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奈雪,破發的茶如何救自己?

    奈雪,破發的茶如何救自己?

    如果用户粘度提升不上去,持續擴店存在極大的風險,而這種風險隨着奈雪上市才剛開始釋放。

    2021年6月30日,奈雪創始人彭心五味雜陳。

    一方面自己辛苦經營的奈雪的茶(02150.HK)終於成功上市,成為「現製茶第一股」;另一方面,奈雪上市首日就慘遭拋售,開盤之後低開低走,股價最低一度觸及16.7港元,最終報收於17.1港元,較發行價跌去了13.5%。

    奶茶一度是資本市場重注的熱門賽道。

    一級市場中,各種奶茶品牌不斷孵化,而在二級市場,奈雪的茶和喜茶也先後披露招股計劃,爭搶「奶茶第一股」。資本市場中,有一種叫做「搶在競爭對手之前上市然後主動破發,從而讓對手融不到錢」的做法,奈雪就成功做到了。

    回想奈雪6月18日啓動公開招股以來,中小投資者表現出空前熱情,超額認購432倍,暗盤一度漲超10%。而誰又能想到,十多日後的今天,首日就出現如此暴跌。

    儘管在上市儀式上,奈雪創始人彭心、趙林夫婦明確表示:上市只是奈雪的補給站,得到充足補給後將繼續出發,讓更多的消費者喝到好茶。

    但暴跌的股價卻讓市場質疑,奈雪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奶茶真的是一個好生意嗎?

    熱鬧的現製茶

    奈雪的茶被資本追捧,這一點都不意外。

    頂着「現製茶第一股」的光環,奈雪的資本概念拉滿,作為日常就能接觸到的品牌,奈雪的茶市場知名度極高;另一方面,現製茶這個賽道又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朝陽產業,整個行業增速顯著。

    2020年中國茶行業市場市場規模為4107億元,2015-2020年CAGR為9.8%,其中現製茶飲在2016年開始快速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達1136億元,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9%,預計未來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進一步提升,至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

    根據據灼識諮詢預計,在2020年,高端店內現製茶飲零售額,有望達到129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放緩情況下,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依舊高達75.8%,且有望在2025達到522億元。

    不難看出,現製茶賽道是一個增速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

    縱觀歷史,現制奶茶可以追溯到1994年創立的「一點點」。截止今日,中國現製茶飲已經歷兩次迭代,從最初人工調味品為原料,衝調為手段的低端茶飲店,升級至採用天然原料,採取人工配合機器煮制手段的中端茶飲店,再到用天然、高品質原料,通過人工+機器+新食品加工技術製茶的高端茶飲店。

    (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授權使用 )

    當然市場很大,但同樣競爭也很激烈。安信證券數據,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約有34萬間現製茶飲店,行業平均售價為13元人民幣。其中,高端現製茶飲店約有3400間,均價超過20元。連鎖品牌約有1萬個,其中連鎖高端現製茶飲品牌約100個,平均每個品牌擁有門店24家。

    聚焦融資規模方面,根據企查查數據可知,過去十年間,茶飲品牌投融資事件共70起,披露的投融資總金額近30億元,其中三分之一的融資金額髮生在2020年,按年大漲378.6%。敏鋭的資本早在2020年集中奔赴了現製茶這塊「蛋糕」。

    在2021年上半年,現製茶融資規模達53.42億元,遠超2020年披露金額達17.03億元,瘋狂湧入的資本已經讓現製茶成為了一個逐漸被吹起的泡泡。

    以集中度相對較高的,高端現製茶領域為例,喜茶、奈雪的茶分別佔據業內一、二位。按全部產品零售消費額計算,截至2020年底,喜茶佔比27.7%,奈雪佔比18.9%,而TOP 5累計佔比僅58.4%。

    瘋狂注入的資本讓現製茶行業估值較高,這就給近日奈雪的暴跌埋下了伏筆。

    下滑的單店銷量

    奈雪的茶能夠搶先IPO,實際是出乎市場意料的。

    在奈雪的茶上市之前,喜茶一直都是行業領頭羊。從2011-2020年,喜茶累計獲得4輪融資,而且每次融資都有知名機構參與,比如高瓴資本、Coatue Management、騰訊投資、紅杉資本、美團龍珠、黑衣資本、IDG資本等。在6月24日最新一次融資後,喜茶的估值已經達到600億元。

    反觀奈雪的茶,只有3次融資,即使以發行價19.8港元計算,整體市值也不過僅約340億港元,較喜茶實際存在較大差距。

    從開店規模來看,奈雪以556家直營店覆蓋66座城市,喜茶雖僅覆蓋61座城市,卻擁有781家直營店。顯然喜茶門店數量更多、覆蓋城市更少,集中度高於奈雪,更易於在某一個區域內,快速搶佔消費者心智,形成規模效應。

    對於持續融資開店的兩家企業而言,開店的根本目的就是形成規模效應,更聚焦的喜茶規模效應明顯優於奈雪。奈雪擴張速度遠低於喜茶,這直接反映出兩家企業管理層水平差距。

    對於奈雪而言,似乎並沒有想明白「到底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品牌,還是讓更多的人選擇品牌」這一問題。門店覆蓋城市多,或許可以短時間增加品牌知名度,但是單一門店裏每天有多少人付款,才是維持連鎖企業正向發展的根本。

    奈雪的經營策略,只達到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但用户粘度卻並未有效提升。這就意味着,奈雪很難出現「爆單」的現象。

    實際上,隨着門店數量的增多,奈雪的單店銷量不僅沒有提升,反而持續下降。由2018年的716單降至2020年的470單,經營效率顯著降低。

    當然,這並非奈雪一家的問題,實際上規模更大的喜茶也同樣存在單量下降的問題。據觀研天下數據,喜茶單店訂單量在2017年達到頂峯後,就開始有所下降。

    這表明資本的注入並沒有提升現制奶茶店的經營效率,在整個行業穩步增長的情況下,海量開店讓市場已經被透支,這就導致現制奶茶店沒有過去香了。

    過去三年,奈雪和喜茶的門店數分別從2017年的44和83間,增至2020年的695和491間,年化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23%和103%,他們的增速均遠遠高於行業平均增速的。

    巨頭跑馬圈地擠佔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同樣也讓自身的經營效率大幅降低。

    高端不等於競爭力

    現制奶茶行業其實跟股市特別像,都是先入局吃肉,後入局喝湯,遲到的挨刀。

    想要看奶茶是不是一個好生意,剛上市的奈雪就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據中信證券研報數據,奈雪平均門店的面積為180-350平方米,單店初始投資額將近185萬元。想要看奈雪是不是一個好生意,就需要看他啥時候能收回成本。

    通過解析奈雪的經營數據,我們發現,奈雪過去三年的毛利率較為穩定,基本在63%左右,成本佔比最高的為人員成本,約佔總營收的30%,營銷成本、水電開支、物流倉儲分別佔總營收的3%、2%和1.5%。

    總體而言,奈雪經營費用率較為穩定,唯一發生變化的就是配送成本方面。

    奈雪的配送成本由2018年的1%提升至2020年的5.5%,漲幅驚人。在配送成本飆升的情況下,導致奈雪經營利潤率由25.5%驟降至19.8%。

    假使我們依然以較高利潤率25%為基礎,根據招股書奈雪的茶平均訂單均價為43元,由此基本可知奈雪一個單的經營利潤約為10.75元。

    以此計算,奈雪想要收回185萬的單店投資,需要完成17.2萬單。我們繼續以疫情前奈雪2019年的單店642的平均訂單計算,那麼完成17.2萬單需要268天,接近9個月。

    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在沒有考慮企業其他成本的情況下,9個月的回本周期依然算不上優秀。如果我們以2020年日均的470單計算,那麼奈雪單店回本周期將會被拉到1年。

    在餐飲行業中,這樣的回報周期並不算優秀,更不要説整個行業的經營效率仍處於下降之中。如果我們將6個月定義為一家優秀門店的回報周期,那麼奈雪需要每日完成訂單955單,與目前的表現差距較大。

    所以為了提升運營效率,奈雪開始改變經營策略。目前,「奈雪的茶PRO」店是奈雪主推類型,無論從門店位置、門店類型、還是銷售模式和主要產品都高度相似,最為關鍵的是,奈雪PRO店為提升運營效率,捨棄了主推的「現制烘焙」特色,改為統一央廚/供應商統一配送烘焙產品。

    這樣的改變讓門店面積更小,初始投資成本更低,在用户到店就餐不高的情況下,有望更早的收回成本,但對於普通奶茶店來説依然是很高的數字。

    也就是説,對於高端現制奶茶而言,如果用户粘度提升不上去,實際上開店是存在極大風險的,只不過這種風險因奈雪上市才剛剛釋放。

    最近刷屏的蜜月冰城,則是另外一條路線,主攻低價奶茶市場。雖然單杯利潤更低,但同樣門店投入也更少,在品牌紅利的助推下,很容易就取得不俗的銷量。

    這個時代下,單純的品牌知名度是不夠的,品牌流行度則更加重要。尤其對於快消品而言,品牌的高速迭代將會讓商家時刻面臨「過時」。

    現制奶茶行業,已經不再是「金山」,高端並不會帶來更多的競爭力,也不讓品牌更加流行,只會讓資金周轉更慢,風險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奶茶本就應該回歸他的街頭本質。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