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普京宣佈用盧布結算天然氣 會產生什麼影響?

    普京宣佈用盧布結算天然氣 會產生什麼影響?

    3月23日,普京宣佈,對包括所有歐盟成員國在內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出口天然氣時,將只接受盧布結算。

    普京此言一出,歐洲天然氣價格立刻漲了34%,要親命了。

    德國立刻指責俄羅斯不講武德,無恥地搞偷襲,違反合約。

    震驚,德國人竟然有契約精神。

    普大帝這是想幹什麼?歐洲又為何如此惱怒。

    我們知道,自開戰以來,俄羅斯遭到了西方的360度無死角制裁(除了能源),其實,這些制裁措施普京開戰前肯定考慮過,以俄羅斯的體量和資源,這些制裁並不能直接殺死俄羅斯,頂多是將來窮一點,發展上限低一點。

    對俄羅斯來說,幾百年來都是這樣,習慣了,沒有什麼苦難是一瓶伏特加不能忘卻的,如果有,那就兩瓶。

    俄羅斯政府最擔心的是盧布,盧布的穩定直接關係到人們還能不能愉快地喝伏特加,要是伏特加都喝不起了,大帝就真有麻煩了。

    金融市場這玩意,本質上是信心為王,西方的一系列制裁,使得無論內資還是外資,普遍看衰俄羅斯經濟,對俄羅斯的未來缺少信心,造成了開戰初期盧布的大幅度貶值,盧布兑美元一度跌至156比1。

    但是隨着戰事的深入,盧布的匯率卻神奇地漲了回來,3月中旬來到100附近。

    根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的報道,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近日一直悄悄在買那些被制裁而價格大幅下跌的俄羅斯公司的債券,俗稱抄底。

    嗯,資本家的身體果然很誠實,再加上俄羅斯央行一口氣加息到了20%,兩者共同構成了盧布最近兑美元匯率上漲的主要動力。

    不過,靠官方強行背書,和高盛們唯利是圖的抄底,終究是不穩妥,怎麼樣才能穩妥呢?

    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如果要賦予紙幣價值,那就必須讓紙幣與某種有價值的物品掛鈎,石油、糧食等等。

    比如,你拿着美元可以換到石油,拿着人民幣可以換到各種工業品,是物品為紙幣的價值提供了背書。

    這個道理對盧布也一樣,而能源顯然是俄羅斯家裏為數不多的貴重物品之一。

    普京此舉,就是要通過手裏的能源,為盧布的價值背書。

    你想買我的能源,那就得支付盧布,但是作為客户,歐盟想支付盧布,得先有盧布作外匯儲備吧,那就必須先往俄羅斯出口商品,賺取盧布。

    這樣一來,就會形成「歐盟向俄羅斯出口商品--賺取盧布--俄羅斯向歐洲出口能源--回收盧布」的格局,活脱脱一個小循環,這對於穩定盧布匯率有着不小的作用。

    所以普京宣佈了這個決定後,市場頓時對盧布來了信心,盧布兑美元漲到了97。

    一旦歐盟大量向俄羅斯出口商品,換取盧布,那目前制裁的鐵幕,就被實質性撕開了,歐盟兩手一攤跟美國說,你看,我也想制裁俄羅斯,但是為了買天然氣,得儲備一些盧布,不過分吧?

    普京這麼做的第二個目的,是為了敲打歐盟,普京明知道歐盟手裏沒有多少盧布,來這樣一手,只會讓歐盟十分為難,難怪天然氣價應聲大漲。

    等等,歐盟不是俄羅斯重點拉攏的對象嗎,為什麼要敲打歐盟呢?

    說來你可能不信,俄羅斯敲打歐盟,是為了拉攏歐盟。

    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其實反擊的手段比較有限,尤其是沒有什麼手段能讓美國大出血的,所以俄羅斯重點在歐盟身上發力。

    發力的方法一是打仗,戰爭會嚇走歐盟的資本,導致歐盟資本大量外流,削弱歐盟及歐元。

    美元有石油支撐,歐盟一直很羨慕,我為什麼不能幹?北溪-2就有幾分「天然氣歐元」的味道。

    如果俄羅斯天然氣只接受盧布,那天然氣歐元就徹底黃了。

    「天然氣歐元」黃了還是小事,難民才是大事。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這兩國的糧食主要銷往中東,現在正是春天,這仗一打起來,就嚴重影響了春耕,糧食產量就會受到影響。

    考慮到俄烏兩國糧食出口主要面向中東,而中東國家糧食普遍依賴進口,比如埃及,小麥自給率2021年僅為40%,60%靠進口,進口中又有80%來自俄烏兩國。

    一旦來自俄烏的供應不暢,埃及政府扛不住,造成人道主義危機的話,幾百萬難民就會毫不猶豫地run歐洲,敍利亞人口少,土耳其還能幫忙擋一下,要是埃及難民來了,建牆都沒用。

    到時候,歐盟就會被普京和埃蘇丹拿捏得死死的,什麼條件都只能答應,你不答應?

    放難民。

    發力的第二張牌是能源,歐盟40%的天然氣和30%的石油來自俄羅斯,其中天然氣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冬天取暖,還是工農業生產的關鍵。

    工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生產需要量大又廉價的能源,能源價格上漲會嚴重擠壓制造業的利潤空間,這對德國這種製造業大國來說,是極其難受的。

    你德國不是想搞工業4.0嗎?沒有廉價能源我看你怎麼搞。

    這一刀真是插到德國大動脈了,一時半會根本沒有解決方案,做人要低調這個道理,德國官方瞬間就悟了。

    比如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綠黨主席),她最近的語氣都變得軟化了,她上台以前,可是整天張嘴人權閉嘴自由的。

    普京這麼搞,也有他的無奈之處,正常來說,俄羅斯應該是麪包與棍棒雙管齊下,但是俄羅斯經濟不佳,給不起別人多少麪包,就只能使用棍棒了。

    這一棍棒下去,最好的結果,是歐盟被逼得沒辦法,只得頂着美國壓力向俄羅斯妥協,至少是部分妥協,這也是俄羅斯最期待的。

    不過,考慮到歐盟被美國深度滲透,可能最終難如俄羅斯所願。

    所以比較有可能的是,歐盟硬着頭皮忍受高價傳統能源的同時,謀劃着發展新能源。

    說到歐盟目前的高價傳統能源,就不得不說最近的一件魔幻事:中石化往歐盟賣天然氣。

    歐盟最近天然氣價格高得離譜,一度突破了3800美元/千立方米,這個價格可把全世界的能源企業給樂壞了,大家都瘋狂往歐盟賣能源。

    以前特朗普時期,特朗普覺得和中國貿易吃虧了,要求中國從美國買能源和農產品,作為平衡美國鉅額貿易逆差的手段,後來兩國簽了第一階段協議。

    一直到現在,美國已經成了中國的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由於美國賣給中國的這些天然氣,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強迫的,我們心裏一直不太樂意,並且一時半會也不需要那麼多天然氣。

    現在趁着歐盟天然氣價格上天,正是處理這些天然氣的好機會,於是中石化果然把美國賣給中國的天然氣,轉賣給了歐盟,具體來說就是中國從美國買的天然氣,直接在美國港口裝船運往歐洲。

    屬實是薅了一把歐盟的羊毛。

    能源上薅羊毛是小事,對製造業才是大事。

    中國產業升級本來就會觸碰到歐盟的傳統優勢領域(如汽車),是歐盟的眼中釘,所以中國歐盟商會去年曾經發布過一份報告,要求中國放棄在高科技領域自力更生。

    按照默克爾原來的思路,實現工業4.0的路徑= 西歐原有優勢+中國市場(比如中歐投資協定)+俄羅斯廉價能源。

    現在俄羅斯對歐盟來這麼一手,客觀上等於幫中國打擊歐盟製造業。

    比西歐更麻煩的是東歐,東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比西歐更高,比如波蘭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60%以上,其製造業比西歐脆弱得多,而且就算要能源轉型,西歐好歹還是富裕國家,咬咬牙脱層皮,興許能撐一陣子。

    而東歐比西歐窮得多,根本拿不出錢來,這可咋辦,建議涼拌。

    能源價格上漲還會帶動通脹,歐盟2月份通脹率6.2%(其中歐元區5.9%),考慮到俄烏戰爭是2月24日才開始,3月份大概率要更高。

    通脹越高經濟增長越受影響,歐洲央行已經將今年對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到了3.7%,經濟前景不樂觀,將促使歐洲資本進一步外逃(最近人民幣兑歐元升值就有歐洲資本外逃的因素)。

    另外,俄羅斯此舉如果成功,還將事實打擊美元。

    本來當前這個世界性貨幣體系就極為不公平,想掀桌子的國家不是一個兩個,只是美國靠着美軍強行壓制(伊拉克戰爭的起因,就是薩達姆想推動歐元結算石油),這套不公的體系才得以延續。

    倘若俄羅斯靠着核武護身符,強行闖關成功,那就等於告訴那些有大宗資源的國家,你這麼幹也行。

    越多國家這樣幹,美元的地盤被瓜分得就越厲害,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沒有核武的話,那就投靠一個有核武的國家。

    當然,俄羅斯這樣強行掛鈎,市場會認嗎?

    歐盟可以不認盧布,但只要它找不到替代能源,附近又沒有油紙包包裹的天然氣的話,那就由不得它不認。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說,你支付歐元/美元他也不敢收,一言不合就凍結,風險太大。

    何況這也是市場經濟呀,我也沒拿AK-47指着歐盟的腦袋逼它買,是它自己找不到替代品,這事不賴我。

    如果能源價格繼續不受控制,資本又大量外逃,加上一堆烏克蘭難民,那歐盟就真成了最大輸家。

    對此,歐盟表示,我有三招。

    一是重啟煤炭;二多元化供應;三是大力推進新能源;

    先說說煤炭,歐盟進口煤炭中,俄羅斯佔46%,是歐盟最大的煤炭出口國,雖然比例挺大,不過煤炭在世界上的儲量極為豐富,替代起來客觀上的確比石油天然氣要容易。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綠黨主席)已經表態,考慮擴大煤炭使用量,以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綠黨主席都這麼說了,說明德國真的扛不住了。

    但是大量使用煤炭,會加劇空氣污染,短期內靠着反俄的共識可以支撐一段時間,時間長了還是會嚴重得罪各大選票群體,畢竟在不少白左眼中,理性思考是不存在的(要真有理性,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

    而且說真的,歐盟要真是學會了理性思考,第一個害怕的就是美國,美國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歐盟滿世界吹環保少女,就是想抓住氣候變化這個領域的話語權,一旦傳統能源重新大規模應用,豈不前功盡棄?

    歐盟自身傳統能源儲量也不夠豐富,大規模回歸傳統能源的話,勢必只能靠進口,能源獨立就成了一句空話。

    沒有能源獨立作為基礎,歐元和工業4.0未來的不確定性就會增大,因此大規模重啟傳統能源,短期內應急可以,長期還是不太好說。

    第二:多元化供應。

    最近歐盟去找了卡塔爾,希望卡塔爾多點供應天然氣,但問題也很明顯,從卡塔爾海運而來的液化天然氣,成本必然比從俄羅斯來的管道氣高得多,也更不穩定。

    液化天然氣還需要專門的碼頭、儲存等各種基礎設施,又是一大筆成本,就算現在開建,短期內也沒法建成,遠水救不了近火,這個問題對美國海運來的天然氣,道理是一樣的。

    第三:新能源,恐怕也沒那麼簡單。

    歐盟至少要過兩關,第一關:新能源產業,其實是製造業。

    聽起來不可思議,事實就是如此,比如你要使用太陽能,那你先得製造出太陽能板,而製造太陽能板,又涉及到材料、設備、組裝等等,這不就是製造業嗎?

    而在新能源還無法取代舊能源的當下,製造業的生產量越大,對舊能源的需求就越大。

    一言蔽之,新能源的生產過程,非常需要舊能源,還是得找俄羅斯。

    當然,你強行用新能源來生產新能源設備,但鑑於目前新能源的總體成本依然高於舊能源,用新能源來生產,必然導致成本高昂,終端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第二關:歐盟的新能源產業不夠強,以新能源的最大頭--太陽能光伏為例,中國的光伏產能佔世界的60%以上。

    中國的光伏產業是從07年之後快速崛起的,當時的新能源產業領頭羊歐盟試圖阻止中國崛起,聯合美國絞殺中國新能源產業,2012年指控中國光伏產品傾銷,各種手段都用盡了。

    但是,中國光伏產業越打越強,到了2020年,世界前二十大光伏企業,只有一家屬於歐盟,1家韓國企業,兩家美國企業,剩下16個,全是中國企業。

    所以,如果歐盟大搞新能源,其自身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是個大問題,搞不好到時候大量從中國進口新能源產品,歐盟官方又要嚷嚷着中國「傾銷」。

    正因為看出了歐盟能源轉型困難,普京才敢打出王炸。

    當然,普京也沒有把話說死,他說的是「將」只接受盧布,而不是立刻只接受盧布,還是留下了討價還價的空間(普京給出的最後期限是3月31日,會不會變不好說)。

    對歐盟來說,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在其他方面對俄羅斯讓步,換取俄羅斯不用盧布掛鈎天然氣,這個做法普京也不是不能接受,無非是利益的問題。

    但我比較懷疑歐盟能不能做到,雖然這是正確的事,但正確的事不一定政治正確,而現在反俄是西方社會的政治正確。

    俄羅斯有資源能源,歐盟有市場和技術,兩家本來是互補的,但是,由於獨立性的缺失,歐盟把反俄作為了政治正確,導致雙方撕破臉,割肉喂美的歐盟成為一大輸家。

    也許,這場戰爭最值得令我們思考的地方,就是獨立自主的寶貴。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