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三年超百次回購,雷軍苦撐小米股價

    三年超百次回購,雷軍苦撐小米股價

    小米股價持續跌破發行價,雷軍又坐不住了。

    3月22日,小米集團拋出一份回購計劃,公司在符合上市規則的情況下,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資料顯示,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大手筆股份回購。從2019年1月18日開始,至今年1月19日最後一次回購,3年時間裏小米集團已經回購了106次,累計金額達123億港元。

    但截至3月24日收盤,小米在港股跌1.22%,收報14.5港元,總市值3622億港元。不僅相比2018年上市時發行價17港元有差距,距離雷軍放話「年輕人的第一支翻倍股」,則差距更大。

    同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小米2021年收入3283億元,按年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220.4億元,按年大漲69.5%。其中第四季度收入855.75億元,按年增長21.4%,經調整後淨利潤44.73億元,按年增長39.6%。

    儘管成績不錯,但相比前兩個季度超50%的營收增速,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小米營收增長明顯放緩,主要是手機出貨量下滑所致。而且從營收結構看,小米的硬件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但硬件毛利遠低於網路業務,這不符合雷軍最初期望建立的商業模式,也不是投資者願意看到的。

    公司奮力轉型的高端化方面,也沒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表現。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分析認為,小米手機高端化不如預期,「高端手機出貨是通過降價實現的。」

    百億回購難撐起股價

    小米股價,又到了雷軍需要關心的時候了。

    雷達財經發現,從今年1月27日跌破17港元之後,小米股價已經在發行價之下徘徊近兩個月。年初至今,小米股價跌幅超過23%,下跌幅度超過同期恒生科技指數。

    這是小米上市至今第二次破發。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登陸港交所,發行價17港元。結果上市首日股價便遭遇破發。

    2021年8月份,雷軍在演講中曾談到,自己被一名投資人數落了一個多小時,毫不給面子。「從戰略到產品再到管理,把我們當小學生,我襯衣都濕了。」

    隨着破發之後股價一路走低,雷軍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當時跌到幾乎所有人都快崩潰了,甚至有人認為還會跌到4塊錢。」

    彼時市場認為小米增長不夠快,營收來源主要為硬件,護城河不夠堅固估值過高等等,總之小米的價值不受認可。

    實際上,為了能在二級市場上有個理想的價格,上市前雷軍通過公開信透露,其「朋友圈」李嘉誠、馬雲、馬化騰以個人名義認購了小米股票。其後財經媒體人吳曉波發文稱買入20萬美元小米股票,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更是表示,以個人資金從二級市場認購了1億美元小米股票。

    但在近日,吳曉波自曝買小米股票被套牢,稱自己人生中只買過小米這一隻股票,「當年雷軍叫我一定要支持他,花了10萬美金」。

    不同於吳曉波被套牢,在2019年股價低於10元的時候,雷軍說服董事會進行了超過30億港元回購,平均價格約9.35港元。

    2020年7月10日,小米股價漲回IPO發行價17港幣。2021年1月4日,小米收盤價34港幣。股價回升,雷軍也「終於可以抬頭挺胸、重新做人了。」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2019年1月18日至今年1月19日,小米回購106次,回購數量7.44億股,累計回購金額122.92億港元。其中,年初至今回購9次,累計回購金額2.61億港元。

    梳理發現,小米曾數次披露回購計劃。2019年9月2日,小米集團董事會正式決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以不時按最高總價120億港元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2021年3月11日,小米集團公告稱,董事會正式決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最近一次是在3月22日晚間,小米集團公告稱,董事會正式決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董事會認為,股份購回可展示公司對自身業務展望及前景充滿信心,且最終會為公司帶來裨益及為股東創造價值。

    回購公告之後的兩個交易日,小米股價小幅反彈2.11%,仍未脱離底部區間。一些投資者認為,小米的回購力度並不強。

    相比較,阿里巴巴在近日宣佈將回購金額從150億美元提升至250億美元后,3個交易日漲幅達14%。

    此前在2月22日,滙豐研究發表研報,將小米目標價由36.5港元大幅下調至14.9港元。報告指低估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加劇,及宏觀經濟疲軟下對網路監管更加嚴格。小米股價年初至今的調整,是因為投資情緒轉差的速度比之前預期快。

    網路屬性進一步減弱

    3月22日,小米同時公布了第四季度與2021年全年財報。

    收入方面,手機業務仍然是小米集團的最大收入來源。2021年一至四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市場銷量分別為4940萬部、5290萬部和4390萬部和4410萬部,對應業務收入分別為515億元、591億元、478億元和505億元。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佔有率為17%,一度超過蘋果公司晉升全球第二。但從第三季度開始,小米的出貨量出現回落。主要原因是小米手機新品集中在一、四季度,加之蘋果iPhone 13在下半年強勢回歸,導致下半年無法延續上半年的強勢。

    除了智能手機,小米的業務線還包括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路服務與其他。從全年收入情況來看,手機業務的收入為2089億元,按年增長37.2%;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達850億元,按年增長26.1%;網路服務全年收入達282億元,按年增長18.8%。

    收入增速最高的智能手機部分,在2021年佔總營收的比例為63.6%,而2020年這一比例為61.9%。

    同時,2021年小米的IoT收入為849.80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25.9%,相比2020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網路服務收入則為282.12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8.6%,相比2020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

    早在小米上市時,投資人就關於小米是一家網路公司還是硬件公司爭論不休。對於這個問題,雷軍用「新物種」來定義小米,路演時他說,「過去一個星期我終於想明白了,小米是全球罕見的,同時能做電商、硬件、網路的全能型公司。」

    顯然,雷軍不希望小米被看作是一家硬件公司。硬件利潤有限,網路服務更具發展空間,後者更受到資本市場的歡迎。

    為此,雷軍很早就提出,小米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將IoT生態上升為小米未來十年的核心戰略。

    但目前的現狀卻是,智能手機業務營收規模逐漸擴大,IoT業務收入對總營收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包括廣告收入、遊戲收入和金融類收入等在內的網路服務業務增速放緩,該項業務增速自2019年的24.4%下降至2021年的18.8%。

    營收結構的變化也改變了小米的盈利結構。財報顯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貢獻了60%以上的收入,但只貢獻了大約35%的毛利潤,網路業務以10%的收入貢獻支撐了集團整體40%的毛利潤。

    2021年,小米手機業務的毛利潤貢獻比例增至42.7%,網路服務的毛利潤貢獻降至35.9%。但前者毛利率僅為11.9%,後者高達74.1%。

    這也是過去數年的小米業績中,智能手機業務毛利潤第一次超過網路服務。如果加上IoT業務,硬件貢獻的毛利潤已經遠超網路服務,小米越來越像一家硬件公司。

    但手機市場大盤縮水已成事實。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2月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1486.4萬部,同期相比跌31.7%。2022年1月-2月份,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4788.6萬部,按年下降22.6%。

    行業人士認為,市場萎縮、競爭激烈,投資者自然不太可能給予這樣的公司高估值。

    手機高端化進展有限

    當前,小米正努力衝擊高端化,高端產品的附加值更高,利潤也更為豐厚。

    根據 Counterpoint 的最新數據,2021 年全球高端(批發平均售價超過 400 美元)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額按年增長 24%,遠高於整體手機市場 7% 的按年增長,並且份額也達到歷史新高的 27%。

    在這個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小米的成效如何呢?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小米在大陸地區定價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較2020全年翻倍增長;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長超過160%。

    Counterpoint統計的數據也顯示,2021年小米在高端市場的份額提升2%至5%,排在蘋果、三星和華為之後。

    但在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看來,小米的高端化質量並不高。他表示,小米部分高端手機出貨是通過降價實現的,有些機型上市幾個月就開始持續降價。

    根據財報數據,2021年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為1097.5元,僅比2020年1039.8元增加57.7元。

    據媒體報道,去年八月底,小米發布的高端機MIX4,12GB+256GB版本發售價5799元,兩個月後用户就能在京東自營平台以4799元的價格買下。另外,被定位為高端機的小米11在去年8月,曾因為質量問題遭到大量投訴。

    而小米 11 系列的口碑或許影響了米粉後續的選擇。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去年最後一天開售的小米12系列,首月銷量僅為46萬台,而之前的小米11系列首月銷量為112萬台。

    今年年初,雷軍表示高端是小米的必經之路,小米不僅要在產品和體驗上對標iPhone,更是要在三年之內拿下國產高端市場份額的第一名。

    據CINNO Research統計,1月份,iPhone13以超230萬台的銷量連續第四個月蟬聯國內市場單機銷量冠軍。

    這樣對比來看,對標蘋果的小米在高端市場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米集團(0181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