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藥」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提價10% 一顆藥曾拍出11萬
近日,素有「救急症於即時,挽垂危於頃刻」美譽的「神藥」安宮牛黃丸再次引發熱議。有消息稱,北京同仁堂下發調價通知,將安宮牛黃丸(3克*丸/盒)的銷售價格從780元(人民幣,下同)提至860元,漲幅約為10%,該價格從12月1日開始執行。
中國媒體時代財經報道,這是近20年來同仁堂第三次公開調整安宮牛黃丸的售價。
12月2日,同仁堂方面向時代財經確認了提價消息。「調價主要是考慮到安宮牛黃丸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同仁堂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京東大藥房、阿里健康大藥房等線上渠道所銷售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標價均已調整為860元。
安宮牛黃丸堪稱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的「鎮店之寶」。無論何時何地,安宮牛黃丸總是位居同仁堂「主要產品介紹」的最前方。根據官方介紹,這顆包裹着薄薄一層金箔的小藥丸具有清熱解毒、鎮靜開竅的功效,可以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腦出血等疾病的治療。
查詢資料發現,這是近20年來同仁堂第三次公開調整安宮牛黃丸的售價。2012年同仁堂所生產的安宮牛黃丸售價急漲60%,從350元漲至560元。2019年12月同仁堂安宮牛黃外再次傳出提價消息,從560元漲至780元,漲價幅度約為40%,這個價格從2020年1月開始執行。
安宮牛黃丸屢屢提價,與其原材料漲價不無關係。安宮牛黃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牛黃、麝香、珍珠、硃砂、雄黃、黃連、黃岑、梔子、鬱金、冰片以及水牛角濃縮粉。
過去一年多,安宮牛黃丸的所有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根據天地雲圖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統計,從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期間,安宮牛黃丸的11種原材料裏有7種價格上漲,黃連和鬱金漲價幅度超30%,有3種原材料價格大致持平,僅有冰片的價格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安宮牛黃丸並非同仁堂的獨家品種。
安宮牛黃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00多年前,相傳光緒年間,廣譽遠便開始製作安宮牛黃丸。建國後,廣譽遠將安宮牛黃丸的配方和製作工藝傳給同仁堂。在國家藥監局官網,可以查詢到120條關於安宮牛黃丸的產品註冊訊息。
統計發現,不同廠家所生產的安宮牛黃丸價格差異巨大。北京同仁堂、片仔癀、南京同仁堂的定價都在700元以上,而益馨康、孔聖堂同樣規格的安宮牛黃丸售價卻不過百。
有中藥行業人士表示,不同廠家的安宮牛黃丸價格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原料不同。一般來說,「雙天然」的安宮牛黃丸定價會較高,而用了人工原料替代的產品定價會稍低。
安宮牛黃丸的原材料包括牛黃、麝香兩種名貴中藥材,上述行業人士所說的「雙天然」指的便是用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製作的安宮牛黃丸。
天然牛黃、天然麝香不僅產量稀少,且價格十分昂貴。康美中藥網顯示,目前天然牛黃的價格約為480-550元/克(48-55萬元/千克),天然麝香國家統購價格為400元/克(40萬元/公斤)。而人工麝香的價格約為50元/克,人工合成的牛黃價格更是低至1元/克。
此外,天然原材料的使用通常也會受國家嚴格監管。換言之,如天然麝香等名貴藥材並非有錢就可以買到,這也為同仁堂等行業頭部企業築起了護城河。
由於野生麝數量的鋭減,2003年國家對天然麝香的使用採取了配額制,以保障少量的名貴中藥的藥材供應。截至目前,市場僅有五家企業獲批使用天然麝香生產安宮牛黃丸,分別為同仁堂、廣譽遠、中心藥業達仁堂、南京同仁堂以及去年被片仔癀收購的龍暉藥業。
雖然產品價格相差近10倍,但消費者仍然堅定站在了「天然」成分的一邊。米內網數據顯示,安宮牛黃丸在2017年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元,並且近年來始終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長率,2019年銷售額更是超24億元。其中,同仁堂安宮牛黃丸2019年的銷售額約為18億元,佔總銷售額的75%。
不過,860元遠不是安宮牛黃丸價格的上限。
在安宮牛黃丸的傳統配方里,還有一味已經消失了的珍惜藥材——野生犀牛角。根據1989年中國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於製藥原料,原有的剩餘犀角原料被封存,用於研究等特殊用途,從1993年開始執行。此後,同仁堂便以水牛角濃縮粉替代了野生犀牛角,含有野生犀牛角成分的安宮牛黃丸也就此絕版。
2019年,網絡熱傳一顆產自上世紀60年代的安宮牛黃丸在拍賣行拍出了11萬元的天價。還有報道指出,1993年生產的「老安宮」回收價格為2000元/粒。
原材料越貴,越容易受到追捧,這似乎是中藥界顛撲不破的「真理」,因為原材料價格代表了它的珍稀程度。從這個角度看,名貴中藥品種的漲價沒有盡頭。
今年6月,和安宮牛黃丸一樣採用牛黃、麝香作為原料的片仔癀紅極一時。原價590元/粒(3g)的片仔癀被炒至上千元,最高時甚至被炒至接近2000元/粒。安宮牛黃丸此番率先提價,片仔癀會跟上嗎?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根據歷年公告推測,2004-2020年的16年間,片仔癀的國內零售價提價9次,從325元提升到了590元,漲價81%。有意思的是,在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前兩次提價前後,片仔癀也在2012年7月和2020年1月分別提價。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