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日本人愛買22年以上的老房子,究竟為什麼?

    日本人愛買22年以上的老房子,究竟為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投資日本房產時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折舊。這些磚家們認為,日本和中國房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折舊」,他們説:

    日本的房子不能保值,房子的價值和建築年限成反比,到了一定年限最終價值趨於0。

    看起來有點後怕:在日本買房買到40年左右的老房子,我是不是後面賣出去就虧本?

    特別是還看到這樣一個圖:

    (日本財務省令「減価償卻(折舊)資産の耐用年數等に関する省令(昭和四十年三月三十一日大蔵省令第十五號)」)

    如果上面的邏輯成立,在中國也有一個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房屋和建築物是20年。

    那麼按照相同的評判標準,咱們國內2000年前建的房子,難道一文不值?

    最近日本二手房成交市場報告也顯示,日本人喜歡買老房子,平均的成交房齡是22年。相當於一半以上的人買的是超過20年的老房子,而且這個趨勢還呈逐年遞增。

    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講一講,該如何理解日本房產折舊,以及為何日本人愛買20年以上的老房子。

    超過47年房齡的房子價值就趨近0?

    距今47年,也就是1973年及以前的房子,在東京現在的市場上,是不是「免費送」?

    我們找一個真實的案例。這是一棟建於1968年(距今53年)位於東京品川區,距離車站旗の台步行3分鐘的大樓。

    它的優勢在於:距離車站近(4分鐘步行),而且户數多(74户)。但缺點也很明顯:距今已經超過了47年的「耐用年限」,是舊耐震的RC造老公寓。

    這樣一套老房子現在會有交易嗎?還真有。

    我們的日本合作方在去年7月時發了它的出售信息給我們,790萬日元,而且它還在出租,租金是6萬日元/月。減去七七八八的持有成本,這套房的淨回報率高達6.85%。

    現在這套房也已經賣掉了。

    我又去日本網站上查了一遍,這棟樓的交易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

    而且在2020年4月成交的同棟樓不同層,房價甚至有990萬日元,從2009年的780萬至今還有上漲。要知道,2009年時這棟大樓還沒有超出47年的「耐用年限」,而現在已經超出了耐用年限5年以上。

    為什麼這裏的房價走勢,會和國內的房產「磚家們」説的不一樣?

    中國超過20年的房產,沒有價值??

    國內房產磚家們普遍忘了一件事:中國的房屋也有折舊。

    按房地產評估法,國內的二手房確實也有折舊的經濟概念:

    「房屋竣工後即進入折舊期。房屋折舊是房屋價格補償的形式,即房屋的折舊費。折舊費指房屋建造價值的平均損耗。房屋在長期的使用中,雖然原有的實物形態不變,但由於自然損耗和人為的損耗,它的價值也會逐漸減少。這部分因損耗而減少的價值,以貨幣形態來表現,就是折舊費。確定折舊費的依據是建築造價、殘值、清理費用和折舊年限。」

    由於中國過去的20年正好是經濟發展最快的20年。在這段時間裏,我們這些一二線城市,甚至2017、18年棚改進時的十八線小縣城,房價都在突飛猛進。如今交易上世紀建的房子,價格都是翻番的,所以我們失去了對「折舊」的概念,無法感受到自己的房子其實是個消耗品,是會貶值的。

    而中國房屋折舊跟日本法定耐用年限在用法相近的,是對企業所得稅設立的固定資產折舊,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第六十條,房屋、建築物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為20年。

    知乎上一位答主根據這個條例列出了折舊率,可以看到在法律意義上 ,咱們房子的折舊可比日本的快多了:

    如果按照企業所得稅這個嚴苛的徵稅標準,國內一、二線城市2000年以前建的房子現在基本都被折舊得「一文不值」,你能想象嗎?

    拿一個極端點的例子舉例,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説過,這段時間抖音上非常火的老洋樓上海武康大樓,外觀是這樣的:

    因為獨特的紙片設計、歐式紅磚建築風格,以及內部西式小資裝修,意外成了上海當紅打卡點。但這棟樓是什麼時候建的?1924年,民國時期。

    不論是按照國內的會計折舊還是剛才的法定耐用年限,這位奶奶級的大樓都可以稱之為「無價值」房產了,但是裏面仍有住户住得好好的,而且現在安居客網站上有5套掛牌銷售,全部上千萬人民幣,平均單價12萬人民幣/平米!

    所以會拿「折舊」來説事的人,其實是搞混了一個概念:是人們買房後實際使用的折舊,還是稅務用的會計折舊。

    走進「會計折舊」

    其實我們都能感受到,房屋折舊跟汽車、電子產品有很大區別。好的房產不論新舊,出於性價比考慮,「折舊率高」的老資產其實更「保值」。這裏保值的意思,要從稅務的角度出發考慮。

    折舊的日語是「減価償卻」。而這一日語多出現在什麼地方?計算個人所得稅和房屋出售時的增值稅,也就是會計折舊。

    具體的計算咱們不在這班門弄斧,交給專業的稅理士來解決。大致邏輯就是:建物的折舊其實是你的賬面損失,是可以抵扣稅費的!

    而在會計折舊中,房屋年限越長,每年折舊的金額也就越小,反映在房價上的比例也越小。因為折舊只為折到建築物的價值,而不會影響到其下的土地。

    日本的房價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建物價值+土地價值。房子本身確實是越老越不值錢,但是土地是保值的。

    前段時間,我們掘金日本房產成交過一套昭和45年(1970年)的房子,當時做鑑定的土地和房屋價值如下:

    可以看到,土地的價值佔到了整個房價的將近9成。而我們在第一部分介紹的那套老房子能夠漲價,土地價格上漲是很大的原因。

    這就是我們説的,為什麼越老的房子其實越保值。

    理解房屋的真正價值:是土地

    在知乎上,一個博主為折舊這件事做了個很好的總結:

    房屋的折舊,按照教科書上的理論是折損的,但相比土地成本、稀缺性、供需關係等,房屋的建築造價只佔實際價格的一小部分,折舊的影響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日本的土地是永久產權,而在東京市區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半的土地上蓋的是商用樓,留給住宅的用地是開發一塊少一塊,所以日本人愛買老房子,不是因為他們不愛新房,是因為優質地段早早有房蓋在上面。

    這些地方的土地越稀缺,房子越保值。所以,日本房屋真正的價值所在,其實是土地。

    比如在文章第一部分舉例的那套1968年建的老房子,它位於東京市核心地段的品川區,距離車站非常近(4分鐘走路路程)。周邊配套設備也非常齊全,樓下就有一個7-11便利,看上去很好吃的餐廳,還有銀行。

    周邊的配套設施,房屋所處的地段,都會為土地價值加成。

    而這樣的老房子,往往房價低,租金還不錯,回報率就高。一些日本投資者還更喜歡投資這樣的房子。

    但是要從6、70年代的房子中「淘到」質量高的房屋,更多地要靠運氣。如果把房齡往後退一點,在3、40年的房齡中尋找,找到好投資物件的概率會更高。

    那些1980、90年代(特別是新耐震)建的房子,不論從房屋質量還是新的程度,都會比正好在47年的老房子優秀。它們也更容易有「增值」出售的情況。

    所以,我們會一直推薦的日本投資房,主要集中在80、90年代,也是出於這個考量:這個時期的房子,土地價值佔大頭、建築物佔小頭,而折舊是建築物,但是土地不折舊,在投資性價比上最高。

    正確理解「折舊」,才能做一個聰明的日本房產投資者。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