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概股風暴|美專家:三項管道衝擊投資人評估中國風險

    中概股風暴|美專家:三項管道衝擊投資人評估中國風險

    近期中國政府以法規對經營項目涉及網路平台、課輔教育、大數據的私營企業,接連出手整治,憾動了中概股,讓中國大陸內地以及國際投資人蒙受不少損失,也令投資界不由得產生大陸市場是否已經不可投資的疑惑。美媒《彭博社》(Bloomberg)財金專欄作家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在當地時間8月2日以「投資者應如何應對中國的打壓?」(How Should Investors React to China』s Crackdown?)為題撰文分析,對有意投資中國大陸的投資人給予指引。

    2020年11月14日,北京一商場裏的新東方培訓機搆。視覺中國。

    伊爾艾朗表示,中國政府打壓滴滴出行及補教業者的兩項原因,首先是儘量減少大數據遭到濫用、以及造成不利社會影響的風險,這也是當局加強管控私營部門的工作之一;第二是,由於中國大陸與外國的關係緊張,特別是中美關係,因此當局有意限制中國企業對西方資金的依賴。這些措施造成的結果,就是投資中國大陸科技業的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的投資人。

    伊爾艾朗指出,這個事件可能經由三種傳統的傳輸管道,衝擊投資人對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的風險評估。第一,經濟上的連鎖效應很小,因為法規對中國企業造成的壓力,不太可能改變中國大陸整體性的經濟發展軌跡,也不會影響到外國的供應商及買家。

    第二,金融連鎖衝擊較大,但似乎還不致夠成危險,沒有大型銀行持有大量相關的中國企業股票,股價的損失則是由中國大陸及國際投資人分擔。

    第三,技術性的連鎖風險為三者之最,尤其一些被動型基金及ETF(指數型基金),中國股市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佔比權重很大,例如iShares發行的MSCI新興市場ETF中,中國股票的佔比就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這可能導致基金經理人全面大賣新興市場股票,也打擊投資人轉進新興股市的熱情。

    伊爾艾朗說道,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新興市場的疫苗接種率普遍偏低,加上負債偏高、外匯儲備偏低、通脹高漲、貨幣脆弱及社會壓力沈重等因素,使得政府的刺激政策備受束縛,因此經濟復甦原本就比發達國家緩慢,現又受到中國大陸彈壓企業的外溢效應,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伊爾艾朗也指出,一些有意「逢跌就買」中國股票的長期投資人,是因為相信來自政府的彈壓措施已經大致結束,受到衝擊的中國企業不會持續動盪,也表示這股中國股市的重挫是政治性因素,而非企業及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

    伊爾艾朗最後表示,風險較低的投資策略,可能是尋找其他新興市場中體質堅實的標的,尤其是東亞地區一些財務堅強、管理良好且業績展望肯定的公司。由於這些股票已經受到技術性連鎖效應的不當壓抑,因此可以作為主動型操作者的首選。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