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王軍:中國經濟探底遭遇倒春寒

    王軍:中國經濟探底遭遇倒春寒

    國家統計局即將於下周發布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在俄烏衝突等外部因素衝擊和內部疫情擴散抑制經濟活動及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温擾動下,中國經濟將迎來怎樣一個開局,備受各方矚目。

    一、經濟遭遇倒春寒,繼續艱難探底中

    由於1-2月經濟數據整體表現超預期,儘管3月數據會受到疫情影響,但還不至於影響一季度的整體表現。疫情對經濟運行的更大沖擊,將真正體現在二季度,衝擊的力度則取決於全國範圍內疫情的防控情況。根據目前已經發布的前兩個月數據,以及3月PMI、物價、外貿及金融數據,初步預計一季度GDP增速為4.5-4.8%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速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左右。經濟增長內在動力不足,宏觀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尚未全面緩解,中國經濟仍在艱難探底過程中。

    二、疫情對一季度經濟運行產生巨大影響,並將繼續施壓二季度

    隨着新一輪疫情在國內多點散發,特別是集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國內疫情防控壓力急劇增加,對經濟的滯後影響將逐漸顯現,這種影響分別通過供需兩端及經濟主體對未來的預期等多個渠道得以體現,已經成為左右今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本輪疫情是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對消費和投資乃至進出口的影響和衝擊巨大,且已經橫跨一季度和二季度,不僅包括了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而且波及到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和城市。

    從需求端分析,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極大地影響了數量眾多的城市居民正常的出行和生活秩序,抑制了交通、餐飲、零售、旅遊、文化娛樂、房地產和汽車銷售等服務行業消費需求的釋放。據野村證券預計,粗略估計涉及到的人口至少在3.7億人左右,人口占比26%,GDP佔比大致在40%左右。這不僅意味着二季度消費增速將再創新低,還意味着由於勞動力流動受限,也將影響投資及進出口,進而拖累經濟復甦。

    此外,疫情的中長期影響,即部分居民消費意願不足,更需要特別關注。人民銀行發布的城鎮儲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以來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持續大幅增長。除了居民被迫削減開支、增加儲蓄,用於防疫的鉅額財政支出可能會擠佔政府用於其他建設項目的投資。同時,疫情防控使跨境旅行變得更加困難,也會影響外國直接投資。這些不確定性顯然對投資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供給端,物流、人流的諸多限制措施也顯著衝擊了生產。全國有近20個省份相繼在3月中旬後出台了停工停產政策。城市內部及城市間大範圍、長時間交通物流的封鎖和限制,既影響了勞動力的正常流動,也影響了原材料的流通,造成第二產業勞動力供給的不足和生產的間歇性停頓。同時,人口流動的限制和隔離政策也廣泛影響了第三產業的活動。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3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8.7%,跌至景氣區間之下,較上月回落2.5個百分點。陸運方面,幹線運力縮減、中轉受阻,對公鐵運輸和電商物流衝擊較大,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快遞業業務量指數都在回落。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自3月以來也出現顯著下滑。

    面對持續的需求收縮和內外部供給衝擊,市場主體的預期轉弱愈發明顯,恐將成為常態,從而進一步抑制短期內消費和投資的反彈,抑制供需兩端的改善,並有自我實現和自我強化的可能。當前,經濟主體對未來的預期轉弱主要有三個突出表現:

    第一,企業對未來預期謹慎,投融資意願不足。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中小企業更面臨着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使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以及需求快速回落的雙重壓力,中國1.5億個市場主體都面臨嚴峻考驗,小微企業和接近一個億的個體工商户生存環境尤其艱難。

    第二,投資者持股信心嚴重不足,金融市場超預期下跌。A股深度調整背後有其深層次原因,除市場內部風偏下降、預期轉弱、信心不足、長期估值走低之外,也不排除部分投資者特別是境外投資者是出於政治因素而惡意做空,疊加中美金融監管摩擦、國內緊縮性產業政策調整超預期等,加劇了金融市場悲觀預期。

    第三,城鎮青年失業率較高,嚴重打擊了年輕人的信心。就業仍然是今年最為棘手的問題,特別是總人口中青年(16~24歲群組,20~24歲群組)的就業壓力增大,創業對就業的帶動能力趨弱,勞動力市場面臨多重失衡和供需錯配的壓力。

    一季度嚴格的疫情防控及其外溢效應嚴重衝擊了供需兩端,其影響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整個上半年恐將都處於探底和築底過程中,這使得實現今年5.5%的預期經濟發展目標代價極大、成本極高、不確定性極強,需要的政策靈活性和力度將超過2020年。較為樂觀的看,在強有力政策的支持之下,經濟底或將在二季度出現,在三季度出現一個明顯回升。如果政策力度不夠或防疫政策不加靈活調整,上半年GDP增速有很大可能跌破5%。

    三、亟需加快出台新的更強有力的穩增長舉措

    行勝於言,重振市場信心需要具體和強有力的政策行動。鑑於當前國內外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二季度穩增長力度亟需加大,真正有獲得感的、能夠提振信心的財政、貨幣、消費、房地產和投資政策需儘快出台。

    第一,穩增長的核心是穩消費,穩消費的關鍵是財政政策擴張,財政政策擴張的抓手是消費券。「消費對經濟有持久拉動力」,穩消費應更多地在穩增長中起到「挑大樑」的作用,雖說不能完全替代穩投資的角色,但其重要性理應有進一步的提升。擴大消費的主體顯然是居民部門,居民部門也是和小微企業同等重要的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理應包含居民。為此,應當真正重視並開始考慮以消費券和現金補貼的方式共同發力,紓困疫情受損民眾、離退休老人、縣域鄉村消費者、多孩家庭和低收入群體。建議以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措成立促消費特別基金,並向全國範圍內特定群體甚至是面向全體民眾發放普惠性質的現金補貼或消費券。不必過於拘泥於傳統的赤字率和債務率等僵化指標,必要時還可臨時提高全年預算赤字率。

    第二,更加重視貨幣政策中價格工具的應用。貨幣政策應將總量措施加結構性工具並舉,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並用,在寬信用和降成本的導向下,在降準的基礎上,重點把融資成本即利率降下去,這樣才能讓企業負擔得起貸款成本、願意借錢去投資。當前我國的名義利率雖有所下調,但因通脹也在下降,實際上真實利率反而上升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充裕,名義利率遠高於零,標準的政策空間還很充裕,降息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更為突出。總之,貨幣政策既要提供充裕的流動性,也要儘快降息以儘可能降低融資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第三,堅決採取有力措施,加快「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為緩解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對投資和宏觀經濟增長的拖累,紓困民營房企流動性危機,在供需兩側政策應繼續發力。需求側應進一步優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包括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如適當調整和放鬆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收縮性政策,特別是對於一線城市的過嚴限制性政策也應適時適當放鬆。供給側則應更多圍繞房企信用問題的紓困和緩解方面,如進一步優化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強化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的政策支持,改善企業現金流等,避免房地產硬着陸造成經濟硬着陸。

    第四,將基建投資作為穩投資政策的主要着力點。今年基建投資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年度項目應儘快開工並形成工作量,包括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等,更新改造項目包括城市水電燃氣管道、地下綜合管廊、防洪排澇設施等;二是儘快組織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基建項目、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如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國家新型網路交換中心、國家網路骨幹直連點等項目,數字訊息、5G規模化應用及5G融合應用示範工程、人工智能、工業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抓緊落實推動區域平衡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項目,包括跨行政區域的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市政防災減災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安全設施改善、健身場所擴建等,以及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農村地區水電煤氣、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等等。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