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國經濟仍具韌性 但風險需防範|巨子點評
北京時間9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韌性持續顯現,但也應該意識到,數據中多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穩固。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運行持續恢復,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較好地支撐。」從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數據來看,仍有亮點值得關注。
私營企業增速較快,定向降準貨幣政策開始發力。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5.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5.4%。其中,8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6%;股份制企業增長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3.4%;私營企業增長5.2%。
從數據可以看出,8月份私營企業增長高於其他經濟類型的增長速度,一方面與疫情恢復有關,中國總體上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保障了中小企業的正常復工生產。另一方面與中共中央出台的支持中小企業措施有關。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一直是中國高層關注的焦點。7月15日,中國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這次降準其中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而這一降準也效果顯著,通過金融機構傳導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降準效果逐步顯現,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降」。
另外,中國內需持續發力。數據顯示,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8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4293億元,按年增長18.9%,比7月份加快7.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9028億元,按年增長15.7%;進口15265億元,按年增長23.1%。進出口大幅增加表明全球經濟正在持續恢復中,進口數據升高也修復了中國經濟偏弱的預期,結合中國8月PMI數據來看,中國疫情對經濟影響有限,製造業PMI仍處與榮枯線上方,所以內需仍持續高企。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復甦進入良性循環的勢頭加大。這可以從統計局公布的就業數據體現出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青年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1-8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3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85.3%。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穩定復甦,勢頭向好,拉動就業。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經濟增長預期,就業增加表明企業開工增多且穩定,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消費預期,實現良性循環。
除此以外,也要看到經濟復甦過程中存在的負面影響。
一是,中國整體消費動力受抑制。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並不是很理想。數據顯示,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2.5%,預估為7%,前值為8.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於8月份由於疫情散點多發以及汛期等因素,導致經濟活動進一步放緩,需求減弱。另一個因素是汽車銷售量下滑,數據顯示,8月份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2.5萬輛和179.9萬輛,按月分別下降7.4%和3.5%,按年分別下降18.7%和17.8%。需要注意的是,9月份仍然有福建疫情的影響,經濟數據恐怕仍不樂觀。
二是,房地產市場投資降温引發的對經濟與民生的衝擊也需提防。統計數據顯示,1-8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3.2%,今年前七個月為下降0.9%。1-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9%,低於前七個月12.7%的增幅。
房地產增速放緩表明房地產投資降温,由於房地產行業關係到上下游產業鏈的「生死存亡」,尤其是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運營困難對行業發展影響已經顯現,因此,要謹防投資降温帶來的市場動盪,進而影響消費市場,甚至整體經濟的復甦。
由此可見,中國8月份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復甦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仍在持續,還會給經濟復甦帶來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產業鏈復甦的同時,擴大內生動力,實現經濟長久復甦。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