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人行副行長提「哀莫大於心死」有玄機 今年首季成關鍵|巨子點評

    人行副行長提「哀莫大於心死」有玄機 今年首季成關鍵|巨子點評

    港股今日走勢逆市平穩,未有受到隔晚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股債雙殺」所影響。恒指收市微升15點,守24100點,成亞洲區內唯一一個主要指數向上,似有擺脫去年頹風跡象。大市現抗跌力,相信和內地近期明顯加快釋出「穩經濟」訊號有關。人行副行長劉國強提到「哀莫大於心死」,表明要「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可謂是對內地經濟放慢及房地產債務危機的直率回應。今日對政策最敏感的內房股明顯反彈,藍籌股碧桂園及碧桂園服務雙雙走高逾8%。中海外及潤地亦升3%-4%。

    今日恒生指數逆市高開,未有受累美股弱勢,雖盤中一度倒跌,稍穿二萬四大關已經有資金進場,最終收市力保微升局面,跑贏亞洲區內市場(清一色向下跌0.3%-2.8%)。

    港股今日走勢逆市平穩,未有受到隔晚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股債雙殺」所影響,成亞洲區內唯一一個主要指數向上,似有擺脫去年頹風跡象。(資料圖片)

    寬鬆政策憧憬 港股展現抗跌力

    為何港股表現出抗跌力,未有跟隨歐美及亞洲區內其他股市下挫?相信是和內地加強「穩經濟」的政策部署,憧憬寬鬆貨幣政策有關。

    回看過去一年人行的貨幣政策,在去年7月及12月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2.2萬億元人民幣。不過,實體經濟仍存放慢壓力,第四季內地經濟增長放慢至4%,和上半年的強勢相形見拙。

    內地經濟在去年下半年以來下行壓力加劇,主要問題是互聯網行業、房地產行業及課外教育行業都屢現調控監管打擊,影響投資信心及資金流入規模,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從人行公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為12.16萬億元,按年增速僅為0.02%;開發貸餘額增速已經連續12個季度下降,存量餘額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因此,雖然內地人行已經兩度降準,從資金規模上「放水」,不過經濟動力仍放慢,特別是內需消費更是疲弱。

    回看過去一年人行的貨幣政策,在去年7月及12月兩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2.2萬億元人民幣。不過,實體經濟仍存放慢壓力,第四季內地經濟增長放慢至4%,和上半年的強勢相形見拙。(資料圖片)

    因應內地經濟情況,人行在新一年的政策動作,有明顯加快跡象,不但是從資金投放量着手,同時在政策利率上,亦致力推低借貸成本,在本周一次性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10個基點,同時增加中期資金投放規模2000億元人民幣,多名經濟學家都認同,內地的貨幣政策將走向寬鬆,以免實體經濟下滑。

    官方的說法,亦多次表明態度,是要「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根據國內形勢把握好穩健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簡單而言,即是內地的貨幣政策,不會單純跟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反而是按內地經濟情況彈性調整。

    美國加息最快3月  首季成貨幣政策窗口期

    宏觀政策轉寬鬆是人所共知,不過關鍵的是時間!而從近期人行官員的公開講話,相信今年首季是政策關鍵期。人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昨日新聞發布會上,點明「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所以我們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

    「哀莫大於心死」回應市場憂慮  降準可期

    人行高官以罕見的積極及迫切的姿態,絕非一時興起的發言,同時「哀莫大於心死」一句,是對經濟放慢及房地產債務危機的種種憂慮的直率回應。

    現時內地經濟的問題之一,是信心問題,消費者憂心房地產及互聯網行業高增長不再,影響消費信心,體現在零售消費數據增長之上。官方要做的是,就是在投資者出現信心危機前及時出手,透過貨幣政策發力,扭轉市場的悲觀情緒,特別是要把握今春,把握美聯儲尚未開始加息之時,人行放寬貨幣政策的彈性及空間更大。

    現時市場預測的美國加息路線圖,最快是預期今年3月會開始加息,換言之,在現時餘下的約兩個月時間,將是貨幣政策窗口期,內地有機會把握時機,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保持邊際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高盛集團經濟學家閃輝和魏琪等預測,除了在第一季晚些時候下調50個基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外,中國還準備在第二季下調兩種政策利率。

    中信證券亦認為,人行選擇在年初首月一次性調降10個基點,是充分把握美聯儲今年3-4月加息預期前的貨幣政策窗口期;有助於提振年初開門紅過程中的信貸需求,同時預期本周四人行將再出手,下調5年期LPR利率5至10基點。

    固然,今年內地經濟面對高基數壓力、外圍貨幣政策轉向及疫情對出口影響等因素,穩增長並非易事,貨幣政策放寬的效果如何,有待時間檢驗,不過投資市場的反應,往往會較實體經濟領先,因而對港股表現,不宜悲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