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政府養老到多主體共擔責任 淺談經濟發展與政策變化|巨子點評

    從政府養老到多主體共擔責任 淺談經濟發展與政策變化|巨子點評

    2021年11月24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文中提到:注重發揮家庭養老、個人自我養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老齡事業人人參與的新局面。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全中國比重的18.7%。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63年之後出生率和自然人口增長率不斷下降,2020年出生率跌至的8.52‰,創建國以來新低。自然人口增長率跌至1.45‰,創1960年自然災害以來新低。各省份中,受到疫情衝擊的湖北,2020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從上一年的4.27‰下降到0.61‰。老齡化程度嚴重的江蘇,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在低位徘徊,202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僅有0.17‰,江蘇省的「人口負增長」的拐點將至。

    生育率持續下降,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斷上升。中國養老事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幾年有關養老的議題出現在政府報告中的頻率漸大。

    受經濟下滑、生活壓力增大影響,2020年中國出生率大幅下滑。(巨子自制)

    過去幾十年中國人口結構不斷變化的同時,生產關係、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也出現劇烈變化,養老政策也因世事的變幻而不斷調整。報紙上關於養老政策的宣傳,從1985年的「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到1995年的「只生一個好,政府幫養老」,再到2005年的「養老不能靠政府」,再到2012年的「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二胎政策全面推廣後又提出 「一個難養老,再生一個好」。其間2014年7月還推行過「以房養老」,然而響應者寥寥無幾。

    1985年至今,官方媒體宣傳重點從為了促進計劃生育,負責全面養老。到今天為了降低財政壓力,號召多元主體共擔責任,老齡事業人人參與。站在今天回顧這段歷史,可能有人會認為1985年時的輿論宣傳是不負責任的欺詐。然而事實是誰都沒有預料當中國變化如此之大,當年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已經做不到了。

    真正的全民養老體系現在還尚未完備,更何況是1985年。那時候的農民不繳納養老金,但有自留地或者口糧地。城市工人由企業繳納養老金,企業大多是國有。當時報紙上提出的「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很可能指的是城鎮職工。《國際統計年鑑1996》顯示,1985年中國農業人口占比79.75%,此外1987年時65歲以上的老人只佔總人口的8.3%,社會勞動力充沛。因此以根據當時的背景判斷,是有可能做到「政府」養老的。

    2020年65歲及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高達19.7%,並且比重仍在逐年上漲。早在1991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就跌破2%,勞動力供給將越來越少。社保繳納人數越來越少,領取養老金的人卻越來越多。此外,長期的高速經濟增長導致中國恩格爾係數逐年降低,糧食佔總消費比重下降,其他商品或服務價格提升。農業人口的自留地難以維持生活,為了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新農保的推出也增加了整個社會領取養老金的人數。

    從全球主要經濟體來看,養老都是國家級的大問題。21世紀以來中國有多次生育率突然大幅下跌,考察當時背景,要麼是經濟下行,要麼是房價飆升,說明經濟因素是影響居民生育率的主要因素。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化,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會被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推向社會平均收入所能承擔的極限。居民,尤其是年輕的家庭基本沒有太多的積蓄生養更多的娃。生育率減少導致勞動力供給減少,養老金繳納人數降低,養老問題自然也就越來越嚴峻。

    此外,現在社會的發展方式是以債務擴張拉動經濟增長,科學技術進步導致社會生產率提升,然後再歸還債務。這個過程的貨幣擴張,讓通貨膨脹和社會消費水平不斷上升。幾十年前繳納的養老金顯然無法讓老人有體面的生活,養老金隨着消費水平而提高會增大政府的財政負擔。

    綜上所述,從政府養老到多元主體共擔責任乃是人口結構和市場經濟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