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信銀行原行長貪污細節曝光:受賄不收現金 因為「太低端」

    中信銀行原行長貪污細節曝光:受賄不收現金 因為「太低端」

    1月18日晚間,「銀行一把手受賄不收現金:太低端」這一話題衝上百度熱搜。熱搜提到的這位「不收現金」的「銀行一把手」,正是2020年3月被開出黨籍、移送公檢機關的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

    據中國媒體券商中國1月19日報道,當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攝製的的金融反腐專題紀錄片《零容忍》第四集播出,其中詳細披露了孫德順貪腐一案的細節。

    「他(孫德順)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收現金,他認為收現金太低端了,太簡單粗暴了。」該專題片中,一位中紀委工作人員介紹,孫德順從業40多年,是中國金融界唯一一名從銀行網點最基層的櫃面出納員一步步做到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幹部,他自認為業務能力高超,試圖通過設計複雜的交易結構來實現利益兑現,掩蓋錢權交易。

    偏愛房地產貸款的短視行長

    資料顯示,孫德順1958年11月出生,現年已滿60周歲,屬於正常到齡退休。公開資料顯示,孫德順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曾先後於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工作。

    2011年12月,53歲的孫德順從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行長任上調任中信銀行總行黨委副書記兼副行長,2016年7月20日起任中信銀行行長,同時擔任中信銀行(國際)董事長。

    2019年2月,中信銀行公告披露,孫德順到齡退休。然而,這位金融老將才退休不到一年就被調查。

    2020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孫德順是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特別嚴重、性質特別惡劣、數額特別巨大的典型,將其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同年5月,檢察機關起訴指控稱,孫德順利用擔任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行長,中信銀行副行長、行長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彼時,中紀委在通報孫德順被開除黨籍時,措辭嚴厲,並表示其存在「限制壓制製造業貸款」的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這在對高級幹部的違紀違法通報中十分罕見。

    「他(孫德順)就關注什麼掙錢快、見效快,就願意貸款給房地產。」央視專題片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工作人員樊祥鵬揭露了孫德順壓降製造業貸款的原因,「主持行長會議的時候,主持行長辦公會的時候就公開直截了當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製造業貸款停下來,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在這期間,中信銀行貸款結構就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房地產貸款增長幅度達到40%多,製造業貸款當時受到壓降,壓降幅度達到30%多,所以受他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中信銀行黨委副書記劉成在該專題片中表示。

    中信銀行向房地產業貸款佔比過高的問題,帶來的長期風險後來逐漸顯現。2020年2月,銀保監會向中信銀行開出2200萬元的鉅額行政處罰罰單,處罰事項19項中有13項涉房地產業務。

    樊祥鵬表示,這就體現了一個政績觀的問題,「追求眼前的利益、局部利益,年報會非常好看,但是給後面會造成很大隱患」。

    重重「影子」下的利益輸送

    「從自己所觸犯的法律一看,還是自己有貪心,自己也特別悔恨,再怎麼悔恨也沒有後悔藥。」孫德順追悔不已,在央視鏡頭前檢討稱,「因為自己是從基層起來的,業務能力比較強,所以總覺得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那擺着呢,就造成了一種僥倖心理支撐着你了。」

    據央視專題片介紹,孫德順在銀行業工作40多年,是中國金融界唯一一名從銀行網點最基層的櫃面出納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幹部。他自認為業務能力高超,試圖通過精心設計來掩蓋權錢交易。

    這些障眼法給調查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專案組研究後決定,不在影子的迷陣裏打轉,而是反過來從源頭入手,梳理孫德順在中信銀行推動的貸款授信,找到其中明顯異常的決策事項,再針對性地調查獲得貸款的企業和孫德順的關聯。這一調查策略抓準了孫德順腐敗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貸審批權謀私。

    調查發現,孫德順是利用「影子公司」、藉助金融手段來完成利益輸送的典型,其專業化、複雜化程度相當罕見。他安排兩名老部下作為代理人,開設了兩家投資平台公司,兩家公司前台的所謂法人,實際只是為孫德順代言的「影子」。

    「我就是前台的一個發聲者,我後面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孫德順。我們主要管理人員的工資,公司的核心業務決策,其實都是由他來決定的,細到相應的份額怎麼分配,這些細節也是他來定的。」孫德順所控制平台公司的負責人温暖在鏡頭前坦白。

    孫德順設計了結構極為複雜的重重掩體,兩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經營團隊,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層「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設立了十多家項目公司作為第二層「影子」,項目公司和行賄企業還不是直接交易,而是雙方各自再成立空殼公司作為第三層「影子」,多層影子公司層層嵌套。交易主體本身已經魅影重重,資金往來又偽裝成各種貌似合法的金融產品、股權投資協議,用「影子交易」為利益輸送再蒙上一層迷霧。

    一方面,孫德順在中信銀行利用公權力為企業老闆批貸款;與此對應,這些老闆有的以投資名義,將巨資注入他實際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則送上優質投資項目或投資機會;平台公司用這些老闆提供的資金投入那些老闆提供的項目,以錢生錢,和老闆們共同獲利分紅,形成利益共同體。

    信貸審批環節成貪腐重災區

    「孫德順案凸顯出管住信貸審批權這一關鍵權力的重要性。」央視專題片介紹,銀行貸款審批一般是由貸款客户遞交申請材料,按照程序逐級上報審批,而孫德順卻經常直接與企業對接,再佈置給下屬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違規操作。

    按照中信銀行的制度設計,行長對信貸審批只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審批權;審批必須經信貸審批會議集體表決通過,主要領導必須末位發言。但事實上,孫德順經常無視這些制度,直接干預信貸審批,銀行內控機制在「一把手」的權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針對監督缺位、監督不力問題對症施策,在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包括中信集團在內的18家中管金融機構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這項改革效果立竿見影,僅2019年至2021年12月,派駐金融單位紀檢監察組就對駐在單位黨委管理幹部立案審查調查81人。

    金融領域反腐工作仍在持續深化。新年伊始,已有中國人民銀行機關服務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牟善剛,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兩名金融系統幹部被查。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中紀委網站通報也發現,信貸審批環節的腐敗行為成為銀行幹部犯案的一大共性。中紀委網站此前刊文指出,「目前,我國的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大部分企業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銀行信貸作為資金提供的主要渠道,是典型的資源富集、權力集中領域,幹部容易受到『圍獵』」。

    「既有他們個人的主觀因素,也有一些相應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沒能有效落地實到位。」有資深銀行機構人士談及銀行高管為何屢屢發生嚴重腐敗案時向記者指出,除了個人思想覺悟出現問題之外,也不能夠忽視一些制度、環境等方面的客觀因素。

    據了解,信貸領域腐敗問題往往專業性、技術性、隱蔽性較強,並且以貸謀私往往需要上下勾結、左右串通、多環節配合。前述中紀委網站文章提議,應加強對「一把手」等「關鍵少數」的監督,「目前,從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和管理事項的授權安排看,分行『一把手』是人權、事權、財權的最終責任人,儘管內部有集體審議機制,但是在『一把手』可以直接決定或影響員工崗位、薪酬、職務等情況下,有的黨委班子集體決策機制流於形式,個人或少數人決定『三重一大』事項,形成『一言堂』」。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