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債券「南向通」來了,這六個問題需要知道

    債券「南向通」來了,這六個問題需要知道

    周三(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告稱,債券通「南向通」將於9月24日正式上線。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境內機構「走出去」投資境外債券市場的通道,債券通「南向通」的落地,進一步加速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債券通「南向通」正式啟動,將為包括境內投資者、國際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帶來歷史性機遇。

    何謂「南向通」?

    根據人民銀行發布的公告,「南向通」是指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

    「南向通」能買什麼?

    公告稱,符合中國人民銀行要求的境內投資者可通過「南向通」開展債券投資,標的債券為境外發行並在香港債券市場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種。

    在投資額度方面,根據公告,「南向通」跨境資金淨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目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為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為200億元等值人民幣。人民銀行根據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進行調整。

    「南向通」如何運行?

    就「南向通」的整體運行框架,人民銀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目前,內地金融機構可以自主「走出去」配置全球債券。

    「南向通」沒有突破內地與香港現行政策框架,主要是通過加強兩地債券市場基礎服務機構合作,為內地機構投資者「走出去」配置債券提供便捷通道。「南向通」的可投資範圍是在境外發行,並在香港市場交易流通的債券。起步階段,「南向通」先開通現券交易。

    與「北向通」一樣,「南向通」也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名義持有人制度安排。內地債券登記結算機構、託管清算銀行通過在香港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户的方式,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債券託管結算服務。

    (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網)

    「南向通」如何管理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南向通」通過在交易、託管、結算、匯兑等各個環節的設計,實現資金閉環管理,並通過交易託管數據報告等方式,強化穿透式監管與監測。

    現階段參與「南向通」的機構有哪些?

    人民銀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內地投資者暫定為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度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的41家銀行類金融機構(不含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與農村金融機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也可以通過「南向通」開展境外債券投資。交易對手方暫定為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南向通」做市商。

    為「南向通」提供債券登記、存管、託管、交易、結算、清算等基礎性服務的機構包括兩地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和託管清算銀行。其中,金融基礎設施包括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首批境內託管清算銀行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

    市場影響幾何?

    人民銀行表示,目前內地金融機構可以自主「走出去」配置全球債券。「南向通」沒有突破內地與香港現行政策框架,主要是通過加強兩地債券市場基礎服務機構合作,為內地機構投資者「走出去」配置債券提供便捷通道。

    天風證券此前在調研報告中提出,在「南向通」落地實施後,大陸與香港兩地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完善,內地投資者將得到多元化資產配置渠道。「南向通」的出現將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標的選擇範圍,滿足其走出去的需求,提高境內機構資產配置的靈活度和資產回報率。打破目前內地機構投資國外的渠道相對有限,主要渠道QDII/RQDII計劃下的基金在交易的選擇上限制較多,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債券市場不能自主選擇品種和交易時點,參與國外市場程度較低的現狀。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得到有效推動。

    東方金誠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徵表示,在「北向通」成功運行的基礎上,「南向通」順利落地將有多重重要意義。

    一方面,開通「南向通」為境內投資者提供了又一個資產全球化配置途徑,也有助於境內投資者利用香港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管理和對沖信用風險。內地投資者可以在香港自由選擇債券交易品種,並決定交易時機。

    另一方面,開通「南向通」意味着內地和香港雙向互聯互通真正實現,這將推動兩地加大跨境監管合作,促進市場監管標準的逐步趨同,進一步提升境內債券市場結算登記、信用評級、訊息披露等相關制度的國際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