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現實世界貪腐,網絡世界沉迷: 幹部貪腐「35歲現象」觀察

    現實世界貪腐,網絡世界沉迷: 幹部貪腐「35歲現象」觀察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少數年輕幹部「剛踏上仕途,就走入歧途」,出現貪腐的「35歲現象」,令人扼腕嘆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必須築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文 | 趙宇飛 周聞韜 半月談記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原文首發於2022年3月28日,原標題為《現實世界貪腐,網絡世界沉迷:幹部貪腐「35歲現象」觀察》。

    1

    年輕幹部貪腐新特點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遠煌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4年至2018年統計年度公開發布的所有刑事案件判決書、裁定書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相關年度753名年齡明確的腐敗犯罪國企幹部中,39歲以下的佔比為12.75%,其中年齡最小的僅25歲。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與其他年齡段貪腐有所不同,年輕幹部貪腐呈現出一些共性特點。

    現實世界貪污腐化,虛擬世界追求「刺激」。在調研中,最讓辦案人員費解的是,部分年輕幹部貪腐的動機和贓款的去向。有的年輕幹部在現實世界貪污腐化,竟是為滿足其對網絡遊戲、網絡賭博、網絡直播等虛擬世界的扭曲追逐。據紀檢幹部介紹,西部某市一商圈管理辦公室「90後」財務人員張某,沉迷於觀看網絡直播,為打賞心儀的網絡主播,侵吞公款180多萬元。

    行政級別普遍不高,涉案金額卻不一定少。涉案年輕幹部很少有處級、廳級領導幹部,大部分只是機關、街道分管拆遷、財務等業務的科級或股級幹部,但涉案金額往往令人震驚。南方某市公安局人事科「85後」副科長唐某,從2015年至2018年底,利用職務之便將23名親朋好友姓名加入輔警人員工資表,以冒領工資的方式侵吞公款200餘萬元。

    「臨時身份」的年輕政府僱員,成腐敗治理薄弱區。一些年輕政府僱員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幹部,卻掌握一定的公權力,直接和群眾、企業打交道,也成為腐敗高發群體。東部沿海某市安監局「90」後政府僱員,參加工作僅3年,就夥同另外兩名同事,3個月合夥貪腐30多萬元。

    「年輕幹部貪腐『散點多發』,雖不容易造成『塌方式腐敗』,但其危害性同樣不容小視。」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年輕幹部腐敗行為多集中於基層,直接影響基層群眾對反腐工作的獲得感。

    2

    內外誘因致防線失守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部分年輕幹部理想信念先天不足、後天退化是其陷入貪腐泥潭的內在原因,「腐敗侵蝕」和監督層層弱化,則是外在誘因。

    理想信念退化:容易受消費主義、拜金主義思潮影響,既想升官又想發財。

    「有些優秀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從政,但同時人生目標又是『賺大錢』。」一位基層辦案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貪腐年輕幹部被調查時的表現令人震驚,有的認為紀委監委談話結束後就能回家。重慶市委黨校科研處處長侯晉雄認為,就代際特點而言,「85後」「90後」幹部多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其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影響,看到別人開豪車、住洋房,心裏容易不平衡。

    基層「腐敗侵蝕」:幾百元「好處費」,幾句「語言賄賂」容易擊破心理防線。

    西南政法大學監察法教研室主任楊尚東說,年輕幹部腐敗大多發生在基層,在基層執法部門等與個人和企業直接打交道的崗位,「微腐敗」腐蝕普遍存在。

    西部某市一鄉鎮畜牧獸醫站「85後」站長唐某收受賄賂上百萬元。辦案人員介紹,唐某掌握着轄區內養豬場補貼發放的權力,也讓他成為企業老闆圍獵的對象,從一開始的接受宴請、出入娛樂場所,到最終走上不歸路。他在懺悔書中寫道:「我職務不高,卻在一聲聲『唐局長』『唐縣長』的吹捧中衝昏了頭腦,加上事業順風順水,就對他們的圍獵放鬆了警惕。」

    監督層層弱化:「沒人發現、沒人糾正、沒人監督」導致他們越陷越深。

    紀委監委工作重點往往集中在監督高級別領導幹部,年輕幹部多處基層,監管部門關注度相對較低。東部某市「90後」鄉鎮股級幹部王某,第一次因網絡賭博挪用公款時,晚上輾轉反側,感覺「被魔鬼附體」。但第一次挪用公款沒被發現,極大增強了他的僥倖心理。短短兩年間,王某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80多次、1200餘萬多元。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年輕幹部腐敗「小額高頻」,有些年輕幹部甚至挪用公款上百次才被發現。一次次「小額」的貪腐沒有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助長了僥倖心理,導致他們越陷越深。

    3

    緊扣代際特點,強化監管措施

    針對「35歲現象」,專家和基層幹部建議,着眼於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出針對年輕幹部代際特點的監督管理措施。

    ——黨紀監督下沉促「不敢腐」。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基層「微腐敗」是年輕幹部腐敗的主要源頭,只有把黨紀監督進一步深入末梢,才能發揮防微杜漸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建議,對國企腐敗、醫衛腐敗、房產交易腐敗等重點領域的「小微腐敗」開展專項治理。

    ——封堵腐敗漏洞促「不能腐」。楊尚東建議,通過完善招投標機制、強化集體決策等手段,減少個人因素對市場主體具體經營的影響力,從根本上壓縮腐敗空間。張遠煌認為,應考慮加大對行賄行為的打擊力度,使得「微腐敗」行賄者付出更大成本。

    ——教育端口前移促「不想腐」。多名紀檢幹部建議,加強對年輕幹部的教育引導,使他們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性。對年輕幹部「8小時外」的表現加強了解,及時發現年輕幹部沉迷網絡遊戲、網絡賭博、奢侈消費等異常狀態,尤其要多聽取幹部服務對象和基層單位意見,對有可能誤入歧途的年輕幹部及時糾偏。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