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這兩年,美元基金都在投什麼?

    這兩年,美元基金都在投什麼?

    美元基金的處境有點尷尬。

    在募資艱難的背景下,去年有個利好消息是「國內進一步放開外資准入門檻」。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在金融領域中,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更開放、公平的政策環境讓私募領域在這兩年迎來大量美元 LP 注資。

    然而經歷了瑞幸造假、滴滴被監管審查後,美股開始暫停中國 VIE 架構公司的上市流程。

    美元募資到手了,但退出卻擱淺了。

    那,這兩年,美元基金都在投什麼?我們通過幾個數據圖看一下。

    (IT桔子授權使用)

    根據 IT 桔子數據,從 2020 年到現在,中國一級市場發生 992 起美元投資交易,總交易額度是 1193 億美元,平均單筆交易額達到 1.2 億美元。

    從資金流入規模來看,這兩年最多的美元投資流入了醫療健康領域,其中有 23% 的交易事件發生在醫療健康領域,涉及金額規模為 206.2 億美元;拿錢最多的領域第二位為電子商務(含社區團購、跨境電商等)和汽車交通(含新能源汽車等),他們的融資規模在 142.6 億、136.3 億美元。

    企業服務以 154 起的交易活躍度排在第二位,但其融資總額 80.7 億美元並不算高。

    此外,美元資金流入的大頭領域還有教育、本地生活(餐飲食品等)、物流、先進製造等。

    (IT桔子授權使用)

    從單筆平均來看,物流領域以平均單筆融資 3.04 億美元而領先。這兩年中,極兔速遞、滿幫集團、貨拉拉、滴滴貨運這幾家都有單筆超過 15 億美元的融資,極大拉高了行業整體融資額。

    在房產服務行業裏,自如網去年拿了軟銀願景 10 億美元,京東產發也有一筆獨立的 7 億美元融資。這讓交易本來頗少的房產服務,單筆融資拉昇到了 2.58 億美元。

    此外,單筆平均最高的還有教育、汽車交通等,都超過了整體 1.2 億美元的平均線。

    (IT桔子授權使用)

    從細分行業來看,這兩年美元基金對生物技術與製藥情有獨鍾,該領域兩年的融資交易達到 140 起,佔比整個醫療健康領域交易的 60%。橫向對比各細分行業,生物技術與製藥融資遙遙領先於其他,排在第二位的自動/無人駕駛融資就降到了 39 起,緊接着是數據服務、食品飲料等領域——這兩年的美元融資頻次在 34 起左右。

    整體來看,美元基金熱衷於投資的核心關鍵詞是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無人駕駛、硬科技、晶片等。

    (IT桔子授權使用)

    在美元流入最大頭的醫療健康領域,我們發現投資門檻相當高。根據 IT 桔子數據,這兩年在醫療領域出資較為頻繁的機構有禮來亞洲基金、奧博資本、紅杉中國、啟明創投、經緯中國、五源資本、高瓴創投、淡馬錫、君聯資本等。

    這些幾乎全部是有產業背景的美元基金和綜合類大機構,他們以極高的出手頻次佔領了醫療健康投資——在醫療領域總共 233 起的美元交易中,以上十家頭部機構出手次數達到 197 次之多。

    最後從單個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兩年的美元資金都投到了哪些公司?

    (IT桔子授權使用)

    IT 桔子記錄到 15 起單筆超過 10 億美元的融資交易,其中最高單筆達到了 30 億美元——社區團購公司興盛優選在今年初拿到了驚人的 30 億美元融資——要知道這兩年募資總規模超過 30 億美元的基金都不超過 5 隻。

    此外上榜的公司較為集中的來自硬科技、物流和教育行業。

    硬科技投資的核心話題還是晶片,其中中芯南方在一級市場獲得了 22.5 億美元,資方主要是國家隊;獨角獸地平線公司獲得 15 億美元 C+輪融資。

    在教育領域,作業幫拿到了 16 億美元,而猿輔導有 3 輪超過 10 億美元的融資。雙減政策後,這些錢看上去退出無望。

    物流領域的公司近期有喜有憂。受滴滴牽連的滴滴貨運、青桔單車在被嚴格審查之中,貨拉拉由於一些社會安全事件輿論不斷。而另一邊,極兔速遞發展迅速,滿幫集團在融資後已經順利上市了。

    此外,名單上做醫療器械的華大智造最近在科創板也提交了上市申請。

    相對於人民幣基金,美元基金的一大特點是「更有耐心」,他們可以有 8-10 年,甚至更久的基金周期。美元基金的主流投資方向如醫藥、醫療器械、晶片、硬科技等,又是需要較長成長周期的領域。

    好在這幾個領域一方面有能抵抗周期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政策、主流價值觀認可的領域。這樣一來,這些領域,對於投資方來說,也成了相對的安全領地。

    在 VIE 架構公司尚不能正常上市之前,只能期待這些公司拿着足夠的錢,紮紮實實的成長吧。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