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開閘 速看重點內容
跨境理財通終於來了!
9月10日下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共同舉辦了「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啟動儀式,粵港澳三地同時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下稱「《細則》」)。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支持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為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開闢了新的通道,是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促進內地與港澳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與今年5月公布的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相比,此次正式發布的實施細則基本無大改動。根據安排,試點實施初期,「北向通」和「南向通」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的單邊總額度和1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者個人額度。從北向通和南向通劃定的可投資產品範圍看,跨境理財通試點初期內地和港澳居民所能投資的產品均限定在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公募基金、銀行存款等。
香港金管局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最快在一個多月後,待銀行完成準備工作及報備,即可正式通過「跨境理財通」進行跨境投資。不論是「南向通」還是「北向通」,當投資者完成開户程序之後,選購理財產品都可以通過遠距離開展,例如電話或網上銀行。
大灣區居民最快一個多月後可「嚐鮮」
2020年6月,央行會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聯合發布公告,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經過內地和港澳三方共同努力,內地和港澳地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公布,標誌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啟動,銀行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後可啟動跨境理財通業務。
內地監管部門此前曾表示,開展「跨境理財通」試點是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推進資本項目可兑換、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有益嘗試。試點業務的開展,有利於促進大灣區跨境投資便利化,營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有利於探索個人資本項目跨境交易,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兑換;有利於拓寬居民個人跨境證券投資的渠道,擴大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啟動儀式時表示,「跨境理財通」是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促進內地與港澳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體現了中央政府支持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跨境理財通」試點為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開闢了新的通道,將進一步便利大灣區居民享受優質金融服務,推進粵港澳三地居民生活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水平;將進一步為港澳金融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和發展。
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跨境理財通正式落地實施,是大灣區金融合作又一個令人鼓舞的發展。三地個人投資者將可通過跨境理財通這一便捷渠道,跨境投資多元化的理財產品。這不僅為大灣區個人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選擇,也為三地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創造新機遇,同時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從而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角色。
跨境理財通試點開通的背後,是三地監管部門歷時一年多的緊密溝通協調的結果。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劉應彬透露,經過多輪討論及諮詢,金管局、人民銀行及澳門金管局9月10日分別公布了跨境理財通在三地的實施細則。在討論過程中,三方爭取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銀行及投資者增加靈活度,包括容許兩地銀行可與超過一家銀行開展業務合作等。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居民最快在一個多月後,待銀行完成準備工作及報備,即可正式通過跨境理財通進行跨境投資。
跨境理財通運行機制有何特點?
「跨境理財通」業務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和港澳投資者通過區內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以下統稱「投資產品」)。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支持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按照投資主體身份可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户,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開立投資户,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
實際上,從《細則》所明確的資金劃轉、賬户開立、額度管理等有關要求看,跨境理財通的具體運行機制與「債券通」、「滬港通」等已有的金融跨境互聯互通機制類似,主要有以下特點:
1、「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資金通過賬户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
2、資金匯劃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資金兑換在離岸市場完成。這一條就意味着不會對境內外匯市場形成直接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北向通」將不受現時香港居民匯款至內地的8萬元人民幣每日上限的限制。
3、對「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流動實行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管理。「南向通」總額度暫定為1500億元人民幣,每名投資者的個人額度為100萬元人民幣;「北向通」總額度暫定為1500億元人民幣,每名投資者的個人額度為100萬元人民幣。
從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和港澳金融監管機構發布的《細則》看,重點是對投資者開展跨境理財通所需滿足的條件、投資產品範圍、各地銀行參與試點所需滿足的條件等政策要求予以了明確。
例如,開展「南向通」業務的內地投資者需滿足以下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户籍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
(三)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淨資產月末餘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或者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月末餘額不低於200萬元人民幣。
同時,《細則》強調,內地合作銀行應切實落實對內地投資者業務資格和資金來源的審核責任,確保內地投資者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投資產品,不存在募集他人資金或使用其他非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等行為。
初期可投產品風險較低
更為重要的是,跨境理財通試點中的資金不論是北上還是南下都各有吸引力。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可以擴展境外金融投資渠道;對港澳居民而言,內地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以其相對穩健的收益同樣具有吸引力,從而利於拓寬吸引境外資金流入的渠道。
有香港金融從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大量國際大型基金公司在港設有運營機構,並可銷售多種投資策略以及地區的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內地居民將來可以購買更多海外機構推出的基金。
「香港的資管行業非常發達,其中又以公募基金最為普遍。公募基金有股票類型的,也有固定收益類型的,產品期限和收益的靈活度都非常高。」上述香港金融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從北向通和南向通劃定的可投資產品範圍看,跨境理財通試點初期內地和港澳居民所能投資的產品均限定在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公募基金、銀行存款等。
具體來看,「北向通」的投資產品範圍包括:內地理財公司(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發行的,並經發行人和內地代銷銀行評定為「一級」至「三級」風險等級的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除外);經內地公募基金管理人和內地代銷銀行評定為「R1」至「R3」風險等級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南向通」的合資格理財產品則主要包括存款(但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低至中風險及非複雜的債券及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基金。
劉應彬對此表示,考慮到一般投資者對兩地理財產品的認識程度、產品特性及可接受風險程度等因素,起步階段將涵蓋風險較低及相對簡單的理財產品。因此,一些結構性產品或衍生工具(例如期貨、期權)等產品都不會列入初階段的合資格範圍內。
大灣區各家銀行準備就緒
「跨境理財通」是大灣區各界期盼已久的政策突破,細則落地後,籌備了兩年的大灣區銀行紛紛表示歡迎。
券商中國記者從工商銀行了解到,該行前期積極參與細則徵求意見反饋和系統測試,組織粵深港澳機構提前準備制度規程、系統研發、產品設計、風險防控、投資者保護等工作。在個人金融方面,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民生便利化,推出「灣區服務通」「灣區賬户通」等業務;推廣境外二維碼跨境支付產品「ICBC Pay」,拓展線上和移動支付新型收單市場,進一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跨境支付的互聯互通。截至目前,工行在大灣區擁有1200多家服務網點,配備超3萬名專業服務人員,支持大灣區居民通過工行灣區機構一體化服務,實現客户雙向跨境購買金融理財產品。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李瑞強對券商中國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銀集團戰略發展的重點區域,「跨境理財通」又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性的開放試點領域,與中銀集團「一體兩翼」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廣東中行聯合中銀香港和澳門分行共同推進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各項準備工作,目前在系統搭建、產品銷售、人員培訓、跨境服務對接和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已全面準備就緒,大灣區各市機構已做好跨境金融中心和跨境特色網點佈局,配置專業的跨境經理隊伍,全力支持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實施。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表示,建行總行成立了由總行部門、粵港澳三地,建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澳門分行和建行亞洲等四家機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組成的團隊,發揮集團化優勢,共同推進「跨境理財通」工作。接下來,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將繼續在監管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全力做好跨境理財通業務的開辦工作,為大灣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灣區理財方案,滿足大灣區跨境理財需求。
恒生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對券商中國表示,恒生積極各項工作也準備就緒,包括建立和優化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強化產品選擇和市場分析,預計在「跨境理財通」開通初期可為南向通客户提供超過140種涵蓋不同資產及市場的基金、債券、人民幣、港幣及外幣存款產品以供選擇。
據了解,恒生有數千名理財專業人員為客户提供跨境理財服務,其中包括恒生中國早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部署的一支深諳兩地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的團隊。
滙豐銀行對券商中國表示,該行已對跨境開户、支付、結算等系統進行了多輪測試,對兩地服務團隊進行了多次培訓,在人手、設施、系統、產品及服務等各方面已準備就緒,將積極爭取成為首批為提供跨境理財通服務的銀行。滙豐銀行是珠三角服務網點最多的外資銀行,在大灣區有超過5000名零售銀行員工。
機會與挑戰並存
對大灣區居民來說,跨境理財通將拓寬資產配置渠道,在股票和基金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投資香港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標的和方式均能實現多元化。
對於灣區機構而言,跨境理財通固然帶來歷史性的業務機遇,然而挑戰也相伴而生。
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對內地商業銀行來說,這將是業務發展的新機遇。理財產品客源擴大,產品銷售渠道增加,這將提升銀行的財富管理水平和中間業務收入。
對港澳銀行來說,本次細則的出台,機遇和挑戰並存。細則的一大亮點是允許採用遠程方式為港澳居民開立內地銀行結算賬户,這大大簡化了跨境理財通的開户流程,便利了港澳銀行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但細則同時提出諸多與港澳銀行相關的監管要求,港澳銀行在內地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時,應當嚴格遵守內地的法律法規。
外資銀行可以利用在粵港澳的網點、業務優勢及其豐富的經驗和客户資源,拓展大灣區內的財富管理服務能力,為投資者進一步配置海外資產提供更多選擇。相應的,區域金融市場也會擴容,從而形成財富管理的集群效應。
跨境理財通開通後,將立刻激活大灣區內財富管理行業,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吸引更多金融相關人才落户。對香港來說,客源、業務量和整體資金流入將會增大,由此將擴大香港財富管理市場的輻射範圍和其在內地居民間的影響力。同時,更多國際性金融機構將佈局香港,有助於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此外,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跨境理財通的重要考慮。根據安排,為確保投資者權益受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所有投訴或違規行為會按屬地管理原則處理。潘功勝表示,在「跨境理財通」試點實施細則制定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投資者體驗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試點啟動後,內地金融管理部門將和港澳金融監管機構在訊息共享、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密切協作,共同為試點的平穩運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