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恒大許家印與萬科郁亮 折射兩個管理層營商邏輯大不同|企業熱評

    恒大許家印與萬科郁亮 折射兩個管理層營商邏輯大不同|企業熱評

    霜降已過,漸入初冬。對於內房行業,寒冷的冬天早已來臨。各房企極力面對「三道紅線」的融資寒冬,萬科(2202)主席郁亮與恒大(3333)主席許家印兩家巨頭營商取態不同,惟郁亮把握到政策轉角,方可在寒冬中活下去。年初至今,萬科股價累跌19%,報20.45元,恒大股價累跌82.6%,報2.56元。

    許家印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了恒大,由第一個樓盤金碧花園起步,銷售額8,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歷時25年,恒大邁進房地產行業頭三位,去年合約銷售金額逾7,000億元。恒大以「光速」買地建樓的速度回籠資金,又加大槓桿率以提升資金流動。據彭博數據顯示,在2017年,集團淨債務達5,700億元,淨債務權益比(Net debt to equity)高達237.8%,冠絕內房行業,去年底亦仍達159.8%。直至今年中,才有一條「紅線」已變綠,淨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最近又提出化解風險自救的三大戰略決定,並十年內實現由房地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

    萬科在1984年成立,當時主要是銷售進口影視器材為主,直至1990年8月,深圳天景花園竣工,這是萬科的第一個住宅房地產項目。1996年時集團營收只有11億元,打入房地產業務的廿年間,收入呈幾何級數上升,去年合約銷售金額達7,041.5億元,營收達4,191億元。不過,其經營方式大為不同,萬科發展循序漸進,不以瘋狂的加槓桿來發展,故其淨債務權益比處於約30%的較低水平,在2017年其淨債務權益比更只有15.9%,與恒大營商方法大相徑庭。

    許家印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了恒大,由第一個樓盤金碧花園起步,銷售額8,000萬元人民幣,打入房地產行業頭三位,去年合約銷售金額逾7,000億元。(視覺中國)

    內房圖轉型 進取發展與本業取捨之藝術

    然而,在中國居民加大借貸買樓的年代,由2007年至2017年,房地產行業經歷黃金十年,房企意識到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未來十年、二十年都需要轉型。萬科自2014年提出內部轉型,並開創了多種創新業務的探索,涉及的業務也從房地產開發展伸至物業、租賃住宅、商業、物流、產業辦公、養老、教育,甚至進軍養豬業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許家印則涉獵女排、足球、樽裝水、娛樂、銀行和保險等領域,還踏入汽車業,誓要建成新能源汽車大品牌。

    有趣的是,即使兩巨頭紛紛開拓全新業務,但對其態度卻完全迴異不同。一邊廂,郁亮說「不要指望新業務賺大錢」,亦指「沒有比房地產更賺錢的行業了」;另一邊廂,恒大許家印卻說「我們選擇的都是規模上萬億的大產業」。單單一句話,折射出兩個管理層的投資思路、佈局邏輯、營商心態很不一樣。

    萬科自2014年提出內部轉型,卻非大舉拓展新業務。

    萬科把握到政策轉角

    然而,直至中央自2016年底開始提出「房住不炒」的定調, 採取限購限貸限價、「三道紅線」等措施,對內房造翻天覆地的改變。2018年9月,萬科高喊「活下去」,警示內房行業轉角位已到。三年後的今天,郁亮在10月22日出席業務交流會時指出,整個行業的冬已來,「大家都冷」,首要解決自己過冬問題,救人先保證自己安全。他指出會積極想方設法,在能力許可下願意做一些對行業有利的事情。

    去年9月,郁亮表示,三道紅線改變行業遊戲規則,打法都變了。他又指,中國房地産有3個階段,第一是2002年前是土地紅利階段,誰有關係拿到地誰就賺到錢了,第二是「招拍掛」之後是金融紅利階段,誰能更獲得資本市場加持,就能買更多地回來,「就是買地要花錢,不是憑關係了,誰產品做得好一點,銀行能夠支持一點,資本市場能夠多支持,各種金融手段用得很充分」,而第三是「三道紅線」之後的管理紅利時代。

    中央自2016年底開始提出「房住不炒」的定調, 採取限購限貸限價、「三道紅線」等措施,2018年9月,萬科高喊「活下去」是首要目標。

    郁亮表明三道紅線的要求威力強勁,又指這次監管是穿透式的,多層結構、表內表外等財務技巧是沒用的,對所有開發商都是挑戰,在這種穿透性的融資要求下,萬科未來要講財經紀律,「未來企業應該聚焦好產品好服務,並實施長期主義。同時,企業應該均衡無短板,如果企業有明顯短板,例如現金流問題,則會引發系統崩潰。」

    此外,郁亮表示,幾年前萬科對這一趨勢就有過預判,只是不確定相關部門會什麼時候公布而已。房地產金融佔比越來越高,這是不對的。金融資源過多地被房地產佔用不是好事情,到一定程度,國家一定會採取相應措施。

    恒大之所有面對債務問題,當然是自身的營商手法所致,十年前一直行之有效,惟獨是在「三道紅線」的政策落實後,再去轉身降槓桿便太難了。前恒大首席經濟學家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現任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表示,任職恒大期間因諫言降負債、反對多元化擴張的事,在公司干部大會上大受批評,指摘他格局不夠、認識不到公司重大戰略。可見,恒大管理層的經營手法進取,打算以直線加速發展所有業務,誰不察覺彎道將至,必須收慢車速才可順滑過彎,可惜時機已過便陷入流動性困難之中。

    作為商人,的確需要冒險精神,但當營商環境轉變時,懂得取捨也是重要。恒大停留在金融紅利的階段,故現時需努力應付債務問題,而萬科能避過一險,明顯地既是自身控制能力高,又是郁亮把握到中國房地產的政策轉角,能洞察地產的三個轉變階段,知道寒冬已至,活下去是最重要,極力保存實力,最後總有機會發展下去。

    中國恒大集團(03333.HK)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2202.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