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偉大的企業都是生於危機

    偉大的企業都是生於危機

    9月16日,提出「六個錢包買房」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一場論壇上說:「過去企業在市場較好的時候,賺了一些錢,就以為自己可以呼風喚雨,可以用高槓杆進行急速擴張。對市場沒有一種敬畏之心,產生很多問題。」

    新聞界早年有學者對即將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寫新聞報道的學生們,提出一個觀點:在別人悲觀失望的時候,要給予他希望;在別人頭腦發熱的時候,要給他一盆涼水。

    對於當前中國房地產企業普遍出現的困難,批評它們沒有敬畏之心,肯定是正確的。但也不能說不是廢話。因為,大多數人在企業高歌猛進的時候,送上的都是鮮花與掌聲,是無限的讚譽。這也導致了一個怪現象:說真話的媒體和記者,在幾乎所有人頭腦發熱的時候,審視出了企業有如遇到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並及時發出警報,這反而會遭到「挨磚」譴責和潑髒水。

    科學上有個名詞,叫「不確定性原理」,做企業的人,除了投入、產出、盈利,更應該對不確定性有更多的認識,在這種認識和過程中,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例如,去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例如,7月暴發的鄭州洪災,讓包括建業集團在內的一批企業在市場和融資的調控之外,遭遇了更多的危機。

    這些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危機,無論如何,企業都會遭受損失。問題是,我們能指責疫情和水災麼?顯然是不能。我們的先人也是從不可測的一場接一場的危機中走過來,還精闢地總結出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歷史經驗。

    對於企業,不是在危機至眼前的時候,你有多好多大的能力,重要的反而是如何在平時就創造條件把可能的危機化解掉。向死而生的精神,也是商業的一種哲學。

    過去的10年,在規模為王的旗幟之下,很多房地產企業都在學習華為的「狼性」,大幹快上,可以說狼性十足。任正非是企業家學習的一個榜樣,他確實說過:企業壯大要有狼的特性。但是,任正非也說過:每天思考失敗,危機隨時都在。

    就是這種每天都帶着希望和危機上路的精神,就是時時刻刻在一個危機接一個危機的衝擊中,華為走到了今天,那些殺不死它的終讓它更強大。

    我們多年以來的觀察,最具危機意識的頭部房企領導人中,非鬱亮莫屬。很多人都記得2015年他說過的一句話:我是貓頭鷹的管理性格,一隻眼睛看機會,一隻眼睛看風險。往前20年,鬱亮說過「不透支」的企業管理觀點。目前萬科的負債率在房地產企業裏屬於最低,並非是一時之舉,而是貫穿了公司誕生以來的一個個周期。

    其實,對這些優秀企業及其領導人,我們長年以來都做過深刻的剖析報道,不能不遺憾地說,在房地產同仁為行業紅利每天如過年的日子,難以聽得進理性的聲音。

    在現實中,很多企業還是過於注重危機爆發後的事後處理,鮮少關注危機信號的日常管理分析和預警反應,對既往危機案例的總結覆盤則更是少之又少。後二者恰恰才是危機管理的本質和終極追求。我們以為,這是房地產企業管理層需要重新認識的重大商業哲學。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