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押注美聯儲減息恐想太多 三大資產迎「低回報時代」|鄭昆侖

    押注美聯儲減息恐想太多 三大資產迎「低回報時代」|鄭昆侖

    上週,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0.5厘(最新利率: 4.25-4.50厘水平)。然而, 聯儲局隨即表示在2023年年底之前美息水平仍會略高於5.0厘水平。繼續加息的理由是美國CPI通脹仍然遠高於之前聯儲局設下的2.0%水平。即使是11月份美國CPI增速已回落至7.1%的水平(相對於6月份的9%), 這亦不等於聯儲局將會很快減息。

    美息2023年見5厘之後「不急降」, 對某些人來說是巨大的風險

    儘管聯儲局預測2024年利息水平將會回落至4.1厘水平,但這並不等同央行「放鴿」。原因有2個。第一,當局近日預測2024年的利率水平略高於之前的預測水平(3.9厘)。

    第二,即使在2024年息口開始回落,其減息幅度可能會細於預期。換句說話, 坊間有很多人在下注息口水平將會急速下降, 似乎是「諗多咗」。況且,聯儲局的利率政策又不止是為了控制通脹。背後「不方便公開講」的理由,難道需要公諸於世嗎?

    如果美國息口水平直至2024年年底仍不低於4厘水平, 這對於某些人來說未必是好事。首先,一直因為全球利率水平超低而遭炒家大幅「炒高」的虛擬貨幣,要繼續承受美國息口正常化(Interest rate normalization)所帶來的「殺傷力」。在12月17日, Bitcoin已回落至16,900美元水平左右。相對於2021年10月份的約60,000美元水平, 已調整了不少。

    虛擬貨幣料要繼續承受美國息口正常化(Interest rate normalization)所帶來的「殺傷力」。(AP)

    虛擬貨幣、房地產、債券的「低回報時代」

    虛擬貨幣的「幣圈」近幾個月發生了很多的奇怪事情, 我們沒有須要知道內幕, 在旁買定花生看戲便是了。

    由於不少本地富豪的第二或第三代(包括地產發展商)近年也有主動投入虛擬貨幣、NFT、Metaverse 等項目,因此一旦幣圈出現大麻煩, 他們有可能需要出售其他資產,包括房地產資產。

    另一方面, 近期不少本地銀行的加息步伐正在加快。不少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水平已升至5.625厘。由於H按按揭的封頂利率為「P減2.25厘」,這暗示實際按揭利率為3.375厘左右(2022年年初:1.3至1.7厘左右)。扣除維修以及營運成本, 不少本地住宅物業的「淨收益率(Net Rental Yield)可能僅為1.0至2.0厘左右, 已不足以彌補利息成本。

    在租金水平開始「陰跌」、實際按揭利率大幅回升的情況夾擊之下, 本地物業市場的前景極具挑戰。

    有人見息高便走去銀行做港元定期(年利率約為5厘)、又或者買入投資級別債券(Investment Grade Bonds)。這種做法不算是不智, 只不過是在今年10月至11月才自願湧入銀行定存似乎是「蝕了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2022年如果打了「防守反擊」, 就是做對了

    今年頭9個月, 不少基金經理、財經專家、散戶投資者仍然對港股具有「樂觀願望」。然而, 可能面對9月至10月份的「急跌市」, 在10月至11月份這批人轉向「保守策略」。在10月底至11月份, 當時坊間最熱門的財經話題當時是走去銀行做港元定期。

    然而,正當人人皆認為「Cash is King」是對的, 恒指便從14,687點大幅回升至19,450點水平。

    如果將一場足球球賽比諭為2022年的港股市場, 那麼大多數人的做法是在首70分鐘集中進攻但是只入1球但失了3至4球。在餘下的20分鐘的時間只懂「死守」, 結果是全場仍輸1比3、1比4。

    如果敢於跟大眾反向而行, 那麼做法便是首70分鐘集中堅守, 並且儘量在中場地帶跟對手進行較量。當95%的群眾在10月底至11月份成為「末日博士」,操盤手便大量買進中資股、中概股。就是這樣, 全場以3比1又或者是6比2的比數贏得球賽。

    一場球賽不是只懂進攻, 一名投資者亦不應時常買入股票, 至於一名稱職的股評人亦沒有需要時常推介股票。正如電影《賭俠1999》內King哥(由劉德華飾演)所指: 「啲練馬師一年內都係賭10場8場,你場場賭,李嘉誠都死啦」........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分析員的告白 / Albert Analyst)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