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淨資產門檻3000萬 揭開高端相親局真相

    淨資產門檻3000萬 揭開高端相親局真相

    「淨資產3000萬或稅前年收入300萬」;「專業顏值評分軟件85以上」;「學歷僅限985、211、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海外名校」……

    這是北京前段時間一個高學歷相親平台一場活動的報名門檻。簡單來說,就是要有錢、有顏、有學識,缺一不可。

    符合條件篩選後,交上1698元的報名費,你將會置身於這場主題為「財富自由 VS 盛世美顏」的活動現場。在這裏,你會看到:用三國語言朗讀《致橡樹》的播音系女主持;一副水彩最低十萬起步的女畫家;各種風格但同樣膚白貌美的女嘉賓;以及最高年收入一億元、在多個港口有遊艇和酒莊的男嘉賓們。

    10對男女面對面地圍着一張20幾米的長條桌坐着,空氣中都瀰漫着精英的味道。

    就連上菜的過程,都不忘體現「高端」二字。當主廚在介紹精緻菜品時,活動發起人會不時地發起提問,考察嘉賓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鑽石的質量單位克拉起源於人名還是地名?」「當你與父母意見相左時,你們會如何去處理?」 高端相親局,成了才華展示與智力競賽的表演場。

    每個嘉賓都是表演者,他們按照自己早就籌劃好的方式,去塑造一個他人心中的完美形象。

    在這裏,直接談愛,太俗,也沒必要。

    於是他們一邊聊詩歌、藝術、鑽石、社會問題,一邊用敏鋭的觀察力去甄別對面的人,一旦發現沒有自己感興趣的,便會毫不猶豫地提前離場。

    效率,對他們來說,可比愛情重要多了。

    1.像談生意那樣,談愛

    如今,精準聚焦小範圍內的高端相親活動是越來越多了。

    篩選條件大多是根據畢業院校、海歸、職業領域、長期居住地進行劃分,業內人士把這稱作:人群精準匹配。

    而對第一次參加這樣高端相親局的新人來說,其壓迫感絲毫不亞於第一次面試時的無措和緊張。

    來自安徽某縣城的「小鎮做題家」韓鈺文,今年28歲,上海交大碩士畢業,從事的職業是HR。工作三年,單身三年。

    看着新來的年輕同事一臉幸福地嫁給了家裏推薦的相親對象,韓鈺文開始意識到:自己以為的相親其實很「小眾」,在別人那裏,早已是尋常。自己還擱這兒扭捏,人家早就結婚「上岸」了。

    彷彿回到了考場上,有人先交卷了,而我才剛寫好第一題。

    抱着「打不過就加入」的心態,韓鈺文註冊了校友開發的相親小程序。第一次參加線下交友聚會時,她結結實實地被震撼到了。

    儘管提前做好了功課,但在自己簡短利落的自我介紹之後,跟着的每一個女嘉賓都彷佛參加辯論賽那樣口齒伶俐。

    她們姿態漂亮,眼神中都透着自信,還不忘對感興趣的男嘉賓示好:

    剛剛3號男生說自己喜歡武術,其實我研究生期間練過一段時間,待會兒可以跟你切磋一下。

    「她們真厲害啊」,對比之下,自己的侷促,顯得如此黯淡。

    等到小組自由活動時,韓鈺文又一次被打擊。看着大多數人都不約而同地加入了讀書組,在白板上分享的書單,幾乎覆蓋了文史哲政經。

    韓鈺文默默選擇了狼人殺小組。這一瞬間,韓鈺文才意識到:工作後,她竟然再也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

    而此時,她的心動男嘉賓正在精彩地發表讀書感言。

    挫敗,實在是太挫敗了。不甘、委屈、尷尬,都匯聚成了一句感慨:「碩博相親太TM捲了!」

    頗為諷刺的是,曾經鄙視高學歷相親的韓鈺文,如今也只挑選高校的碩博交友平台。

    她不再期待偶然降臨的浪漫姻緣,而是像其他人一樣:擺出籌碼,列明標準,篩選、檢驗、淘汰、再篩選。

    每個人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經歷,都被簡略粗暴地以薪資、學歷、年齡概括。

    而每一次線下約會,就像一隻敏鋭的貓,努力嗅出對方完美包裝下的瑕疵。然後,否定,Pass,下一個。

    至於,這究竟是在談生意,還是談愛情,恐怕當事者也說不明白。

    但也曾有過來人一語道破天機:「我以前太看重他名校名企的光環,真正在一起後才發現,如果兩個人飯吃不到一起,天聊不到一塊,對方再優秀也是給顯擺給外人看的。」

    2.30+?那些優質男都不會看你一眼

    在高端相親平台,優質男性是奇貨可居的「搶手貨」。一些平台甚至對男會員免費,只對女性收費。

    因為現代的優質女性,實在是太多了。高學歷,就意味着畢業時間的延長、生育年齡的迫近,這讓她們在婚戀市場上走得尤為艱難。

    不少女性都渴望在27-29歲的區間內,完成結婚生子的人生KPI。「再往前,事業不穩定。再往後,年齡沒優勢。」

    在相親市場上,衡量一個優質男性的標準大多在於經濟條件、户口和學歷,而同樣的標準放到優質女性的身上,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年齡。

    「年齡就是那個1,其他的一切優勢都是0,是附屬的、次要的。」

    相親女性年齡大,成為一種「缺陷」。一種可以與男方的其他「缺陷」相抵消的劣勢。

    周蕙,36歲,985本碩畢業,上市網路公司中層管理,年薪60萬,在上海有房有車。因為忙於學業和事業,周蕙一直無暇戀愛,至今還是母胎solo。

    以她目前的概況,換個性別,絕對是相親平台上搶手的「香餑餑」。

    可偏偏,她是個女人。

    當她迫於父母的強大施壓,不得不將結婚生子這件事提上日程,而平台也積極將周蕙推給一個年齡相近、也想盡快結婚的男士時,得到的回覆卻是:「36歲的老女人你們居然介紹給我?你們是怎麼想的?」

    隨後,對方刪除了平台聯繫人的微信。

    當周蕙第一次參加平台安排的線下約會時,男嘉賓看到周蕙「不再年輕」的臉蛋後,坐了十幾分鍾就藉口有事離開了。

    周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甚至開始質疑自己這十幾年來的選擇:「這麼努力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像其他女孩在24、25歲就把自己嫁出去。」

    同樣的,35+、年薪百萬的王妍從普通會員升級到五位數的高端會員後,仍然沒能脱單。

    她甚至認真考慮過要不要嫁到國外去。或許國外對女性的年齡沒有這麼大的偏見,「他們會首先看到你是一個很有能力、很積極向上的女生,而不是關注你的年齡」。

    既要女性強大,又要她們示弱;既要求她們懂得更多,又渴望她們永遠年輕貌美。

    如此矛盾的擇偶觀,再高端的平台,本質裏依然是性別歧視和鄙視鏈。

    3.內幕驚人,羅曼蒂克正在消亡

    讀書、朗誦、酒會,西裝革履、窈窕淑女,高端相親局看起來總是如此光鮮。

    可一旦我們走進內幕,「高端」兩字不由得要打上個大大的問號。

    「人間the livings」的一位作者May,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她兼職過一家高學歷相親平台的編輯,主要負責在公眾號撰寫活動宣傳、推送嘉賓訊息。前者很好完成,難的是後者:

    照實寫可沒有格調,得學會包裝。

    何為包裝?就是「學歷高一點、收入多一點、職業高大上一點。」

    May這才恍然大悟:這哪是寫精英,是造一個精英出來。

    她還發現,在好幾場線下活動裏,總有那麼幾個外表光鮮、健談幽默的養眼「工具人」。他/她們都是發起人的朋友,來撐場面的。

    這種異性資源足夠豐富的「假象」,才會吸引會員們持續地繳費報名,參加下一場活動。

    也有業內的紅娘透露:在會員服務期快結束的時候,平台會故意減緩推薦的頻率,或者推一些條件很一般的嘉賓。目的就是引導會員,延期付費。

    「畢竟婚戀公司是盈利機構,不是公益組織。」

    還有在高端相親局遇到過騙子的女嘉賓,甚至不止一次。《三聯生活周刊》就曾刊登過一位名為「字紙」的女性,真實的相親故事。

    初登場時,騙子們都是皮相優越、禮貌體貼的紳士模樣。每天早安晚安的問候,聊天時也讓字紙感覺很舒服,傾聽你、認同你。

    他們滔滔不絕地聊起電影、書籍、哲學,卻很少聊到自己真實生活的細節和感受。

    騙錢套路大致是:做生意急需資金周轉、誘導理財平台等。

    從某度程度上來說,「高端」往往也意味着迷惑性和懸浮感。

    嘉賓們彷彿是置身於精心包裝的雲端之上,他們不聊瑣碎,不聊雞毛,不聊失意。當然,也很少聊到愛情。

    撇去了真實的底座,所謂的「精準尋愛之旅」,也變得更像投機主義者的獵食行動。

    在高端相親平台上,看似注重效率的人們選擇略過愛情、列出標準、掂量檢視、走入婚姻。

    背後實質仍是簡單粗暴、很本能化的功利性目的。

    如果只能接受對方表現出的既定完美,卻無法承受對方偶然流露出的侷限。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

    復旦大學的梁永安教授曾說過一段話:

    我們今天的普通人,人際情感往往很割裂,與人交互的時候太表層了。

    看待一個人都是片段:能力很好、學歷很高……實際上,這些並不代表什麼,合不合適只有走到一起生活才會發現。

    不管你是否正在經歷相親,或者考慮加入高端相親局,都一定要擺平心態——它的存在,只是讓我們對婚戀的選擇,多了一條途徑。

    不要像揪住救命稻草那樣完全依賴它,更不要被平台或身邊親友所營造的焦慮裹挾。

    畢竟,生活本身才是婚姻最終的試金石。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