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球糧食危機要來? 多國發出警告

    全球糧食危機要來? 多國發出警告

    俄烏衝突正在造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

    日前,烏克蘭農業部預計,烏克蘭今年春季作物播種面積預計將比去年減少一半以上。在斷供壓力下,全球糧食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部分國家出台政策限制國內農產品出口,以保證本國糧食安全。

    受國際市場價格輸入影響,我國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跟漲明顯,國內豆粕供應緊張加劇。目前,全國豆粕現貨價格最高上漲至5430元/噸,直衝6000元/噸。而玉米期貨合約價格,則突破30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3月25日起,海大、澳華、通威、湘大等國內大型飼料公司都宣佈漲價,最高漲400元/噸。

    面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加劇,國內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熱情升温。統計顯示,3月以來,已經有52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有關套期保值的公告。此外,圍繞中央一號文件對「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要求,大商所提出,要高質量做好涉農產品工具供給,推動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上市。

    當前,各國紛紛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刺激糧食生產。歐盟宣佈啟用400萬公頃休耕地,美國7個農業遊說組織要求允許啟用400萬英畝以上的休耕土地,而中國也在加大實施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補貼等激勵措施。

    斷供風險上升,多國發出全球糧食危機警告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喊話俄羅斯總統普京,呼籲立即放行在黑海數百艘被扣押的運載小麥的船隻。

    目前,烏克蘭糧食出口已經出現問題。烏克蘭的敖德薩港口,其重要職能就是糧食的進出口貿易。在俄烏軍事衝突一個月後,往日繁忙的交易和運輸景象不再,糧食出口暫時都處於停工狀態。儘管市場希望看到軍事衝突終止和黑海貿易恢復,但目前看仍未獲實質性進展。根據糧農組織數據,大約有5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的小麥供應依賴於俄烏兩國。

    當地時間3月22日,烏克蘭農業部長表示,烏克蘭2022年春季作物播種面積可能比2021年減少50%以上,降至約700萬公頃,俄烏戰爭前播種面積約1500萬公頃。烏克蘭的春季播種預計將包含大麥、玉米等穀物,以及甜菜、向日葵和大豆等。調整後的計劃目前為700萬公頃,其中玉米播種量減少最大。

    法國總統埃馬克龍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3月24日呼籲,國際社會應就全球糧食安全制定應急計劃,避免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在一些嚴重依賴進口的貧窮國家引發「糧食危機」,甚至釀成饑荒和動盪。

    馬克龍警告說,俄烏衝突正造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衝突使得很多國家難以獲得小麥和穀物的正常供應,這種狀況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之內將更加嚴峻。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同樣提到糧食安全,承諾德方將準備4.3億歐元資金幫助維持全球糧食供應,避免出現饑荒。

    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同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聯合聲明,就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美國承諾今後5年為此投入超過110億美元,歐盟承諾投入至少25億歐元。

    此前,在斷供壓力下,部分國家出台政策限制國內農產品出口,以保證本國糧食安全。3月23日起,俄羅斯將小麥出口關稅從此前的每噸86.3美元上調至86.4美元,大麥上調至79.6美元。

    3月20日,世界大豆主要產地——阿根廷,宣佈將豆油和豆粕出口關稅上調兩個百分點,至33%。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油和豆粕出口國。

    3月17日,全球最大的棕櫚油主產地——印尼,宣佈取消棕櫚油出口的DMO政策,代之以上調出口稅費。印尼棕櫚油的出口稅和出口費的上限將從每噸375美元(1,576令吉)提高到每噸575至675美元之間。

    3月24日,世貿組織(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Okonjo-Iweala)再次就全球糧食危機發出警告,稱俄烏衝突導致的全球食品價格飆升,可能會在貧窮國家引發騷亂。她警告稱,若糧食價格繼續上漲,20世紀後期的糧食暴動(thefoodriots)有重演的危險。為此,她喊話糧食生產國不要囤積糧食,不能在食物問題上犯和疫苗一樣的錯誤。

    豆粕現貨價格衝擊6000元/噸,國內飼料庫存緊張連續5次提價

    俄烏衝突升級後,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形勢加劇,主要糧食品種價格不斷上漲。

    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國內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跟漲明顯,國內豆粕供應緊張加劇。目前,全國豆粕現貨價格最高上漲至5430元/噸,直衝6000元/噸;而玉米期貨合約價格,則突破30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國內整體漲幅遠遜於海外市場。

    3月25日,國內飼料行業再掀起一輪漲價,海大、澳華、通威、湘大等公司都將3月25日起大漲價,最高漲400元/噸。統計顯示,春節過後飼料行業已經歷五輪漲價,本輪漲價涉及品種主要是豬禽料和魚料,豬料漲價約50-150元/噸,普水料漲價約160-280元/噸,特水料上漲較多,漲價範圍在200-400元/噸。

    即便如此,國內外價格仍然普遍存在倒掛現象。以玉米為例,據我國農產品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下旬,美國玉米進口到港完稅價為3206.75元/噸,大幅高於國內廣東港口價格2900元/噸,進口利潤倒掛明顯,貿易商買船積極性大幅減弱,進口前景堪憂。此外,依據當前國際期貨市場報價測算,當前進口至我國的大豆理論完稅成本集中在5500-5600元/噸之間,棕櫚油成本更是高達13500元/噸。

    「國內豆粕、玉米、棕櫚油等品種基差價格,在不斷走高,提貨難度也在明顯增加。以豆粕來看,華北地區豆粕基差普遍攀升至1000元/噸,其他地區也差不多,現貨供應緊張格局也在一定程度帶動期貨盤面走高。」一位期貨市場資深分析師認為,大豆等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農產品,遠月船期缺口仍然明顯較大,如果國際市場供應緊張格局持續走高,國內豆粕等期貨價格後市仍可能進一步補漲。

    根據Mysteel農產品統計,豆粕庫存為32.16萬噸,按年去年減少49.35萬噸,減幅60.54%。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提貨,庫存略有增加,但較去年乃至近3年都處於歷史低位,大豆、豆粕均供應緊張。

    本月76家上市公司參與套保,這隻ETF年內漲幅接近40%

    3月23日,華統股份發布公告表示,擬使用自有資金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參與到豆粕、玉米等農產品期貨中,投入的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統計顯示,3月份至今,已經有7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有關套期保值的公告訊息。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國內ETF市場上,豆粕ETF連續排名第一。萬得數據統計顯示,豆粕ETF(159985)3月以來大漲近10%,今年以來上漲33%,在A股所有上市ETF中漲幅排名第一。豆粕ETF(159985)是華夏基金在2019年9月24日發行的商品ETF,它跟蹤的是大商所豆粕期貨價格指數。

    建信期貨分析師餘蘭蘭認為,宏觀局勢仍然支撐農產品偏多的大方向。從大豆自身基本面來看,南美三國大豆產量較一開始的預計已合計調低近3000萬噸,處於歷史同期偏低位置,天然利於好倉髮揮。考慮到新季,美豆播種面積僅預估為8800萬英畝,難以承受大豆麪積的繼續調減,播種期仍有不少潛在可以炒作的題材。

    美國農業部3月中旬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22年度全球玉米、大豆、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期末庫存量分別較疫情前下降6.26%,21.42%與0.66%,且庫消比分別為0.20、0.11與0.31,均處於歷史低位區間,大豆庫存去化趨勢尤為明顯,整體來看供給端仍難言寬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內對於美國糧食採購步伐加快。根據國內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玉米進口468萬噸,其中來自烏克蘭的玉米264.67萬噸,佔進口總量的56%;從美國進口玉米192.34萬噸,佔比達到41%。2月下旬之後,國內已經陸續加大了對美國玉米及高粱的採購力度,市場預計整個3月來自美國的玉米和高粱到港總量能達到200萬噸左右。

    歐盟啟用400萬公頃休耕地,給農民撥款5億歐元

    由於俄烏衝突引發小麥、玉米和葵花籽油等農產品的短缺,為保障烏克蘭局勢下的糧食安全,歐盟委員會3月23日決定臨時允許農户使用休耕地擴大耕種面積,以降低烏克蘭農作物減產可能對歐盟市場產生的影響。

    具體而言,歐盟農户可以在春播時期,在400萬公頃的休耕地上種植糧食或牧草。同時,歐盟計劃撥款5億歐元,幫助受到衝擊的農業生產者。

    3月24日,美國7個農業遊說組織要求農業部放鬆對農民的限制,允許他們在400萬英畝以上的所謂優質農田種植作物,這些優質農田已被列入農業服務機構的保護儲備計劃(CRP),休耕時間長達10年,期間政府將通過CRP向農民支付費用。

    這些農業組織在信中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烏克蘭農民能否在今年春天種植作物,時間至關重要,美國的種植窗口已經打開。如果按照2021年的平均玉米產量計算,這些閒置的土地有望帶來1870萬噸糧食產量。

    3月25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明確2022年糧食生產重點工作及一攬子支持政策,要求各地全力以赴保夏糧小麥豐收,千方百計擴種大豆油料,實施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補貼,支持大豆玉米兼容發展,緊盯不放做好農資穩價保供。

    國家糧油訊息中心初步預計,2022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2000萬畝以上,如果生長期天氣正常,總產量有望超過2020年水平。

    上述文件提到,要強化金融保險政策支持,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糧食種植保險保費補貼比例,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對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據了解,圍繞中央一號文件對「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要求,大商所提出,要高質量做好涉農產品工具供給,推動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上市。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