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8月消費數據看中國經濟現狀

    從8月消費數據看中國經濟現狀

    在地緣政治動盪和新冠疫情起伏不定的衝擊下,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部分原因與外需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內需最主要的指標——消費,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低迷態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天(9月15日)公佈的經濟數據,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395億元,同比增長2.5%,比2019年8月份增長3.0%。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1115億元,增長3.6%。扣除價格因素,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為0.9%。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24億元,同比增長18.1%,比2019年1-8月份增長8.0%。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52739億元,增長17.8%。按消費類型分,8月份,商品零售30939億元,同比增長3.3%;餐飲收入3456億元,同比下降4.5%。

    (國家統計局網站)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大幅低於7月份消費8.5%的同比增速。8月份的消費兩年平均增長1.5%,比7月份回落了2.1個百分點。很明顯,8月份的消費數據偏弱,明顯低於市場預期。

    如何看待8月份的消費大幅放緩?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消費是觀察經濟的一個真實窗口,8月份的消費數據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實際上,從今年以來的經濟復甦情況看,在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是政府和政策能發揮較強幹預作用的領域,短期政策能夠起到較明顯的效果;出口主要取決於外部市場需求,國際市場的需求恢復,以及全球疫情差異化導致的製造訂單向中國轉移,都能刺激中國的出口增長;只有消費主要取決於市場,政策干預的效果並不明顯。實際上,去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恢復過程中,消費一直是最短的一塊。

    我們曾經分析過,在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下,影響消費的關鍵因素比過去複雜。地緣政治摩擦加劇對中國的消費環境和消費需求有一定影響;疫情衝擊對國內消費市場造成了明顯的階段性影響,餐飲、旅遊、酒店等行業受創頗深;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客觀上使得中國的消費需求向「基本消費」轉移,減少了其他消費。還要指出的是,在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國內失業率有升高的壓力,人們的收入增長預期大受抑制,甚至出現收入減少,這些變化都會影響消費的增長。

    分析消費的變化可以依據各種數據,通過模型計算來定量研究消費的變化。不過,安邦研究人員認為,研究真實世界的經濟變化並非只此一途,在持續追蹤研究的模式之下,我們從消費的表現中,能夠比較準確地捕捉到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信號。通過跟蹤研究同樣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進入下行壓力加大的軌道,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變化造成了「干擾」,不過這種干擾並非全是壞事,全球和中國共同擴張信用帶來的流動性過剩,不僅對主要資本市場的反彈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還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了經濟恢復。這也說明一點,中國經濟復甦如果出現問題,一定有重要的內部固有的原因。

    我們注意到,在討論當前和今後的中國經濟時,部分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移,消費已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如果投資和出口不行,我們還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來支持中國經濟。不過,正如我們反覆強調,中國不會從「生產型社會」一下子就切換到「消費型社會」,在生產型社會中,生產的疲弱會直接影響到消費。另外,「消費型社會」不能在生產製造普遍疲弱、經濟增速明顯下滑時再建設,而應該在經濟向上較快發展時就要着手準備。更客觀地看,消費不是一個臨時拿來救急的工具,它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一種結果,同時,消費的發展又能帶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觀察當前中國經濟的真實發展,我們還要注意到,當前國內企業發展的處境普遍不好,再加上去年以來的各種政策整頓與規範行動,在客觀上造成了市場動盪,將會在短期內推升失業率,或者降低就業質量(就業的同時收入降低),這都會影響消費的恢復。

    最終分析結論:

    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的重要窗口,8月份消費增速大幅放緩,顯示出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從市場角度看,對中國經濟今年以及明年的復甦情況,仍應該持謹慎的看法。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