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專家解讀中國會否出現「滯漲」風險

    專家解讀中國會否出現「滯漲」風險

    據中國新聞網4月19日報道,全球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疊加國際局勢等影響,近期「滯漲」成為探討全球經濟中的高頻詞。中國會否面臨這一問題?來看一下官方回應和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此前全球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是非常寬鬆的,這也帶來了流動性氾濫的情況,隨之產生物價上漲和通脹壓力。俄烏衝突對全球大宗商品供求也帶來了較大壓力,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供求關係更加緊張,價格上升的壓力越來越大。此前不少國家在「放水」的時候,並沒有扛過疫情衝擊、帶來經濟的復甦和正常運行,居民消費能力仍不充分,很多國家的企業尤其傳統企業,生產供應能力不足,讓通脹進而升級為「滯漲」。

    趙錫軍指出,中國跟它們情況不太一樣從國家政策層面講,在應對疫情的時候,中國採取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政策,同時沒有突破底線,保持着相當的定力,「總閘門」是控制住的。需求上,未「直升機式撒錢」去刺激;企業生產供應上,實現較快復產,保證了供應的穩定和充分。所以,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最好也最快的,在『滯漲』這塊面臨的壓力小了很多。中國現在雖面臨着就業、經濟增長等方面壓力,但中國國內政策處置較為得當,能夠把內外壓力通過政策調控,如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把它儘可能化解掉。

    3月以來,中國國內多地出現散發疫情,需要實施疫情防控。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白景明指出,「疫情衝擊只是階段性的衝擊,中國經濟本身的韌性,超大市場具有強大抵禦疫情衝擊的潛質,再加上中國宏觀政策的發力,應該說中國經濟的態勢今後總體是向好的。」

    不過,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認為,「現在發達經濟體退出寬鬆政策,美聯儲可能採取更大幅度加息和更快縮表,對全球流動性和金融市場產生的衝擊不可忽視。國內當務之急是儘快控制住疫情,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穩定和擴大總需求,確保二季度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物價方面,趙錫軍表示,中國也在面臨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推高傳導進來的壓力。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也在18日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對國內的影響在加大。但總的看,商品和服務市場供給能力比較充足,保持價格穩定具有較好基礎。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温和上漲。一季度,CPI按年上漲1.1%,比1-2月份漲幅略有擴大。核心CPI上漲1.2%,漲幅與1-2月份持平。

    付凌暉稱,從需求看,消費和投資需求仍處在恢復之中,對價格拉動作用有限。從供給看,糧食生產連續豐收、庫存充裕,生豬產能總體恢復,豬肉供給總體充足,價格還在下降。中國商品和服務市場供應能力比較充足。同時,市場保供穩價的措施還會持續顯效,也有利於價格穩定。因此,價格保持總體穩定温和上漲的態勢還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