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即將到來的萬億醫藥「新」市場,如何挖掘被忽略的價值窪地?

    即將到來的萬億醫藥「新」市場,如何挖掘被忽略的價值窪地?

    從供需關係來看,未來醫藥行業最具稀缺性的商業化平台該具備哪些特質?

    近幾年來,醫藥行業成為投資圈最吸金的賽道之一。

    一方面,科創板的設立推動着創新藥浪潮湧起。受益於行業的高景氣度,除龍頭企業之外,愈來愈多的中小型醫藥企業同樣獲得了資本青睞。而在歷經研發、生產之後,該如何實現商業化,也是未來幾年內創新藥企都必須直面的「考題」。

    另一方面,醫保控費降價的大環境倒逼國內藥企及跨國藥企接連轉型:不再試圖依靠過去粗放式的銷售模式拿下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具有專業性和硬實力的企業從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被篩選出來,成為資本趨之若鶩的標的。

    伴隨着行業變革和發展,專業化分工趨勢不斷增強,服務於醫藥行業研發、生產、商業化三大環節的CXO機構們同樣從起步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當然,即使同屬一條賽道,公司之間仍然會有比較大的估值差異。那麼,在當下該如何去看待一家CXO公司的投資邏輯?

    尋找CXO細分賽道未來十年的「大象」

    從大環境來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中國在近幾年內成為歐美醫藥外包服務轉移陣地的主要對象,CXO市場增長迅速。

    過去一年的疫情顯然加速了海外市場轉移的速度。此外,有醫療器械註冊人委託生產模式等相關政策加持,CXO領域獲得了更大的推力。

    從目前市場分佈情況來看,醫藥外包服務生產鏈上游的CRO和CMO/CDMO領域不乏泰格醫藥、藥明康德等龍頭公司。然而,在下游,專注醫藥商業化的領域發展卻相對不均。

    這種行業現狀會一直持續嗎?其實未必。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幾年內,醫藥商業化必然是市場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隨着上游企業的服務要求不斷多元化,行業需求升級,分工明確,具備專業服務能力的商業化平台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產業。

    從供需關係來看,在「兩票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醫藥分離」等影響醫藥行業的重磅政策縱向推進的背景下,不管是跨國藥企還是國內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疊加處方藥向院外轉移的影響,未來商業化水平和效率或將成為各家爭奪市場的關鍵。

    客觀來説,醫藥的商業化運營本身就是一個既高度專業化又相對龐雜的環節,涉及對品類的瞭解、專業知識輔助以及與專業人士的溝通等,而藉助第三方商業化平台是各家降本增效的有效選擇之一。

    此外,創新藥行業一直以來都面臨着營銷能力有限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新藥研發成本高,回報率低。如何快速解決商業化能力獲得合理的價值回報成為企業良好發展的關鍵,第三方商業化平台的專業運營能力能有效幫助它們解決上述痛點。

    這波行業利好的浪潮下,哪些公司更容易承接住行業發展紅利?

    結合行業一直以來的發展痛點來看,強者恆強,伴隨行業發展,龍頭企業獲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專業化和高效率之外,規範性同樣是題中之義。

    即將登陸A股的百洋醫藥正是一家典型的健康品牌商業化平台。「有人説藥明康德釋放的是中國的工程師紅利,泰格釋放的臨牀觀察員紅利,百洋醫藥釋放的是營銷專家紅利,但其實我們真正釋放的是中國醫藥行業產業規範升級的紅利。當下市場環境中,只有合規、高效的平台才能幫助藥企實現價值。」創始人及董事長付鋼曾如此表示。

    百洋醫藥這樣的公司更像是醫藥行業的「品牌高速公路」,可以幫助很多醫藥品牌「跑」動起來,快速進入市場。這條高速路目前已有效突破損益平衡點,服務的品牌越多,費用率越低,能明顯提高企業的商業化效率。

    當然,「高速高路」的搭建,離不開必要的能力儲備。公開信息顯示,百洋醫藥目前建立了面向全國30多萬家零售藥店和12000家主流醫院、近50個細分治療領域的銷售潛力的評估體系。

    擺脱「價值窪地」標籤,百洋醫藥做對了什麼?

    不可否認,在行業發展初期,從事商業化相關工作的公司大多隻從事簡單的銷售代理工作,業務模式單一,利潤水平業有限,行業玩家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這也是相關領域一直處於醫藥外包產業鏈「價值窪地」的原因之一。

    而以百洋醫藥為代表的第三方商業化平台,以品牌運營為核心、以平台型新模式探索出商業化道路的未來發展方向,也因此贏得行業更多的關注。

    誕生至今,百洋醫藥已經發展了16個年頭,公司旗下除了孵化運營知名進口鈣領導品牌迪巧、醫院市場消化不良領導品牌泌特,還與羅氏製藥、武田製藥、安斯泰來、杰特貝林、三生製藥等主流藥企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佈的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排名,羅氏排名第1位,武田製藥排名第10位,安斯泰來排名第19位。

    這些跨國醫藥品牌,為何都選擇了百洋醫藥作為進軍中國市場的「助攻」?

    從軟實力角度分析,多年的積累,百洋醫藥核心團隊在醫藥營銷領域都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具有極強的品牌運營能力。迪巧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充分洞察市場趨勢和深入分析用户需求的情況下,百洋醫藥從一開始就將迪巧的定位精準鎖定在母嬰補鈣領域,避開了常見的中老年人羣。

    相比「補鈣」這種大眾化的需求,處方藥泌特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可能更能看出百洋醫藥在醫療領域的專業性。

    跟迪巧不同,處方藥更需要擴展醫生的臨牀認知。百洋醫藥積極推進藥物臨牀觀察,證實泌特在化學性消化不良方面有明顯療效。專業的學術推廣使得泌特現已是中國醫院市場消化不良的第一品牌,2020年銷售超1300萬盒,近3個億的銷售規模。

    此前曾有媒體總結,百洋是「醫藥企業中IT做得最好的,IT行業中最懂醫的」。從其公司的配置來看,百洋醫藥旗下的全數據平台正是其硬實力的代表之一。

    中國醫藥行業大而分散,藥店分佈廣,輻射範圍有限,如果不能做到對藥店銷售潛力的充分把控,勢必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舉例來説,很多藥針對性較強,只有少數患者才需要,在大部分藥店可能放到過期都賣不出去。

    而通過百洋的全數據平台,在清晰定義了品類和區域後,系統就能找到與目標產品相匹配的終端,幫助藥企精準佈局,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百洋醫藥目前主要運營的藥品主要分為三大類:一種是OTC及大健康品牌,一種是OTX等處方藥,多用於慢病患者,還有一種是腫瘤等重大疾病用藥,這種高值藥品基本是在DTP藥房購買。

    除了醫藥領域,百洋醫藥正嘗試將自己專業的運營能力「複製」到功效型化妝品的商業化上。今年5月,百洋醫藥啓動了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台,賦能功效型化妝品進入市場,建立品牌價值。。

    既是「先行者」,更是「領路人」——在契合行業發展需求、填補市場空白的路上,百洋醫藥正在不斷前行和探索,第三方商業化平台的未來也將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間。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