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楊開忠:新發展階段南北差距可能趨於收斂

    楊開忠:新發展階段南北差距可能趨於收斂

    南北差距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要正確看待南北差距問題。在新中國歷史上,北方發展水平大部分時間高於南方。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人均GDP北方高出南方1.3倍以上。60年代以來,中國的生產力佈局重點開始向南方轉移,北方相對發展水平在波動之中趨於下降。從人均GDP來看,其中大概有兩輪是南北差距趨於擴大。第一輪是1993年到2003年這十年,第二輪是2014年至今。

    中共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南北差距擴大的問題。針對上一輪南北差距擴大,中央政府出台了東北振興戰略,面對新一輪南北差距擴大,中央結合建設現代化強國首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先後於2014年出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9年出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目前,南北差距擴大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這是合乎情理、合乎邏輯的。但是,客觀來講,南北差距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目前還不構成中國區域差距的第一特徵。

    大家知道,2004年以來,在政府和市場力量的雙重作用下,東西差距(沿海和內地的差距)趨於縮小,內地人均GDP相當於沿海的比例由最低時2003年的46%上升到了2020年的66.8%,接近67%。但是,這樣一個比例,仍然遠遠低於同年北方人均GDP相當於南方的79.57%,接近80%的水平。仔細看一下相關的數據,會發現2020年北方人均GDP相對於南方的比例,實際上比2019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根據我個人的觀察,這預示着南北方差距可能正在艱難地轉向一個新的收斂階段。在我個人看來,南北差距現在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未來幾十年也不太可能替代東西差距成為中國區域不平衡第一特徵,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但不必驚慌,也不能因此忽視東西差距。

    南北差距是機制性因素、結構性因素和區位性因素疊加的結果

    南北差距擴大的影響因素是動態變化的,不同時期不盡相同。1993年到2003年的上一輪南北差距的擴大,主要是區位性因素和基於區位差異的改革開放佈局引起的。

    新一輪南北差距擴大的影響因素相對比較複雜,目前學界對它的主因分析,概括起來大概有五種不同的認識,包括: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強調產業結構;區位性因素,自然特別是氣候因素;文化性因素;機制性因素。我認為這五種因素都有一定的影響,但主因不是氣候,也不是文化,而是機制性因素、結構性因素和區位性因素三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從結構性因素來看,主要是北方在全國去產能中處於相對不利地位。2014年到2020年,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引起的問題,國家實施了煤炭、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重化行業去產能的政策。這些產業主要集聚在北方。因此,在去產能中北方經濟增長處於嚴重的相對不利地位。所以,可以看到,北方能源重化工相對集中的省區地區經濟增顯著放緩長,甚至負增長。

    從機制性因素來看,無論是制度創新還是戰略創新,北方總體上都落後於南方,南方都是先行和佈局的重點,例如,南方1990年就設立了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但北方直到今年才開始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南方最早設立自由貿易區,擁有海南自由貿易港,北方尚無自由貿易港。另外,至今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佈局重點亦南重北輕一些。這自然相對有利於南方而不利於北方經濟發展。

    從區位性因素來看,隨着日韓經濟相對東南亞和印度經濟發展放緩,亞洲沿海「新月地帶」經濟重心南移,北方到這一重心的距離趨向更遠,2013年到2019年期間表現尤盛。這相對不利北方經濟發展。

    南北差距若以高速擴大下去將會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2013年北方人均GDP大概是南方的1.02倍,2019年下降到只有南方的0.77倍,年均下降4.2個百分點。如果未來南北的差距按照這樣一種速度發展下去,到「十四五」末期南北差距將會大於東西差距,最終將會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不利影響。這除了不利於共同富裕,不利於保護文化多樣性外,我想強調兩個方面。

    第一,南北差距趨勢如果發展下去不利於形成新發展格局。具體來說包括:

    1、不利於發揮北方作為國內市場潛能中心所在地的潛力。大量相關研究表明,無論是按照球面距離還是實際交通距離,無論是按照人口GDP還是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市場潛能中心雖然在小尺度上經歷了由南向北,又由北向南的飄移,但基本上都在北方河南省境內。

    2、不利於開發規模巨大、具有較好成長性的北方市場。2020年北方人均GDP只有歐盟的30%,但我們的北方人口卻達到了歐盟人口的1.27倍,所以潛在市場規模非常大,而且從市場成長性來看要遠遠好於歐盟。

    3、不利於發揮北方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主要策源地、原始創新主要中心所在地和基礎產業主要基地的優勢,以更好地促使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的現代化。

    4、不利於強化北方作為國家首都和全球資源配置的主要中心所在地的優勢。中華民族崛起在空間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心,成為世界經濟循環體系的中樞。

    5、不利於發揮北方作為中國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稟賦的優勢,以更好實現碳中和和綠色現代化。

    第二,南北差距按2013-2019年速度擴大下去不利於國家安全。大家知道,中國地處亞洲東部,大西洋西岸,是亞洲地理版圖的中心主體,北面有俄羅斯,東邊有海上強權,南有印度,但印度和我們之間畢竟有喜馬拉雅山阻隔。作為亞洲地理版圖中心主體的中國,正如近代歷史所表明的,地緣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北方大國和海上強權。北方我們毗鄰北方大國和海上強權以及中西亞,其發展對塑造地緣戰略安全格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未來南北差距如果得不到較好的控制,會導致北方集聚的人口和經濟規模過小,不利於維護國家的安全。

    可能在波動中走向收斂

    不過,我認為,在新發展階段,南北差距不太可能出現相當2013-2019年間的擴大之勢。反而可能在波動中走向收斂。除了政策因素外,我想強調下面三個因素。

    1、京津冀地區、黃河下游地區、東北地區等北方地區新舊動能轉化重點開始從辭舊轉向迎新。從2013年到2020年,北方經歷的基本都是辭舊,新的沒有充分跟上來。現在進入新階段,去產能已經結束,新舊動能轉換從辭舊轉向迎新。作為北方新動能的增長極,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將在相當程度上扭轉北方融資環境相對不利的局面,更好地助力北方經濟,特別是北方知識密集型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

    2、形成新發展格局有利於北方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北方河南省是中國釋放潛能的中心所在地,新發展戰略有利於發揮北方作為國內市場潛能中心的潛力和優勢。第二,前些年,講「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的新戰略,對北方主要的影響是衝擊了北方化石能源經濟,導致北方化石能源經濟的相對優勢的衰落。但隨着進入新發展階段,能源安全新戰略特別是碳中和目標的實施,對北方的影響正在轉向發揮北方風能、太陽能的稟賦潛力和優勢,這將導致北方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經濟的興盛。第三,由於全球氣候的變化,北方的暖濕化正在增強,這種暖濕化在改善北方的生態、生活和生產條件,從而有利於北方高質量發展。

    3、新發展階段國際地緣環境的深刻變化。究其主要,一是南方沿海地緣安全風險增大,北方地緣安全環境相對趨優;二是原來市場對印度、東南亞具有較大信心,認為下一個增長中心是不是就在他們那裏,但現在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經濟發展的熱帶重要不利因素,也許會長期終止亞洲經濟重心南移之勢;三是北冰洋不斷地完善將縮短北方經由海路連通西歐和北美市場的距離。

    總而言之,從新舊動能轉換、形成新發展格局、國際地緣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這三個方面來看,新發展階段南北差距可能進入一個收斂階段,南北人均GDP將可能趨於基本一致。

    積極應對南北差距的建議

    第一,促進北方發展重點聚焦到「S」型地區。所謂「S」型地區就是遼寧、京津冀、山東、河南和關中組成的地區。S型地區是南北差距擴大主要問題地區,也是北方發展潛力最大,人口和經濟最為密集的地區。通過集聚焦S型地區,加快形成北方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第二,立山東為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山東雖然為一省,但其人口、經濟相當於東北三省,也相當於京津冀三個省市,人口規模與粵港澳地區相當並接近江浙滬地,具備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的份量。我個人以為,將山東發展上升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不僅有利於平衡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南北佈局,而且條件基本成熟。過去山東是一個京滬之間的「橋墩」,但隨着交通運輸的發展,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山東正在從京滬經濟走廊的「橋墩」轉化成為京滬經濟走廊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交叉樞紐。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央批准濟南新舊動能轉化起步區是非常正確的決策,下一步建議確立山東為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化起步區、濟南國家中心城市、京滬高鐵第二通道、青島到銀川武威的新亞歐大陸橋走廊的新通道以及濟南到鄭州高速交通走廊等重大工程。

    第三,在環渤海地區佈局自由貿易港。在中央決定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之後,北方相對於南方的機制性差別,現在最主要的體現之一就是北方沒有自由貿易港。考慮到地理位置、與東北亞一些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的關係以及自由貿易港歷史文化底藴深厚和更好促進北方發展需要,可率先批准大連建設自由貿易港。

    第四,強化北方「雙一流」大學佈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看,中國的大學雖單體規模太大了,但大學總的數量不足,佈局也不夠合理,一些北方人口和經濟大省「雙一流」大學佈局嚴重不足。建議按照形成新發展格局、共同富裕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要求,在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佈局的同時,在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東北地區加大「雙一流」大學的佈局。

    第五,設立「可再生能源經濟示範區」。北方是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資源稟賦豐富的地區,建議加強在西北、內蒙、東北的再生能源戰略佈局,可以在北方可再生能源極為豐富的西北、內蒙和東北地區設立「可再生能源經濟示範區」。這無論是對平衡南北方發展還是對實現雙碳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楊開忠為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