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球來到佈局高端製造業的黃金時代

    全球來到佈局高端製造業的黃金時代

    核心觀點

    各國發展先進製造業,也就是在爭奪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競爭的制高點;在高端製造業競爭中領先,即意味着在全球分工體系的大重構當中掌握主動權。

    未來二十年,高端製造的產業鏈重心勢必加速向中國轉移。全球重振製造業以及高端製造蓄勢待發的雙重契機,使得整個產業的大趨勢和方向都變得清晰。

    製造業存在更高的技術壁壘和更長的投資周期,故而更需要了解行業、深耕行業的專業投資人,去佈局那些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具有核心領先技術的潛力公司。

    儘管全球經濟尚未走出疫情衝擊,市場仍在經歷變種病毒的重重挑戰,但對於後疫情時代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探索早已重啟,不少相應的政策及其影響也已陸續出現。

    其中,隨着「高端製造」、「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等概念越來越受到關注,製造業正再次回到產業舞台的中心。

    之所以說「回到中心」,正是因為過去三四十年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相對的「衰退」。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製造業中心從歐洲轉至美國,再轉到日本和中國等東亞經濟體,製造業曾帶來了這些經濟體的騰飛時代。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後工業化時代」的討論聲中,主張發展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一度佔據主流。

    發達國家快速經歷了「去工業化」,美歐等許多曾經的全球製造業重鎮出現了製造業在經濟產出當中比重的顯著下降,國際分工使得傳統制造業不斷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新興市場逐級下沉。

    直到近十年來,「重振製造業」的理念熱度逐步升温,各主要經濟體都開始重視其製造業在競爭力、可持續性和技術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這在政策層面體現得尤為明顯。

    德國為保持在全球製造業當中的領先地位,於2013年推出了「工業4.0」戰略,制定了以創新制造技術為優勢升級工業的計劃。

    從引入機械設備的「工業1.0」時代,到應用電氣化的「工業2.0」,再經過訊息化推動的「工業3.0」時代,德國的新目標是通過智能生產進行新一代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由政府出資,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參與,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製造業的深刻變革。

    到了2019年則進一步推出了《2030 年德國國家工業戰略》等重大政策繼續維護歐洲製造業的地位。

    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也高調提出了「製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的國家戰略。奧巴馬和特朗普均實施了復興製造業的政策,以扭轉製造業就業長期下降的趨勢,特朗普更是將該問題與全球化以及貿易問題掛鈎。

    拜登上任之後,着力強調需要提升美國在先進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主張加大聯邦財政的投入力度。

    之所以製造業又重新回到經濟的主舞台,背後有多重驅動因素。一方面是美歐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需要調整經濟發展策略,回歸實體經濟,並應對製造業外包造成的藍領工人失業等社會問題。

    而更為本質的原因在於,製造業的性質已悄然發生了重要改變,內涵得到了極大拓展,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驅動型,快速向知識密集型、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升級。

    發展先進製造業,也就是在爭奪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競爭的制高點;在高端製造業競爭中領先,也意味着在全球分工體系的大重構當中掌握主動權。

    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的影響下,各國對關鍵產業鏈的安全意識越來越高,離岸外包對供應鏈造成的不穩定有損於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防安全,因此建立和發展關鍵製造業產業鏈成為主要經濟體的共同目標。

    同時,製造業發展產生的外溢效應以及對於整個經濟的促進作用,也被更多研究所支持。

    製造業比農業和服務業更容易產生資本積累和規模經濟,因而可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製造業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相對更高,就業乘數也更大。

    製造業還是孕育創新科技的最佳土壤,通常都是研發投資份額最大的產業,在美國貢獻了私營部門研發總費用的約七成之多。

    高端製造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例如增強現實、大數據、物聯網、雲端、網絡安全等,也正是當下科技突破的主要方向。

    中國作為具有完整供應鏈的全球製造業中心,目前正處在變革和追趕的關鍵時期。一邊需要傳統制造業發揮優勢,另一邊也需要新興製造業在諸多領域快速追趕,補足短板。

    除了《中國製造2025》以外,「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強調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這與「十三五」規劃中強調的「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意味着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回歸和變革的進程中,明確了製造業的重要地位。

    未來二十年,高端製造的產業鏈重心勢必加速向中國轉移,中國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需求和快速的科技發展也能夠支撐如此規模的大轉移。

    在此過程中,既需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突破,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向歐洲等領先者學習,這兩方面都是得到政策支持的。

    全球重振製造業以及高端製造蓄勢待發的雙重契機,使得整個產業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大趨勢和方向都變得清晰。

    目前,智能製造在全球還起步不久,技術的研發、落地和應用仍有相當大的拓展空間,各國以及國內各地區在發展速度和優勢領域方面也有很大差異,當中自然藴藏非常多的投資機會。

    與其他許多行業相比,製造業存在更高的技術壁壘和更長的投資周期,故而更需要了解行業、深耕行業的專業投資人,去佈局那些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具有核心領先技術的潛力公司。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