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拉1個人進廠就重獎1萬塊?鄭州富士康急了

    拉1個人進廠就重獎1萬塊?鄭州富士康急了

    標題,不是危言聳聽。

    最近,富士康鄭州工廠的內部推薦獎金已經連續調高6次,從開始的6000塊錢,漲到了12700塊錢。

    簡單說,就是富士康在職工人,介紹人來成功應聘,工作90天,在崗55天,就能拿到獎金:

    每成功1個人,就能拿1.27萬!

    是不是很誘人?

    先前的獎金是6000元,目前獎金已經漲到12700元

    不到半年,富士康把獎金翻了一番,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淺層次的原因是,富士康手握大單:iPhone 13。

    iPhone一直找富士康代工。

    據說,蘋果內部對iPhone 13的前景十分樂觀,首批訂單目標是9000萬部,比iPhone 12去年第四季度的8000萬部,整整多出1000萬。

    iPhone 13很可能在9月14日正式發布,9月24日開賣。

    目前,超過80%的iPhone在富士康鄭州工廠生產。而鄭州工廠有90條生產線,能容納35萬名工人,每天可生產50萬部手機。

    大單就在眼前,富士康現在加班加點招人,招人的任務很艱鉅:

    在9月底前,還要招20萬人!

    上面說了淺層次原因,那當然還有深層次原因。

    這首先就得說,富士康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特朗普上台後,中美在貿易、科技等很多領域摩擦不斷。

    富士康想「留一手」,所以,就開始外遷產能,倒騰着在大陸之外新建、擴建生產線。

    但結果很悲劇,基本上可以說是,建一個,失敗一個。

    簡單羅列下。

    最有名的,我也在文章裏說過,就是富士康美國工廠。

    2017年,富士康決定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工廠,投資100億美元。

    特朗普為了這個項目,還誇郭台銘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商人」,這個美國工廠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並親自給工廠奠基。

    但是4年下來,這個「奇蹟」真的以奇蹟收尾了:100億的投資縮水到6.72億,甚至據說要轉型生產汽車。

    然後就是印度工廠。

    2018年底,富士康高調宣佈,將於2019年在印度建蘋果手機代工廠,並且主要生產高端、高價值的iPhone旗艦機型。

    在富士康、蘋果公司的示範效應下,一批電子產業鏈產能從大陸轉移到南亞、東南亞。

    開始,看起來很成功。

    2019年,富士康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就開始生產iPhone 11、iPhone XR,2020年又加上iPhone 12 mini、iPhone 12。

    當時,蘋果、富士康、印度可以說是「皆大歡喜」,印度給地給政策,富士康、蘋果也許諾重金投入,擴大工廠。

    當時,有一個說法是,10%的蘋果手機產能要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但好景不長,今年5月,印度第二輪新冠疫情爆發,重創富士康印度工廠:100多名員工確診,產量下滑50%以上!

    一下蘋果公司就急了:沒貨了,賣啥?還怎麼做生意?

    類似的情況還有越南。

    郭台銘其實很看好越南,但是今年越南疫情失控,富士康不得不在5月關閉越南北江地區廠區。

    當然,其他奇葩的事情還有更多。

    去年11月,富士康的墨西哥工廠(美國、墨西哥邊境,主要供應美洲市場)遭到駭客攻擊,駭客聲稱竊取了100GB的檔案,並加密了約1200台服務器。

    駭客開出的價碼是1804.0955枚比特幣,當時價值超過了3400萬美元。

    將近10年前,富士康還準備投入120億美元在巴西建工廠。

    但廠子建起來還沒多久,有次富士康的一輛運貨車,竟然被12個劫匪拿着槍,硬生生給搶了,將近90萬美元的電子產品就這麼沒了。

    過了幾年,巴西工廠也就徹底關門了。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蘋果公司也不是善茬。

    大單交給富士康,富士康就不能影響蘋果公司賺錢。

    前面也說了,iPhone一直委託富士康代工,可以說,iPhone打下的每一片江山,背後都有富士康的功勞。

    但是,蘋果公司的算盤可是打得精,畢竟自己的利益才最重要。

    直到iPhone 4,所有蘋果手機都是富士康來組裝的。

    但是,庫克執掌蘋果公司後,就不願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想擺脱對富士康的單一依賴。

    所以,從iPhone 4s開始,在富士康之外,蘋果公司還讓和碩科技一起來生產。

    後來,陸陸續續,廣達電腦、緯創集團、英華達、仁寶電腦、比亞迪等等,都加入iPhone手機代工。

    當然,蘋果公司目前還是把iPhone主要給了富士康代工。

    可即便這樣,蘋果公司還是一直防着富士康。

    去年時,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2012年時富士康曾經給蘋果CEO庫克展示了自己的「百萬機器人計劃」:生產100萬台機器人,取代工人來生產手機。(詳見《8年試驗失敗,蘋果、富士康終於承認:機器人,比不上中國工人》,點擊標題即可閲讀。)

    庫克當面沒說啥,回到美國後,悄悄成立了自己的機器人秘密實驗室,打算開發自動化生產技術,如果成功,就踢開富士康,自己生產iPhone。

    當然,不用說,富士康和蘋果公司的機器人計劃都失敗了。

    現在,富士康50%左右的收入來自蘋果公司。

    所以,對富士康來說,蘋果公司的單子,可不只是賺不賺錢的事情,那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兜兜轉轉,富士康這次恐怕更加確信:可靠的還是中國大陸。

    前面說過,富士康80%以上的iPhone產能主要在鄭州。

    可我們知道,鄭州7月20日遭到暴雨襲擊。

    但像富士康這樣的大廠,一直是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對象。

    那麼大的雨,富士康在鄭州的三大園區,受到的影響很小:最大的鄭州航空港區,一直正常運轉;八大街富士康22日晚就復工;白沙富士康也很快恢復。

    這次招人難,當地政府又提供了100輛公交車「從社區接應應聘者,然後把他們送到工廠大門口」。

    兩年前,郭台銘在台灣地區一檔節目裏曾公開說,他是「給大陸飯吃」。

    洋洋得意。

    但僅僅兩年,就硬生生被打臉。

    要做手機,要賺錢,還是要靠大陸工廠。

    而大陸企業立訊精密(廣東東莞),也早就開始做iPhone代工。據說這次iPhone 13 Pro 40%的單子都是立訊精密的。

    業內估計,到2023年,立訊精密就能成為全球第二大蘋果代工廠。

    對蘋果公司來說,這可以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對中國大陸來說,本土代工工廠快速崛起,也可以不那麼「仰仗」富士康來拿iPhone的單子。

    可對富士康來說,當下,的確是既有遠慮,又有近憂。

    一番折騰下來,讓郭台銘,讓蘋果公司,也讓全世界更加明白:

    產業外遷,也就是想想罷了,最終還是要靠中國大陸。

    現在,誰都取代不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