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納入滬港通卻遭ARK減持 ,移卡距「中國版Square」還有多遠?

    納入滬港通卻遭ARK減持 ,移卡距「中國版Square」還有多遠?

    移卡是被低估的「中國版Square」?

    要說近年來資本市場上,最風光的投資公司之一,ARK投資便是其中之一。

    創始人Cathie Wood,被無數投資者奉為科技女股神,憑藉着「顛覆性創新」的投資手段,今年1月ARK系列基金投資回報超過貝萊德、道富等傳統投管巨頭。

    年初,Cathie Wood繼續大手增持移卡股權,擁有旗下金融科技ETF近3%股份,截止目前ARK持股移卡1180萬股。

    步入今年下半年,移卡也是頻頻放出利好消息。先是在8月下旬發布了年中業績報告,業績數據向好。

    隨後,又在近日發布公告,將被納入滬港通計劃,9月6日起正式生效。不能否認,這是資本市場對移卡表現及增長前景的肯定。

    作為一家支付平台,移卡為何能夠獲得ARK重倉,被納入滬港通的背後又說明什麼?

    支付服務發展穩健 科技賦能打開變現空間

    了解移卡的投資者都知道,作為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早年的移卡是以支付業務起家。

    近年來,隨着不斷建立可拓展的業務生態系統,目前,移卡將業務結構主要分成一站式支付服務和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其中,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包括商户SAAS產品,營銷服務和金融科技服務三大板塊。

    當前,國內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這帶來了商業服務的業態變化,日益增長的支付需求逐漸提升,同時也推動了第三方服務平台的發展。一站式支付服務作為移卡生態中重要的流量入口,為移卡提供了主要營收來源,目前仍保持理想的增長態勢。

    (移卡2021年上半季度財報)

    上半年,支付服務營收達到10.44億元,按年增長18%,支付總交易量990,4.10 億,按年增長56.1%。

    艾瑞諮詢報告顯示,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456.2萬億,複合年增長率為 12.9%,但聚合支付的佔比目前僅達到25%左右,未來聚合支付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作為移卡的核心支柱仍有發展潛力。

    不僅如此,隨着小店經濟的繁榮奠定基礎,疊加大環境利好趨勢下,微體量企業創業熱情走高,主體商户數量不斷提升。截止2020年底,中國各類市場主體商户達到1.4億,其中,市場主體有超過65%部分為個體工商户,具備很大的市場規模。

    目前,移卡活躍商户數目達到612.9萬,按年增長30.6%,但以目前市場規模和行業發展水平,作為國內領先第三方支付平台,業務覆蓋範圍已經涵蓋國內30個省份地區,這或許意味着移卡百萬級別的活躍商户,還沒到達瓶頸期,活躍商户將有上升空間。

    與此同時,近年來,移卡重點發展的科技賦能商業板塊,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上半年,科技賦能商業服務營收達到3.58億元,按年增長86.6%;毛利貢獻增長至43.5%。

    在這個板塊的業務佈局上可以看到,移卡更為注重通過在SaaS領域的持續深耕,實現SaaS數字化服務、精準營銷、金融科技服務一體化的數字化生態服務,這也為移卡的營收增長打開新的變現空間。

    「藍海」轉向「紅海」 短期利潤恐承壓

    近年來,支付行業規模在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目前,移動支付已成為第三方支付主要支付方式,細分領域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不過,面對越來越多「新人」的加入,行業將蕩起更多浪花,2020年,美團、滴滴、字節重啟支付大戰,隨後各網路玩家也在着手打造自己的支付平台,拼多多同年上線內測了多多支付,不論結果如何,但玩家的湧入也將使得支付領域競爭加劇。

    特別是,對依附於各大網路平台應用的第三方支付玩家,行業競爭加劇或將壓縮其原有的市場份額,對移卡等玩家而言,並不友好。

    實際上,面對行業競爭加劇,移卡也在積極做出響應,不斷加大對科技賦能的研發投入,從長期來看,高端科技的投入或將成為未來新的營收增長點,但以目前的態勢及投入情況,短期內盈利受壓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

    這也反映在費用支出方面,從銷售、行政、研發費用的整體走勢來看,常年高增長的水平,特別是研發費用支出,趨於高水平的階段。2021年中期,研發費用達到 1.08億元,按年增長93.89%,而2020年全年的研發費用僅達到1.28億元,對於這種高投入長周期的平台而言,高費用支付或是影響短期盈利承壓的關鍵。

    隨後,野村也對移卡後續業績做出預測,將其2021-2023年收入預測上調2.8%至9%,以反映科技業務特別是電商領域的拓展,同時,將毛利預測下調5.5%至13.1%,認為隨着移卡加大對科技業務研發投入,營業利潤將繼續受壓。

    (移卡2021年上半季度財報)

    今年中期,移卡毛利增長僅達到5%,也要低於市場及機構預期的9%,另外,從毛利率出發也是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2020年中期,移卡毛利率為30.73%,而到了今年下滑至24.82%,背後主要由於轉化率下降,對支付業務盈利能力造成壓力。

    這也顯露在以往的發展中,作為引流業務的支付服務毛利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為52.7%,到了2018年進一步下降至25.5%。

    最後,移卡同樣無法繞過監管風險,自2018年以來,監管與合規便成為網路金融行業的熱點話題,時至今日,金融行業的嚴監管態勢仍在延續之中。前不久,移卡旗下子公司樂刷就因未按規定辦理變更事項而被處罰。

    入局本地生活,移卡是被低估的「中國版Square」?

    事實上,早年的「千團大戰」以美團的勝出作為告終,外界也將美團評論為能是個能打苦仗的好手。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的餓了麼和口碑,在外界眼中可謂是「處境優渥」。自本地生活這一業務形態誕生以來,阿里就從未放棄過在這一領域的野心,隨着重視程度趨高,向本地生活投放的資源不斷升級。

    現有市場格局中,阿里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市場份高達90%以上,外界對美團、阿里也評論為本地生活的雙寡頭之戰,不過,隨着字節、快手等新玩家的湧入,本地生活賽道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角逐賽。

    疊加阿里、騰訊的生態互相開放,作為獨立的第三方SaaS服務平台也將受益於這波紅利及生態的共同繁榮。

    2020下半年,移卡試運行到店電商,推出全新的到店電商平台,這是從其營銷服務升級而來,目的是幫助商家直接提升業績,提高經營效率。上半年,到店電商業務收入達到4494.5萬元,消費者端付費消費者數量已超過142萬,平台總商户交易量超過7100萬元,變現率或達到 63.3%,與支付服務變現率不相上下。

    目前,國內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實體經濟的重視程度增高,也助推線下商户以及實體商業的興起,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9.5萬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35.3萬億元,線上滲透率將上升至30.8%。作為以支付服務為流量入口,在大環境利好的趨勢下,移卡到店電商業務未來的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從商業模式上看,移卡與國外的Square頗為相似,這也為移卡提供很好的估值標的。兩家公司以支付服務作為發展基底,通過向商户以及消費者提供支付或商業服務獲取客户,再提供增值服務賺取利潤。

    業務拓展上,兩家公司選擇科技賦能商業服務的方式,挖掘客户的多方面需求,此前,Square接連收購了Evenly、Caviar,移卡也先後投資收購了智百威、好生意等。

    根據券商預測來看,移卡在2022、2023年的營收增長都將超過Square達到55.43%、27.12%,但從市值上看,還存在明顯的差距,Square目前市值達到1170億美元,而移卡僅為155億港元,以移卡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場情況,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就目前移卡在二級市場上而言,卻是不盡人意。自2021年2月,移卡股價達到最高點122港元后,其股價走勢一直處在下滑的階段,目前移卡股價僅達到34.2港元,相比最高點跌幅超過72%。

    最後,針對當前財報表現以及未來業績預期,不少的投行及機構也是下調了移卡的評級,ARK也是連續減持移卡,繼減持100萬股後,分別又在9月7號、8號減持了65.6萬股、跟26.7萬股,未來能否移卡重拾投資者及機構信心還不得而知。

    移卡和Square更像是在支付領域的一對孿生兄弟,現階段的移卡與Cash App業務為爆發之前的Square在業務模式上極為相似。

    不過,能否復刻Square的股價走勢,更多的還要看移卡自身,科技賦能服務能否保持高增長,如何在C端市場找到突破口,這些都是困擾長期發展的關鍵,抓住這些,或許才能成為逐浪淘沙時代的扛大旗者。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