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盧旺達: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潛力股

    盧旺達:從種族大屠殺到非洲潛力股

    01

    你現在看到的是一張劇照,來自著名的電影《盧旺達飯店》,故事的背景就是震驚全球的盧旺達種族滅絕事件。

    1994年,人數眾多的胡圖族圍剿人口較少的圖西族,創造了100天殺戮100萬人的驚人記錄,平均每天殺1萬人,等於每10秒殺一個人,這種屠殺速度比納粹用集中營工業化屠殺猶太人的速度還要快好幾倍。這次事件之後,盧旺達40%的人口都是14歲以下的兒童。

    現在許多人一提到盧旺達,也許還是忍不住聯想到那一場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盧旺達已經徹底改頭換面了,不僅發展得還可以,最近還喜提「非洲新加坡」這個榮譽稱號。

    它也確實和新加坡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盧旺達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8位,在過去十年躍升了一百多名,在非洲排名第二;在透明國際發布的2020年清廉指數報告中,盧旺達在全球排名第49位,和波蘭差不多,比意大利還好。營商環境和政治環境都好了,經濟也跟着蒸蒸日上,從2000年開始,盧旺達的GDP增長率都穩定在5%上下,一度飆升至11%,GDP翻了六倍多,平均壽命也從29歲提高到了67歲。

    那麼,二十幾年前才因為自相殘殺而千瘡百孔的盧旺達,究竟是怎麼飛速發展成今天的模樣的?

    02

    談盧旺達,就一定繞不開1994年的大屠殺。

    盧旺達曾經先後當過德國和比利時的殖民地,殖民者為了便於管理當地人,便根據西方視角的「顱相學」為標準嚴格劃分民族,把相對來說個子較高、膚色較淺的人劃分為圖西族,反之為胡圖族。但是,這樣劃分出來的圖西族還是太少,為了湊數,連財富的標準都成了民族特性,擁有10頭牛以上的是圖西人,因此也偶爾能看見一些皮膚比較黑、個子比較矮的圖西人。殖民者將幾乎所有的政府崗位和大多數教育資源、生產資料都交給圖西人,這就將本來人群中擁有的貧富差距進一步強化成了民族差距,佔據人口85%的胡圖族因此懷恨在心,也成為胡圖人後來起殺心的根本原因。

    當戰亂平息之後,執政黨盧旺達愛國陣線(Rwanda Patriotic Front,RPF)要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彌合民族創傷。

    包括律師、法官在內的社會精英基本上都是圖西族,而種族屠殺的對象就是圖西人,因此,當時盧旺達整個法律系統都散了架,國內甚至只剩下了10個律師。

    1998年,盧旺達重啟了傳統司法體系,也就是草根法庭Gacaca(讀作:加卡卡),希望通過讓胡圖殺人犯對圖西人自我懺悔、不斷謝罪,該判死刑的判死刑,該蹲監獄的蹲監獄,來平息二者之間的仇恨。Gacaca一共審判了差不多20萬胡圖的罪人,終於讓渴望「討得一個說法」的圖西人有了心靈慰藉。

    除了法律審判以外,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解決胡圖族和圖西族實際上存在的巨大財富懸殊,RPF也在扶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政府每年撥款30%的國家預算搞醫療和教育,現在,醫保覆蓋率達到87%,國內12年義務制教育的入學率達到90%,2008年政府還發起了「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電腦」的倡議,總共60萬枱筆記本電腦被髮放到學校,供貧困的農村學生輪流使用。

    國內的種族矛盾安撫得差不多了之後,盧旺達政府便開始琢磨怎麼搞經濟。很快,它就發現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抄作業」。

    它抄的最多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一個叫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的機構促進經濟轉型,把吸引外資放在最重要的戰略地位。盧旺達也有模有樣地在2008年成立了一個盧旺達經濟發展局(Rwanda Development Board),聚焦外資的引進和私營企業的投資,希望通過塑造一個良好的國際形象來搞錢。

    有一說一,盧旺達政府抄作業真的很有一手。

    首先,RDB通過僱傭一個在芝加哥搞期權交易發了財的美國商人Joe Ritchie作CEO,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歐美交際圈」。Joe Ritchie是一個對援助第三世界國家非常熱情的人,他在美國和歐洲幫盧旺達政府說了很多好話,頻頻帶盧旺達的總統保羅·卡加梅去歐美世界刷臉,給了卡加梅許多機會來表達盧旺達對引進歐美髮達國家資金和技術的迫切。這一路上,卡加梅結交了許多歐美的達官貴人,也把他們變成了「盧旺達人民的老朋友」。

    為了打造「親商人設」,RDB還細細研究了我們在開頭提到的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想盡一切辦法衝名次。這個排名的英文名叫Doing Business Ranking,RDB就在2007年成立了一個Doing Business Unit,通俗地說就是「刷榜單小組」,所有工作人員的KPI還都直接和打分標準掛鈎。

    舉個例子,營商環境排名中有一個指標是成立一家公司所需要花費的時間,RDB成功把這個時間從平均18天降到了平均3天,最快8個小時就可以成立一家小公司,比美國還快,成立成本也從人均GDP的235%降到了驚人的4%。

    除此之外,盧旺達還有一籃子鼓勵外國投資的政策。比如,它開放了除了電信業在內的幾乎所有行業,中國對盧旺達出口的貨物中幾乎97%都免關稅,如果外資進入比如泥煤、太陽能、旅遊、出口加工等政府鼓勵的領域,還有可能獲得企業所得稅減半的驚喜優惠。

    這一系列組合拳給盧旺達的經濟打了一管腎上腺素,讓它的許多對外指標都非常漂亮。2017年,盧旺達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流量10.4億美元,按年大幅增長70%,變成「投資熱土」。

    講完了對外政策,再來講講對內政策。

    在國內,盧旺達的經濟政策和東亞模式高度相似,其中很多都有中國當年的影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盧旺達版本的土地改革。到目前為止,盧旺達都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全國85%的人口都在從事和農業相關的工作,主要種特色經濟作物,尤其盛產香蕉和咖啡。

    所以盧旺達當地很多菜裏都配着香蕉,比如香蕉燒雞肉,香蕉炒肉,炸香蕉,香蕉飯,還有這種……不知名香蕉糊等等。

    扯遠了,說回土改。

    因為盧旺達的人口非常密集,所以耕地資源對於國民來說非常重要。還是因為1994年的那場大屠殺,很多盧旺達人都倉皇出逃,丟下自己的土地跑到其他國家避難。沒想到回來的時候卻早已物是人非,許多人都發現自己老家祖傳的土地已經被其他人給佔據了,農民之間經常因為耕地的歸屬權問題大打出手。

    卡加梅政府上台後,通過法律明確土地的所有權屬於全體盧旺達人民,政府擁有土地的管理權,並開始在2009年鋪開完善的土地登記制度,其作用相當於分田到户,明確每一户人家到底擁有哪一塊田的經營權。

    此外,政府還通過「集約化生產」提高了農業生產率。

    為了使土地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張羅國民採取集中定居的方式,將原本分散的村莊集結成緊湊的村落,成立了很多類似中國早期農業經濟合作社的組織,在此基礎上進行農業整合,也是為了可以快速實現國內糧食的自給自足。

    比如,2006年,政府挑選出了包括玉米、小麥在內的7種糧食,要求每個家庭都至少拿出一部分土地種這些作物,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些懲罰措施還是蠻嚴格的,你如果不種這些可以用來填飽肚子的吃的,政府可能會派人把你種的東西連根拔起。這些嚴格的措施還是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的,現在盧旺達農業部門的增速常年在6%以上,貢獻國內大約1/3的GDP,發展態勢非常好。

    盧旺達還有一點也和中國非常像——它也是基建狂魔。

    作為內陸國家,交通運輸成本對於商貿服務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盧旺達政府每年都會拿出十分之一的預算修路,建成了東非地區首屈一指的公路網絡系統。盧旺達也修了四通八達的骨幹光纖網絡,2014年和韓國公司合作在首都開通了4G,手機覆蓋率達到81.8%,和中國2013年的水平差不多。

    雖然盧旺達一直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勤勤懇懇地做小抄,但是它的經濟產業其實也是很有特色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旅遊業,2007年至今,盧旺達的遊客數量上漲了82%,收入從2008年到2016年翻了兩番。山地大猩猩算是盧旺達的搖錢樹,全球也就880隻左右,所以需要買票看,每天限量808張,1500美元一張票,一次還只能看1個小時。

    03

    盧旺達由於和中國關係也不錯,所以也抄了下中國的跨境電商作業。

    2019年,阿里巴巴商學院第一次給一個非洲國家開設本科生專班——盧旺達班。年輕人們在杭州進修完,有的摩拳擦掌想回家鄉複製淘寶村,有的則雄心勃勃要創建電商平台。盧旺達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可以直接賣給中國消費者,沒了一環套一環的中間商,每袋咖啡可以多掙4美金。疫情期間咖啡滯銷的時候,阿里的eWTP直接安排1.5噸咖啡運到國內,在直播間1秒鐘賣光。另外,2019年阿里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就有個叫Kevine的女生在旁邊敲鑼,她就來自盧旺達。

    不過,雖然盧旺達經濟比當年大屠殺時期有了很大進步,但我畢竟不是「盧吹」,盧旺達經濟也有一些很麻煩的問題。

    根據中國商務部2020年出的報告,目前盧旺達的支柱產業仍然是農業,佔GDP大約24%,吸納了85%以上的人口。而且能源供應嚴重不足,超過85%的家庭依靠柴草解決燃料問題,電力供應只能覆蓋48.6%的人口,換言之就是盧旺達離工業化還有很遠。

    而從世界歷史發展經驗看,一個國家要真正有窮變富由弱變強,工業化是少不了的。但更麻煩的在於,即便盧旺達有了工業化的苗頭,但這個火苗恐怕也很難燒地下去。

    什麼意思?2017年,一家名叫「盧旺達摩托車公司」(Rwanda motocycle company)的汽車公司誕生,主要生產廉價摩托車。質量肯定和本田、鈴木不能比,但在非洲已經綽綽有餘。然而即便如此,本地人也未必買得起,而且更要命的是,鄰國也買不起。

    為什麼鄰國也買不起?

    一是因為非洲國家的貿易狀況很奇怪,它的最大貿易伙伴往往不是鄰國,而是前殖民地宗主國,且大部分是非洲把原材料賣給宗主國;二是因為鄰國也窮;三是關稅高得嚇人,有的時候甚至高達20%。所以即便造出了摩托車,但如果沒市場給自己造血,工業化還是難。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非洲國家經濟增長面臨的普遍難題。

    對於這樣一塊有龐大人口、有許多頗具潛力的經濟體的大陸,或許,誰可以在它的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一臂之力,誰,也將更多地在她的發展中,多分得一份紅利。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