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新股本周預視 創新醫企心瑋、先瑞達 分析重點搶先睇!|聶振邦

    新股本周預視 創新醫企心瑋、先瑞達 分析重點搶先睇!|聶振邦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資料(更新至2021年7月23日),有7間公司已通過上市聆訊,其中兩家創新醫療企業先瑞達醫療科技心瑋醫療科技預計周三(7月28日)開始招股。隨著三巽集團(6611) 於7月12日中午截止認購後,至今已接近兩週未見再有新股進行招股,所以本週若上述兩家創新醫療企業確實IPO啟動,必然掀起新股市場關注。

    值得留意現時已過聆訊的7間公司,其中6間行業定位都在醫療保健,只有中國最大的美妝品牌電商服務商悠可集團屬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行業。

    心瑋旗下產品組合包括神經介入及心臟醫療器械,致力通過商業化在研產品,降低中國乃至全球的腦卒中死亡率並改善預後。截至2020年12月底,集團收入約1,456萬元人民幣。(網上圖片)

    心瑋在中國神經介入市場佔據領導地位

    這意味著倘若6間醫療保健企業同期進行招股,將會出現明顯的IPO集資競爭,所以先瑞達和心瑋搶先招股,自然在集資上有優勢,相信招股反應會較其餘四股若同期進行招股時為佳。而這六間公司之其三屬於「B」字股,先瑞達在其中;至於心瑋不在其中,表示集團的主要業務已能產生收入,甚至可望產生盈利。

    參考聆訊後資料集,這是一家創新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公司,憑藉商業化產品及在研產品的廣泛產品組合在中國神經介入市場佔據領導地位。

    毛利率定位 證明巨大業務發展潛力

    心瑋旗下產品組合包括神經介入及心臟醫療器械,致力通過商業化在研產品,降低中國乃至全球的腦卒中死亡率並改善預後。截至2020年12月底,集團收入約1,456萬元(人民幣‧同下),而2019年則未有產生收入。去年毛利約709萬元,錄得毛利率為48.67%,接近五成表現不俗,參考主要業務為開發、製造及買賣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及紊亂所用先進微創介入醫療器械先健科技(1302),於2016至2020年毛利率介乎78.37%至81.74%。

    考慮到先健科技早於2011年11月已上市,而心瑋卻於2016年6月才成立,意味著當心瑋發展成熟,毛利率可望由現近五成提升至約八成,證明有巨大的業務發展潛力。

    先瑞達以介入無植入為理念在業界聞名

    再看先瑞達,這是一家領先的中國創新醫療器械企業,以「介入無植入」為理念,提供多種血管疾病治療方案。於2019和2020年收入分別約1.25億和1.94億元(人民幣‧同下),增長達55.29%;過去兩年分別錄得股東應佔溢利約2,311萬元和虧損約4,384萬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通過介入手段治療由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血管疾病 被認為是現代醫學研究中最具開創性的領域之一。相關的介入手術治療方案由經皮腔內血管形成術 (PTA)球囊發展到支架,並進一步發展到DCB。

    主軸以及外周產品同為全球銷售額最大

    PTA球囊的主要缺點是術後短期內發生血管再狹窄(可能引起血栓、支架斷裂、支架內再狹窄(ISR)等併發症)的機率高。DCB療法是一種創新療法,通過藥物塗層技術將抗細胞增生藥物附著在血管成形球囊表面,較PTA有效抑制血管內膜增生,從而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概率。

    先瑞達的首席技術官UlrichSpeck博士率先提出了DCB療法的理念,並發明了全球首款DCB產品;他還發明了德國貝朗的SeQuentPlease產品(截至2021年2月1日,全球銷售額最大的冠脈DCB產品)中使用的藥物塗層技術,以及美敦力的IN.PACT產品(截至2021年2月1日,全球銷售額最大的外周DCB產品) 中使用的藥物塗層技術。

    觀乎兩股均在行業定位上具備競爭優勢,前景同樣值得看俏;但考慮到自6月28日以來港股表現欠佳,上市初期股價能否有好表現之不確定性為高。認購前應留意招股安排,是否擁有利好股價上揚條件,其一是進場門檻,若以招股價上限計算,每手成本為1萬元或以上;其二是基石投資者參與度,若以招股價上限計算,認購股數佔招股規模為四成或以上;其三是招股規模,普遍為2.50億股或以上,若見小於1.00億股,甚至在7,000萬股或以下為佳。若同時具備上述三項條件,才值得考慮以大額孖展進行認購。

    【財經專欄】新股聶人.聶振邦(聶Sir)|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