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達利歐對話施一公:中國綜合水平已逼近美國,未來會更強大

    達利歐對話施一公:中國綜合水平已逼近美國,未來會更強大

    施一公,18歲考入清華大學,28歲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2008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回到中國,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2018年,施一公籌建了國內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並擔任校長。

    戰爭、疫情、全球通脹,近兩年,一系列危機和不確定性接踵而來。社會秩序被打亂,需要重組,同時每個人都亟需在寒冬之中實現自我突破與進化,從而更積極地應對時代鉅變。

    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周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創新為何如此重要?什麼是好的教育?本期鳳凰網財經《封面》,達利歐對話施一公。

    以下內容摘自達利歐對話施一公實錄:

    01 中國綜合水平已逼近美國,未來會更強大

    達利歐:就我自己而言,做全球宏觀投資者的50年間,我走遍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以便押注這些經濟體的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看似驚人的事件儘管在我們生活的年代沒有發生,在歷史上卻發生過很多次。

    在過去的幾年裏,有三個大因素是我有生之年從未發生並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

    第一,大量債務產生,為了應對這些債務,國家不得不大量印鈔。我們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是在2008年,現在的規模要大得多。

    央行一直以來都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即給人們貨幣和信貸,增強人們的購買力。直到利率降低到零,除此之外,印鈔並製造大量債務創造了購買力、還債義務,以及大量金融資產。在2020年,這種情況以近幾十年都沒有達到過的規模發生了。

    第二個因素與第一個因素相關:巨大的貧富差距和政治鴻溝,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

    我曾生活在美國夢中。其他國家的人生活在其他夢中。我們都希望獲得財務資源來創造性地追求夢想。這種動機在一段時間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隨着資本市場的發展,那些有積蓄資本的人,把資本讓給別人去投入生產性用途,讓更多人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着財富分配不均,社會條件也造成了機會不平等。比如,富人家的孩子往往比窮人家的孩子有更好的機會。

    大周期循環的結果最終變成了債務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第三個因素,是崛起的國家挑戰已有的大國和世界秩序。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我發現這種情況在歷史周期中反覆發生。就中國而言,從我1984年來華至今,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26倍,預期壽命增加了10年,貧困率從88%下降到低於1%,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國的實力在很多方面可以與美國相媲美,而且中國的增長速度意味着它會變得更強大。中國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四倍多,所以,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一半,其體量將是美國的兩倍。

    中國是1500年前後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而在1840年左右,中國開始衰落,經歷了所謂的「百年屈辱」。直到後來中國極其強勁地崛起,現在的綜合水平已逼近美國的位置。

    02 人類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爆發衝突的風險

    達利歐:我認為,定位一個國家在周期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大致說來,我們可以認為一場興衰分為三個階段。

    三個階段是興起階段、頂峰階段和衰落階段。

    在興起階段,國家根基強大,因為債務水平相對較低,國民的財富差距、價值觀差距和政治鴻溝相對較小,人們有效地共同工作,創造繁榮。這個階段的國家擁有良好的教育和基礎設施,和強大有為的領導者。在整體和平的世界秩序中,往往由一個或多個主導性的世界大國引導整個世界的走向。

    當大國發展至頂峰階段時,高負債、鉅額財富、價值觀差距和政治鴻溝出現了,教育和基礎設施的質量下降,國家內部不同階層民眾之間出現衝突。在國家外部,擴張過度的帝國將會受到新興競爭對手的挑戰,爭鬥在所難免。

    當衰落階段不可避免地來臨時,爭鬥和重組成為主流。比如債務、內戰、革命以及貨幣失信用的喪失。

    當大周期即將結束時,世界秩序通常將起變化,要麼是內戰導致某一方掌權,出現國內新秩序,要麼是國際戰爭導致國際體系變化,出現新的世界秩序。以中美兩國為例,1945年,美國作為贏得二戰的主導國,塑造這個世界秩序。1949年,中國出現了新的國內秩序。

    當國家內部存在嚴重的貧富差距和金融問題時,就會出現衝突。其中一種是以流行病、乾旱和洪水形式出現的自然災害,它們將影響國家環境和預期壽命。

    但以上所有因素都不如人的創造力重要。公元1500年,由於人的創造力和適應性得到顯著的提升,這一時期的人均收入和預期壽命都出現了強有力的上升。相比而言,戰爭帶來的波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禁思考,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有更多的資源,人們也有更強的創造力。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爆發衝突的風險。精誠合作,才有機會讓形勢變好。

    03 我們如何鼓勵創新?

    施一公:聽了達利歐先生的演講,我獲益良多。今天我只想就達利歐先生所講的一點分享我的看法,那就是當前的創新和人類的未來。

    我於2008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回到中國。我的這段旅程在中國的400萬留學生中很有代表性。1979年1月鄧小平對美國進行歷史性訪問後,中國30年來首次對外開放。那一年,數百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進入美國,開始享受寶貴的教育和研究機會。

    最近,我有幸與一群價值觀相同的思考者們合作,在中國創建了一所新型高等教育機構——西湖大學。西湖大學通過非營利性的西湖教育基金會接受公眾資助,其宗旨是成為孕育創新的搖籃。

    目前,人類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環境惡化和傳染病等難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亟須戰略上的創新。

    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着一個困境。一方面,要創新就需要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學習又可能給我們的思想帶來約束。

    這個過程就像坐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火車越快,我們就能越早到達目的地,同時也越難下車去探索野外。相比之下,徒步探索未知世界要容易得多,當然獨自一人在野外遇險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追求創新往往意味着成為少數派。選擇創新,就脱離了主流,走上了一條孤獨的道路,可能會被同事誤解、打擊、嘲笑,甚至被公眾壓制。

    這種情況在學術研究界經常發生。一些科學家做着在別人看來愚蠢的嘗試,但最終創造了看似一夜之間發生的奇蹟。這一點在基於mRNA的新冠疫苗研發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創新的一大孕育條件是健康的文化環境。這種環境會鼓勵差異,並真誠地包容失敗。

    創新也需要批判性思維。

    經過激烈的辯論,30多年前,耗資20多億美元的人類基因測序項目啟動,該項目引發了一場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的革命,到現在還未停止。合作亦能促進創新。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科研機構的人們可以聯手創造奇蹟。

    此外,多樣性是推動創新的又一動力。

    不同背景、地區、文化和種族的人,都為創新帶來了獨特的力量。2015年9月,我們在地球上記錄到了引力波,源自13億年前兩個黑洞的碰撞。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類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我們始終試圖去理解世間萬物。宇宙飛船在月球、火星上着陸,遠在數十億光年之外的黑洞和恆星被觀測,都是人類求知慾的表現。

    珍惜生命,探求真理,憑藉良知去創新。人類才能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04 創新為何如此重要?

    達利歐:創新為什麼重要?因為這是人類的蜕變,是宇宙的震顫。

    1984年我來中國時,生活水平和工作環境與現在相比有天壤之別。當時的工作是分配的,範圍很狹窄。舉個例子,我拿價值10美元的計算器送給級別很高的官員時,他們會視之為神奇設備。

    而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後,思想激勵就出現了。人們的生活也更加豐富。

    施一公:我完全同意達利歐先生表達的觀點。創新其實是一個社會前進的基本要素。仔細想想,你今天享受的一切都來自創新。

    儘管中國未來面臨着一些挑戰,但我認為,中國在達利歐所說的大周期中處於上升階段,可能還沒有到達頂點。而中國要向前發展,就需要創新。

    總而言之:創新精神,是人類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本能。我們必須通過創新讓自己變得更好,否則就會消亡在進化中途。

    05 教育如何推動創新?

    達利歐:在研究周期時,我分析了唐王朝以來的王朝更迭與興衰。歷史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一種是技能教育,幫助人在頭腦中計算現實問題。另一種是培養原創思維的教育,教人進行創新性思考。二者的區別在於,學習已經學到的東西,對未來的創新並無幫助。

    唐、宋等王朝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善於在龐大的人口中發掘潛在的創新者。對於所有社會來說,創造任人唯賢的制度,識別和提拔創新者,都是創新的關鍵舉措。

    施一公:我想從中國的自身情況出發補充一點。即教育的多元化。

    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推動教育改革尤為重要。為了科技創新和下一代青年人才的培養,中國必須堅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革。

    試想:在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如果只有一套或幾套僵化的考試形式,培養、教育的學生類型將會被嚴重限制。與我相似的科學家們認為,中國這樣的大國應該始終保持教育改革勢頭,這也是我們組建西湖大學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許多大學都在培養擁有高超技能的學生。我們提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文學等方面的課程,幫助學生們在學習當代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持續學習的能力,以便能在社會上從事其他職業。

    但在我看來,當我們走出校門,為自己的幸福和前程而奮鬥時,我們的目標應該與社會的整體進步是一致的。就是說,要建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社會上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應違背社會的根本利益。

    06 如何更好地實現自身生命及對社會的價值?

    達利歐:我認為人的一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依賴別人進行學習。第二階段,通過工作培養能力,使其他人變得依賴你。

    然後人生下一個階段,就是我所處的階段……是把有價值的東西傳遞給下一代。

    我認為,如果一個人覺得自身與社會是相連的,那麼他會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處在其他階段的人,提高他們的能力。而只為自己積累財富幾乎可以說是腐敗。

    順便說一下,我是通過我兒子了解到慈善事業的。11歲時,他去了中國的一所全中文學校,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意識到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孤兒,沒有做手術的機會。於是他參與了對孤兒的救助。

    所以我認為人生存在一個自然進化的過程,首先照顧好自己。當發展到有幫助全社會提高生活水平的願望時,他會幫助他人。

    我認為最令人興奮和最有成效的合作是了解差異,調和差異。我和施教授都曾去對方的國家,並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觀察這些差異。

    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做法。一般人出現分歧後,會為此而生氣。但創新者和追求真相的人不會這麼做。他們對差異有一種心理上的好奇,並且有能力考察和分析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

    施一公:我完全同意。要建立有效的合作,你需要從合作者那裏獲得互補性的專業知識。如果所有的合作者想法都一樣,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合作?

    所以理想情況下,無論是在科學、商業還是其他方面,最好是具有互補性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進行討論和頭腦風暴,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設想,最終達成合理的共識。

    07 如何學會應對變化的世界?

    達利歐:這完全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把生活看成一場冒險,你就會接受人生會有起起落落的事實,而所有這些起起落落都只是現實的反映。你會發現,與沒有這種態度的人相比,你的生活更有價值。

    施一公:我再補充一點:我們的世界持續變化,發展速度一年年增快,知識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積累。我們用不着焦慮。我一直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做好我正在做的事。

    我始終相信,在自己的專業研究領域裏足夠努力,花時間閲讀相關材料就足夠了,而不是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快速積累的知識感到恐慌,你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其他東西,哪怕是新的東西。

    我覺得我們應該淡定。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我們擅長的事,足夠敏鋭,我想我們會做好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