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江西首富逆襲史:從國企技術員到一代「鋰王」

    江西首富逆襲史:從國企技術員到一代「鋰王」

    時至今日,宜春學院化生學院的張翹楚老師仍然記得那個三十多年前的學生。

    那個學生的生活相當簡單,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看專業書,而他對知識的專注也打動了老師,破例將他放進了只對教師開放的資料室。

    他也因此成為了張翹楚老師的得意弟子,除了自己學習好,還幫助老師給其他同學講解題目,是老師的「左膀右臂」:

    「曾經有一道考試題,全班只有他做出來了。並且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人做出這道題。我給每一屆學生上課時,都會舉這個例子。」

    後來,這個年輕人,憑藉着自己的一腔痴迷,在專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所帶領的企業,也在其領域中「稱王」。

    他就是贛鋒鋰業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李良彬。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崛起的當下,鋰作為動力電池的核心元素,已經被寄予了成為未來能源象徵的希望。人們對於「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的話語早已耳熟能詳。

    到2021年,贛鋒鋰業已直接或間接掌握18項鋰源,權益總儲量達到3000萬噸LCE(碳酸鋰當量),排名世界第一,是當之無愧的「鋰王」。

    而這一切都與李良彬對鋰的「痴」離不開關係。

    1

    下海

    1988年,李良彬以優異的成績從宜春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分配到江西鋰廠科研所,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技術員。

    在外人看來,分配到國有企業的李良彬,端上了人人都羨慕的「鐵飯碗」。而李良彬也沒有辜負這個機會,用九年的時間,從技術員、工程師、科研所副所長、所長,一路做到了溴化鋰分廠廠長。

    這一年是1997年,李良彬正好30歲。

    但也正是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促使他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

    1997年,智利化學礦業有限公司(Sociedad QuímicayMinera de Chile, 簡稱 SQM)在智利阿塔卡瑪鹽湖提鋰成功 ,獲得99%純度的優級碳酸鋰細粉末。

    由於阿塔卡瑪鹽湖屬於富鋰鹽湖,其提鋰工藝多為簡單的沉澱法,成本隨之驟降。

    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工業上,提取鋰鹽的技術一般分為硬岩提鋰和滷水提鋰,而硬岩提鋰曾是世界上生產鋰鹽的主要方法,歷史更為悠久,工藝也更為成熟。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硬岩提鋰中,鋰的來源是鋰輝石精礦;而滷水提鋰中,鋰的來源是鹽湖,勘探成本和生產周期都被大大縮小。

    來源:《全球提鋰技術進展》

    江西宜春,坐擁着全球最大的多金屬伴生鋰雲母礦,被譽為「亞洲鋰都」。也因此多年以來,包括江西鋰廠在內的大部分鋰業企業,普遍採用的都是硬岩提鋰技術。

    但面對「鹽湖提鋰」這場突如其來的變革,李良彬意識到,隨着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國內的鋰廠將在價格上落於下風,而技術路線的重大變革也讓他看到了新的機遇。

    他想將自己的經驗、思路和技術思考應用在這片嶄新的領域上。

    於是,三十而立的李良彬,辭去了廠長職務,帶着四個志同道合的同事離開了江西鋰廠,開始自主創業。

    2

    折戟

    組建了初步團隊的李良彬,將創業的地點選在了新餘市河下鎮。

    為什麼是河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李良彬有一個親戚在河下鎮任副鎮長,負責招商引資。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李良彬得知了河下鎮招商引資的政策,雙方一拍即合。

    通過協商,河下鎮政府承諾出資385萬,建設年產20噸的金屬鋰生產企業——河下星海化工廠(當地習慣性稱之為「河下金屬鋰廠」),李良彬團隊與政府簽署租賃合同,負責出技術、組建團隊、管理企業。

    在思考鋰廠的名字時,李良彬想到了「贛鋒」這兩個字:「贛」,江西的簡稱,「鋒」,先鋒,企業命名為「贛鋒」,意為做江西民營企業的先鋒。

    1997 年,新餘市河下星海化工廠更名為新餘市贛鋒金屬鋰廠。

    然而,李良彬的第一次創業不僅不能稱得上順利,反而一路都是坎坷。

    當李良彬的團隊真正開始籌建企業時才發現,鎮政府原本承諾的385萬,連38萬都拿不出來。而經過多方籌措,最後也只湊了80萬,建成了一條10噸的金屬鋰生產線。

    外部的困難勉強克服,工廠開始運營之後,內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在鋰廠創立之初討論股份劃分時,李良彬略帶天真地認為,大家都是好兄弟,有福同享,既然一起出來創業,就應當平分。

    這也為後來鋰廠的經營埋下了隱患。

    由於大家股份相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老闆,在經營上各自隨心所欲。再加上各人理念各不相同,除了李良彬以外,其他的股東都是以賺錢為第一目的,以至於出現了有人私吞公司資產的現象。

    種種問題,最終導致了工廠難以為繼,瀕臨破產。

    1998年,河下鎮政府對贛鋒金屬鋰廠進行競價拍賣,將企業轉為個人經營,起拍價85萬,在原河下贛鋒金屬鋰廠的5個股東中公開競價。

    最終,只有李良彬一個人舉了牌,他出資90萬,分五年還給鎮政府,並向另外四個股東每人支付6萬元,三年付清。離開時,一位原股東拍了拍他:

    「良彬,你太痴了!」

    就這樣,「痴人」李良彬的初次創業以狼狽的方式結束了。

    他背下了114萬的債,換來了一座風雨飄搖的鋰廠。

    不過,希望也藴藏在風雨之中。

    3

    再出發

    改制後的贛鋒金屬鋰廠,依靠90萬元的資產,重新開始艱難起步。

    在李良彬的回憶中,為了穩定經營局勢,他不得不身兼數職:

    「在公司,我既是技術員、工資核算員、採購員,更是銷售主力。」

    也正是在這樣連軸轉的磨練中,李良彬學會了談價格,學會了找客户,學會了管理團隊。幾年下來,李良彬瘦了20斤,公司的經營狀況也逐漸好轉,扭虧為盈。

    隨着鋰廠走上正軌,2000年,李良彬與贛鋒金屬鋰廠簽訂資產轉讓協議,李良彬以購買金屬鋰廠主要的機器設備及建築物等實物資產用於出資設立贛鋒有限,將鋰廠轉變成一傢俱有現代企業制度的有限公司。

    創立之初,贛鋒有限的鋰產品深加工技術仍主要來源於李良彬的老東家江西鋰廠。為了不斷改進創新,李良彬四處招兵買馬,從北京有色研究總院請來了電解鋰專家胡洪波,我國第一批鋰電解槽專家巴雅爾等專業領域高級人才。

    除此之外,李良彬還對客户「下手」,現在贛鋒鋰業的副董事長王曉申,就曾經以SQM代理的身份,被李良彬挖到了贛鋒。對此,李良彬也曾打趣自己:

    「我是客户殺手,王曉申、鄧招男(公司常務副總裁)、曹志昂(有機鋰工廠總經理)以前都是我客户。」

    通過吸收各地的人才,贛鋒鋰業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創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核心技術。

    那時碳酸鋰在傳統行業中主要用於陶瓷、玻璃、潤滑脂等產品的製造,市場仍然十分小眾,需求總量長期徘徊在10萬噸/年,全球從事鋰產品生產的企業只有20多家,國內市場也僅有10家左右。

    靠着工業級金屬鋰(主要在醫藥、石化、精細化工等領域用作催化劑)、工業級碳酸鋰(用於制玻璃、熔塊和陶瓷等)、工業級氯化鋰(冶金助焊劑、催化劑等)、氟化鋰(助焊劑)等基礎鋰產品,贛鋒鋰業完成了原始積累。

    2007年全年,贛鋒鋰業銷售收入達到2個億,淨利潤4000多萬元,金屬鋰、丁基鋰(聚合催化劑、烴化劑)、氟化鋰銷量全國第一,其中氟化鋰佔據國內市場 56.36%份額。

    早期贛鋒有限的迅猛發展勢頭也引來了資本的關注,2007年4月,中比基金聯合南昌創投以及中國五礦,向贛鋒鋰業投資3000萬人民幣,投資完成後,中比基金佔贛鋒鋰業10%股份,南昌創投和中國五礦各佔5%股份。

    2007年10月,贛鋒有限完成股份制改革,李良彬持有39.25%股份,為公司最大股東。

    順風順水的贛鋒鋰業,本應在之後的那一年啟動上市輔導計劃,但隨之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打亂了這一切。

    4

    驚險轉折

    贛鋒鋰業的2008,起初仍然是火熱的。

    由於以金屬鋰為主的產品供不應求,許多客户甚至親自到公司用現金現場提貨。公司也因此決定擴大生產規模,三個月之內,電解槽由原來的20台擴建至35台,產能幾乎翻番。

    然而,基礎鋰產品的硬傷是技術含量低,進入壁壘低,在利潤的驅使下,許多新玩家湧入這個領域,導致全球基礎鋰產品供給過剩,庫存出現積壓。

    此時,金融危機席捲世界,下游需求萎縮,上游生產商因此不得不降價,甚至虧本銷售。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進出口企業經營業績下滑達到30%,進出口量下滑60%。

    鉅變之下,贛鋒鋰業的處境也相當危險。由於需求的急劇下降,贛鋒鋰業的庫存量一度達到200多噸,摺合6000多萬元,佔當年營收1/4。閒置設備和備品備件價值超過1000萬元,公司的流動資金短缺,生產經營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

    即使李良彬第一時間組織了公司高管討論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但海嘯襲來時,大廈仍然震撼。

    2008年10月,贛鋒鋰業的銷售收入腰斬至1800萬元,12月接近盈虧平衡點。

    21世紀經濟報道,鋰貓實驗室製圖

    據李良彬稱,那時公司的貨幣資金不到1000萬元,如不採取行動,資金鍊就會斷裂。

    危機當前,李良彬的應急機制堪稱雷霆之勢。

    贛鋒鋰業迅速停止了所有金屬鋰產品線的擴建,大幅收縮原有產能,停止原材料進口,取消了部分國外訂單,加強貨幣回籠,只求保本,現金為王。

    與此同時,李良彬選擇了與同行價格戰不同的道路——開闢新產品線。

    早在2005年前後,贛鋒鋰業就已經開始醖釀研發附加值更高的鋰產品,包括電池級金屬鋰、電池級(高純)氫氧化鋰、電池級(高純)碳酸鋰等,這些產品的純度較高(如電池級碳酸鋰純度須在99.5%以上),淨利潤也比傳統金屬鋰產品高20%左右,但製備高純度碳酸鋰產品一直是行業瓶頸難題,因而進展緩慢。

    如今存亡關頭,李良彬覺得,是時候加速了。

    「既然此局已然是危局,不如我們新開一局!」

    李良彬親自帶着所有高管組成新的研發團隊,投入了近乎不眠不休的技術攻關。

    2008年12月,贛鋒鋰業建成國內首條半自動化的「低温真空蒸餾工藝製備電池級金屬鋰」中試生產線,並通過了試車。這種方法通過真空蒸餾使雜質與金屬鋰分離,最終可使粗鋰純度提升至99.99%。

    2009年,贛鋒鋰業建成從滷水直接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成為國內首家突破從滷水中直接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的企業。

    至此,贛鋒鋰業完成了鋰產品從基礎向高端轉型。李良彬帶領團隊用2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新產品研發上市工作,並以6個月的超短周期,實現了新生產線穩定運行。

    新品大規模上市時,金融危機僅剩餘波,而此時又恰逢國內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級鋰產品彌補了市場空白,公司營收大幅提升。

    2010年,贛鋒鋰業營收3.6億,按年增長45.72%,淨利潤4267萬,按年增長26.04%。李良彬再一次憑藉着準確的判斷和對技術的專注,力挽狂瀾。

    來源:WIND,鋰貓實驗室製圖

    同年8月,贛鋒鋰業在深交所上市。

    5

    枝繁葉茂

    走上資本市場的贛鋒鋰業,如同按下了「加速鍵」。

    2011年至今,贛鋒鋰業已先後收購了加拿大國際鋰業、阿根廷 Mariana、愛爾蘭 Blackstair、澳洲 RIM、西部資源、澳洲 Pilbara、阿根廷 Minera Exar、Bacanora 等國內外礦業公司,佈局上游礦產資源。

    之所以馬不停蹄地向上延伸,是因為李良彬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切身地體會到了原材料匱乏所帶來的窘迫。

    雖然我國也藴含鋰礦資源,但國內雲母的原礦中碳酸鋰成分含量較低,普遍在0.3%和0.4%,200噸原礦才能產1噸碳酸鋰,生產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我國鋰資源僅佔世界總儲量不到6%,因此鋰原料仍然大量依賴於進口,2016年以前對外依存度高達88%。

    2005年,碳酸鋰因電子產品需求提升迎來漲價,儘管已經第一時間建設投產了新的生產線,但贛鋒仍然第一次感到了力不從心。

    SQM作為世界第二大鋰礦商,是贛鋒當時的進口供應商,但同時也是碳酸鋰等鋰鹽產品的出產商,從這一層面看,它與贛鋒存在着競爭關係。

    為了尋求原材料,贛鋒在2007年與SQM簽訂了一份「不平等的」十年期的採購協議,根據協議,贛鋒將不能進入碳酸鋰領域,只能做氯化鋰和金屬鋰。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SQM陷入瓶頸,贛鋒才獲得了再次談判的機會,最終得以進入碳酸鋰市場。

    在《中國企業家》對贛鋒鋰業的報道中,曾有這麼一句話:

    「贛鋒成立的前十年,是被上游資源卡脖子的十年,也成為其內心深處走出江西、走向國際的動因。」

    經歷過原材料匱乏帶來的一系列波折之後,王曉申對李良彬說:

    「在規模做大以後,一定要有自己的供應鏈保障。」

    在贛鋒鋰業成功上市的2010年,也是贛鋒成立的十周年,公司內部舉辦了一場「成人禮」,象徵着這家企業「長大成人」,將去往更廣闊的舞台。

    李良彬為贛鋒鋰業也制定了新的目標:打造鋰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一流企業,即向上遊拓展資源,在中游建設工廠,以及未來將要進入的下游動力電池領域。

    2013年,贛鋒鋰業迎來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客户」——三星,為開拓動力電池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後,LG化學、松下、特斯拉等國際知名客户也紛至沓來。

    2014年,贛鋒鋰業收購深圳美拜電子100%股權,美拜電子的主營業務為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收購完成之後,贛鋒鋰業實現了對下游鋰電池領域的進軍。

    2016年,李良彬再次創辦贛鋒循環,專注於廢舊電池及材料的循環再生,據稱,贛鋒循環的鋰回收率已超過90%。

    至此,贛鋒鋰業已形成貫穿鋰礦、鋰鹽、鋰電池及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金屬鋰因其高容量和低電位的優點成為全固態電池最主要的負極材料之一,而作為世界金屬鋰龍頭,贛鋒鋰業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固態電池作為佈局電池領域的首要發力點。

    2022年1月22日,贛鋒鋰業子公司贛鋒鋰電官微披露,首批搭載贛鋒固態電池的50輛東風E70電動車正式完成交付。

    鋰王的下一場戰役,已經近在眼前。

    6

    尾聲

    在李良彬考入宜春學院,進入實驗室的第一天,老師舉着一個燒杯對他們說:

    「出了這間教室,這個杯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刻度杯,但是在這間教室裏,它就是一個有着無限可能的杯子。」

    這個有着無限可能的杯子,也在李良彬心裏種下了無限可能的種子。

    李良彬認準了一個「鋰」字,在這個字上發展無限的可能,建起了一個龐然大物。

    2021年,李良彬以422億元財富入選《2021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排名第93位,成為江西首富。

    昔年創業夥伴「痴人」的感慨猶在耳邊,李良彬卻說:

    「如果世間千萬條路都沒有終點,那麼堅持一個方向走下去的人一定會走得更遠。」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