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Taper即將落地,加息還看就業,美聯儲究竟是鷹是鴿?

    Taper即將落地,加息還看就業,美聯儲究竟是鷹是鴿?

    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兩點,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最新利率決議,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在0%-0.25%不變,維持每月1200億美元資產購買計劃不變,直至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美聯儲近幾個月持續溝通下,市場對此已有預期。決議公布後,美股三大指數短線衝高回落,截至收盤,美國三大股指均上漲約1%;現貨黃金短線上衝1790美元后回落。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通脹高企是暫時的,並且對美國勞動力市場改善持樂觀態度。他甚至直言,縮減購債「最早可能11月FOMC會上宣佈」,但也不排除等待更長時間的可能性。

    市場一致關注的加息問題仍懸而未決,但本次會議公布的點陣圖顯示,同意2022年加息的委員比6月的7位增加了2位,至此,已有半數官員預計2022年可能加息;認為2023年還將維持近零利率水平不變的委員只有1位。

    (美聯儲)

    鮑威爾「鷹」姿勃勃,Taper指日可待

    FOMC公布的政策聲明顯示,「如果進展與預期大致一致,FOMC判斷,資產購買步伐可能很快就會放緩。」但FOMC在聲明中並未說明具體時間。不過,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環節,主席鮑威爾表示,「只要經濟復甦仍處於正軌,美聯儲『可能最早在下次政策會議上宣佈縮減購債』,並在2022年年中之前完成這一過程。」

    對於其早先所言的觸發Taper所需的「進一步實質性進展」,鮑威爾稱,就業已經幾乎取得了Taper所需的「進一步實質性進展」。

    市場評價稱,「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收到的最強有力的指引,而且這是一個鷹派的意外」,因為鮑威爾的預期比FOMC聲明更為強硬和明確,特別是與傑克遜霍爾年會時相比。

    之所以如此,鮑威爾表示,taper在美聯儲內部得到「廣泛支持」,有些委員甚至認為應該更快地縮減購債。鮑威爾稱,資產購買對於經濟復甦並不是無用,而是用處不如疫情初起時那麼大了。

    鑑於美聯儲下次FOMC會議將在將於11月2-3日舉行。有國外分析師推測,美聯儲或許將從12月左右開始每月縮減150億美元。

    疫情因素導致經濟預期下調

    除了公布點陣圖,本次會議還公布了美聯儲最新一期的經濟展望。與6月議息會議相比,本次會議中美聯儲大幅下調了年內經濟增速(從7.0%下調至5.9%),同時上調了今年的PCE通脹(從3.4%上調至4.2%)。

    (美聯儲)

    究其原因,疫情仍是罪魁禍首。政策聲明顯示,「經濟發展路徑繼續取決於疫情的發展。疫苗接種的進展可能會繼續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但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猶在。」

    目前,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數已從8月初約10萬水平增至近期的約15萬,死亡病例也明顯上升。受此影響,密歇根大學公布的8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當月美國外出就餐和機場人流也有所下滑,凸顯民眾更趨謹慎。9月初公布的8月非農數據爆冷,也與此直接相關。多家研究機構都因此下調了三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預期。

    但與6月的展望對比,美聯儲上調了明後兩年的經濟增速(2022年,3.3%→3.8%,2023年2.4%→2.5%),說明美聯儲對於明年及後年的經濟前景更為樂觀,並顯示出美聯儲對於疫情影響的看法,即疫情雖可能影響復甦的節奏,但並不會改變復甦的結果。

    觸發加息的實質性進展看就業

    與鮑威爾對於Taper的明確表態不同,鮑威爾對於加息問題仍然模稜兩可。鮑威爾重申,縮減購債的時點和步伐與加息時點無關,「加息需要滿足的條件與縮減購債不同,更為嚴格」。

    鮑威爾對加息問題的回應,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通脹目標已達標(當然前提是通脹仍然維持在達標水平),勞動力市場未達標。

    鮑威爾的心病是勞動力市場供求失衡的結構性問題。

    有學者研究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其嚴重性堪比5%的總體失業率。據美國勞工部數據,目前全美勞動力市場有1000萬個職位空缺,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但仍有超過840萬的失業者正在積極尋找工作。一方面是空缺崗位多,一方面企業卻招不到人,美國就業市場的表現顯然不能令美聯儲滿意。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021年第三季度得到的數據顯示,美國有近1/3的小企業主表示,他們公司空缺的職位至少3個月都無法填補。例如,商業服務領域有180萬個職位空缺,而最近在該領域工作的人還不到92.5萬人;酒店業、零售業、批發貿易業和教育、醫療服務領域也存在着類似的不匹配;教育和醫療服務領域存在170萬個職位空缺,但目前只有110萬名勞動者在崗。

    除了供需失衡,結構性問題還表現在失業的群體性差異上,具體體現在族裔差異、受教育程度差異、年齡差異等方面。可以說,美國勞動力市場不均衡的K型復甦就是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絆腳石。

    因此,「美聯儲現階段側重於何時開始taper,尚未就資產負債表的更長周期解決方案做決定」,鮑威爾稱。這也被一些人士理解為偏鴿派。

    顯然,未來在通脹依然高企的前提下,美聯儲加息與否取決於就業市場,主要就看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能否好轉。然而這並非易事。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乃是沉痾舊疾。2008年金融危機就曾衝擊美國勞動力市場,與本次疫情帶來的衝擊相似,其同樣表現為空缺職位招聘人數不足。

    據國金證券去年11月的研究,疫情爆發後,用以分析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問題的貝弗裏奇曲線(Beveridge Curve)整體右移,反映出:1)勞動力市場錯配加劇;2)距離勞動力市場復甦仍然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就是永久失業率上行,以及薪資和就業水平的背離。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就業成本指數顯示,美國總體薪酬正以2006年以來最快速度上漲。

    至於這一情況能否緩解,就看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了。對於國內經濟來說,隨着美聯儲Taper的漸行漸近,中國核心資產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但鑑於美聯儲充分的溝通指引,預計市場將會提前消化預期,而且當前中美經濟聯動力量遠遠弱於以前,真正需要關注的可能是貿易和大宗商品價格方面。無論如何,未來都還須密切關注美國通脹以及就業市場走勢變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