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經濟反彈一個月即「走樣」 隔夜息穿一厘突顯放水未挽狂瀾

    中國經濟反彈一個月即「走樣」 隔夜息穿一厘突顯放水未挽狂瀾

    中國經濟經過6月份上海「解封」強勢反彈後,7月份的表現卻不似預期,製造業活動出乎意料重現收縮,市場關注中央政府會如何出手支撐經濟。從貨幣政策看,中國未有跟隨歐美等主要央行開始加息,反而持續寬鬆「放水」,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在今年首七個月向市場投放4,000億元人民幣,然而,無論是中港股市、或是實體經濟,表現都是乏善可陳,突顯貨幣政策寬鬆不足以救市。

    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遠遜預期,也是繼6月份回升後,出乎意料重現收縮。(新華社)

    製造業PMI重現收縮

    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遠遜預期,也是繼6月份回升後,出乎意料重現收縮。官方製造業PMI跌至49,創3個月新低,(市場原先估計數據由6月的50.2升至50.4)。生產及新訂單指數均跌至50以下的收縮水平,兩項指數連跌多個月,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比例逾半,需求疲弱限制復蘇步伐。

    《彭博》引述消息指,中國最高領導層上周在一些省部級干部會議上稱,受各種影響經濟的特殊因素疊加影響,今年5.5%左右的經濟增長不是一個必須達到的數字,而地方目標同樣僅具指導意義。

    不景氣擴至大企業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訪問時指出,今次內地製造業數據,和以往經濟下行的情況有所不同,最主要在於大型企業的表現方面。以往內地的製造業不景時,通常受壓最深的都是小企業,至於國企等大型企業,一般較有力把握刺激政策,改善業績,不過今次數據卻反映,連大企業的情況都見收縮。

    數據顯示,上月大型企業PMI為49.8%,按月下跌0.4個百分點,降至榮衰分界線以下;小企業處境更弱,PMI按月跌至47.9%。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指出,環球多國正處於貨幣收縮期,對內地的產品需求放緩,可從最新內地的新訂單下跌情況看到。(訪者提供)

    市場關注為何內地政府持續出手撐經濟後,製造業仍然未有起色?林樵基指出,可從兩大方面拆解。第一是環球多國正處於貨幣收縮期,對內地的產品需求放緩,可從最新內地的新訂單下跌情況看到。數據反映,企業生產及新訂單指數均跌至收縮水平,兩項指數連跌多個月,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比例逾半,需求疲弱限制復蘇步伐。第二,疫情在內地仍有零星爆發,部分地區仍要處「封區」狀態,限制了服務業的復甦。

    人行調查:貸款總體需求創六年低

    經濟下行,企業貸款跌至六年低位。據人行早前一項調查,第二季度貸款總體需求指數降至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非金融機構今年債券發行總量亦告下降,借債成本降至2020年以來最低也未能挽回這一勢頭。

    不但是企業投資,眼下連資本市場,不管是中國A股或是港股,同樣面對不景。內地上證指數經過5月及6月份連續兩個月反彈、累計升幅達到10%,不過在7月已經重現疲態,指數失守3200點大關。至於港股情況更弱,恒指本周再穿二萬點大關,是逾兩個月來首次。不但指數下挫,資金量亦明顯萎縮,現時港股單日成交額,再度跌至不足1000億元。

    無論是股市或是實體經濟,皆面對多重壓力。即使年內已經透過下調存準金及降低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仍然未能支撐經濟。雖然市場仍然期望人行會再度降息降準促進企業投資,不過從金融數據可以反映,貨幣政策的效果有限。

    中國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一度跌破1%,7月累計下跌94個基點(1厘=100點)。再次表明,中國央行提供的流動性,大部分留在了銀行。資金在銀行體系間「空轉」情況嚴重。(資料圖片)

    隔夜回購息破1% 資金「空轉」 未有流向實體經濟

    中國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一度跌破1%,7月累計下跌94個基點(1厘=100點)。再次表明,中國央行提供的流動性,大部分留在了銀行。資金在銀行體系間「空轉」情況嚴重。

    銀行存款半年添10萬億

    從另一個數據看,更反映人行的「放水」,並未有流入實體經濟,全因企業及市民的信心疲弱,在今年內房債務問題、「爛尾樓」急增,以至科網企業裁員潮下,寧可「積穀防饑」,亦不願投資。今年上半年,內地老百姓新存進銀行戶口的款項多達10萬億元,創歷來新高。假若把10萬億元,除以中國約10億成年人口,相當於平均每人的戶口在半年間進賬約1萬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過剩的資金正在金融體系中淤積,而沒有輸送進入實體經濟,指出「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寬鬆無法提振需求」的風險正在上升。

    可見,當前的經濟問題,未能靠人行放水應對,唯有等待房地產問題、債務泡沫逐一擠破,才有望恢復市場信心。因此,在可見的未來,若「地緣政治+經濟收縮+內房問題」等三座大山未能化解,任何的貨幣寬鬆,也難免如同泥牛入海。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