓力。短期內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也有機構認為降息可能性有所下降,理由主要是「兼顧外部平衡」。如廣發證券研報稱,當前國內貨幣政策在發力穩增長的同時,也需兼顧外部平衡,繼續下調MLF和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光大最近發布的一份研報表示,歷史上,在內外平衡壓力增大期間,央行基本未動用過政策利率工具,更多是通過數量型工具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綜合考慮穩增長和平衡內外部均衡的問題,財信研究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加力或為主導。理由在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決定貨幣政策要繼續保持穩健偏寬鬆的總基調。

    研究人士指出,當前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的大格局未變,降息與否取決於經濟表現。

    有機構稱,考慮到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邏輯上來看降息仍有可能性,畢竟從歷史上觀察,降準後是否降息,主要在於經濟基本面怎麼樣。

    綜合看,「降息」依然是政策可選項,可能性無法排除,但概率要小於降準。

    對於權益資產來說,海通證券研報指出,未來國內資產價格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的政策。「只要走正確的路,就沒什麼可怕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