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國統一大市場到底有什麼玄機?

    全國統一大市場到底有什麼玄機?

    周末,《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橫空出世。

    有人看到統一市場,就聯想起計劃經濟和統購統銷。

    這是誤判。

    縱觀整份意見,它的目的其實為了加速構建一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以支撐起內循環為主的新經濟發展格局。

    為此,接下來國家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上一定會有大動作。

    影響可謂深遠。

    2020年外灘風雲之後,中國開始整治資本無序擴張,歷史性地提出第三次分配,強調共同富裕,隨後網路、教培等行業相繼受到嚴厲規範。

    但如今,形勢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就在剛剛,市場傳出重磅消息稱,已有遊戲公司收到版號核發單。

    遊戲版號在實質性暫停發放近9個月之後,迎來了峰迴路轉。嗶哩嗶哩應聲漲超10%,虎牙、網易盤前漲超8%。

    一家獲批公司心動網絡的董事長黃一孟發朋友圈說,「喜極而泣」。

    上個月金融委剛給出定心丸,這個月遊戲產業就有了大利好。一切的一切,似乎是在象徵着,整治資本無序擴張已暫時告別了高潮期,進入了平穩期。

    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可能會從防範資本的無序擴張,變成了防範地方權力的無序擴張。

    畢竟,只有破除地方上的自我小循環,才能夠加快構建起全國性大循環。

    統一大市場這份文件,很可能會揭開了一個全新的序幕。

    2020年5月,中國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當時是為了應對傳統地緣政治一夜重組的挑戰,穩住發展格局。

    如今,時隔近兩年之後,中國出台了統一大市場,時機是很微妙的。

    首先,我們來看外部。

    俄烏衝突說打就打,全球黑天鵝群魔亂舞。對中國來說,做好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比任何時候都不能拖延。建設一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同樣不能再等。

    海外各國紛紛宣佈與病毒「共存」,生產鏈逐步回到正軌,這意味着此前依賴中國產品的局面會被打破,中國出口高速增長的「甜蜜期」可能會就暫時告一段落。出口這架馬車的變化,意味着我們轉向建設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用內需拉動經濟一定是板上釘釘的。

    其次,我們再來看內部。

    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財權上升,事權下放,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權重普遍變少了,而提供公共服務的支出絲毫不減,部分地區本身就有想盡一切辦法搞創收的衝動。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土地財政,甚至是土地金融,但是這種創造稅收和財政的手段,長期不可持續的。

    如今,在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周期,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變大。因此,地方通過人為製造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從而穩住稅收和財政的心理衝動,理論上可能會更強,這會導致地方利益干擾國家利益,進而影響到了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構建。

    舉個列子,前陣子發改委通報的一個案例就令人大跌眼鏡。

    某城市,具體名字我就不說了,反正這個地方長期是作為中國開放包容的代表,依然搞了小動作。

    2012年,該市有關部門以加強泥頭車運輸企業資質管理為由,提高泥頭車運輸企業准入門檻,限制外地運輸企業、小規模運輸企業、個體運輸司機進入本地市場從事砂石渣土運輸

    2020年1月,該市的建設工程運輸車輛協會以行業自律名義搞砂石運輸壟斷,成立砂石車專業委員會,對其他擬進入砂石運輸行業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使符合資質的企業無法正常進入當地砂石運輸市場。

    這些,都是赤裸裸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啊。

    縱觀全國,這一類地方自我小循環的現象屢見不鮮。

    像安徽某縣為了將企業稅收留在當地,就要求來承接政府工程項目的企業必須在當地設立分(子)公司,否則就取消中標人資格,或者派出稅務、住建等部門聯合「開展督導行動」

    在房住不炒,土地財政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疊加預期轉弱、供給供給,需求萎縮的三重壓力下,如果不加制止,小地方的騷操作可能會變多。

    這下,你知道《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出台時機,有多微妙了吧。

    我們有十四億人口,人口體量全球第一,具有全世界都夢寐以求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但是地方保護和封閉小市場的存在,會成為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讓我們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無法得到完全發揮。

    所以,統一大市場這份意見,就是要整治地方上的不正當作為,破除各種自我小循環,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

    舉例來說,《意見》中寫到,要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招。因為國內的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雖然趨勢基本是逐年下降,但數值一直偏高。

    2013年,18%

    2014年,16.6%

    2015年,16%

    2016年,14.9%

    2017年,14.6%

    2018年,14.8%

    2019年,14.7%

    2020年,14.7%

    而幾年前美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保持在8%,日本、德國、英國等國也基本在8%—9%之間。

    跟海外一對比,中國的運輸成本明顯過高了。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客觀條件約束,比如說我們的內河航運還不是特別發達,很多地方依賴於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費用高。

    另一個主觀意識在作祟,地方上尤其是一些落後地區,還有亂收費、亂罰款,制度性成本較高。

    而中國的產業佈局特點是能源性、資源性產品大多在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加工業環節以及市場大多在東部和南部地區。

    這意味着,我們的大宗商品經常要長距離、大跨度的運輸,貨運量和周轉量很高。

    流通過程中所增加的額外的制度性成本,最終都是由消費者買單的。因為羊毛出現在羊身上。

    落後地區的亂收費亂罰款,推高了商品價格,進而阻礙居民消費,壓制和約束了內需市場的擴張。

    此外,流通成本高的地方,當地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會下滑,成為行業龍頭的難度比較大。

    這樣它們就有可能沒有足夠的財力或者是意願去投入研發,不搞技術升級,無法進入一個「研發—迭代—市場」的良性循環,從而沒能實現國產替代。

    這樣我們的部分消費力仍會往外走,以進口的方式拉動了國外生產,而不是刺激到本土經濟發展。

    所以,文件強調要「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破除妨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再舉例說。

    文件中提到,要「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政策。」

    什麼意思呢?

    過去,部分城市對於農村人口並不友好,有各種落户壁壘,積分落户不僅要看社保和居住年限,還要看學歷、技能證書等一大堆材料,比考大學還難。

    現在,城鎮建設用地的指標與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跟新增户籍數量掛鈎。

    一座城市如果積極降低落户門檻,讓更多的農村人口落户,在下一年度就會得到獎賞,即更多的土地指標和財力。

    這個良性推進人口城鎮化的政策,在幾年前就實施了。但是還不夠。

    既然文件專門強調了這個事情,要進一步的完善,那麼支持力度可能會繼續加大:

    以後,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户數量的權重。

    以後,在財政轉移支付的時候,可能會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中常住人口折算比例。

    以後,不僅中央執行,還要調動起省級政府的積極性,推動省裏提高獎勵機制。重點支持吸納跨市域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

    為什麼要這麼拼呢?

    因為農村人口如果不能落户,他們最後可能會迴流到農村,跟歷史上一樣發展自給自足的封閉經濟。

    那麼,城市在他們眼裏,仍然只是暫時的落腳之地,其消費力始終會受到壓制,無法得到有效釋放,不會去購買電視機,也不會花錢裝修……

    中國還有五億多農村人口,有兩億多農民工,只有釋放出這個群體更多的消費力,才能發揮14億人口,這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真正潛力。

    所以,意見也一再的明確,要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完善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

    文件的具體舉措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找來看看。

    那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到底有什麼好處?

    第一統一大市場之後,地方政府就不能盲目補貼,也不能建保護牆,過度保護本土企業。

    打破地方自我小循環後,所有的本土企業都必須殺入全國市場自由競爭。

    某種意義上說,打破區域壁壘,不亞於在國內搞了一次「全球化」,迫使地方企業直面競爭、提高效率。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更有活力,增加全球競爭力。

    第二越是龐大的市場規模,越容易激發創新。

    中國有很多的技術創新以及專業化的細分產品,之所以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得以生存,並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是因為我們的市場足夠大。

    企業預期銷售量比較大,足以彌補產品研發階段的初始投入,才會有動力去研發去投入。

    如果一個國家的市場只有幾千萬人甚至幾百萬人,只分布在一兩個大城市裏頭,很多東西壓根就不會出現,比如說特高壓輸電技術,這種解決3000-5000公里輸電難題的世紀工程,可以說就是為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量身打造的,像韓國這樣的小國家根本不會有動力去研發建設。

    超大規模市場讓中國有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也放大了創新收益,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社會創新走向。

    整體而言,在整治地方不正當作為,加速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歷史進程中,中央集權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

    比方說,中國早就有「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有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地方上還是有各種騷操作出現。

    明明是許可准入類事項,有地方偏偏要求進行審批。

    明明是禁止或限制進入的行業、領域、業務,有地方睜隻眼閉隻眼放縱市場主體違規進入。

    還有的會設置隱性壁壘,行政審批互為前置的。

    比如一個縣級企業,跑了幾十公里到省裏找人審批,卻被告知得先回來找縣的部門審批,繞來繞去也沒解決問題。

    如今,這些都會被這份長着鋭利牙齒的文件所粉碎。

    《意見》中提到:

    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建立典型案例通報約談和問題整改制度,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對本地區本部門是否存在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實際情況開展自查清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部門協調機制,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強化跟蹤評估,及時督促檢查,推動各方抓好貫徹落實。

    約談和整改,以前頻頻出現在房地產調控上。

    住建部今天又約談哪個城市,隔天又請某房企老總去談心,都是為了堅持「房住不炒」的方針不動搖。

    說不定未來,破除地方搞小循環會「房地產調控化」。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