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VC透露:一堆創業者正學歷造假

    VC透露:一堆創業者正學歷造假

    中科大的一篇打假公告,揭開了「神童創業者」的真實面目。

    近日,中科大校友會發文指出,莫比嗨客CEO劉端陽自稱「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其實是冒充,甚至連他之後的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的碩博士求學經歷也涉嫌造假。

    事件已經發酵數日,但截至鉛筆道發稿,劉端陽及莫比嗨客官方仍未就該事件做出公開回應。

    實際上,據鉛筆道採訪發現,各式各樣的學歷造假在業內屢見不鮮。

    有的創業者只是去知名大學讀了個夜校、函授或者進行了一次短期交流、培訓,抑或是已經肄業,就會在公開場合自稱「哈佛校友」「哥大學姐」;

    有些人在知名大廠或者大廠大外包公司工作個一年半載,就說自己有着多年的大廠工作經驗與積累。有的甚至只是一個項目的參與者,卻把自己美化成項目的負責人;

    更有甚者,一些有過P2P、虛擬幣、校園貸行業經歷的創業者回過頭來將這些經歷視為「黑歷史」,想盡辦法把這些經歷從自己的履歷中抹去,企圖瞞天過海。

    ……

    知名VC機構喜歡從名校校友群中、大廠離職群中尋找投資標的習慣由來已久,所以很多創業者也希望投機一把,通過背景造假增加自己的勝算。

    一位投資人對鉛筆道則表示,本質上,無論學歷、從業經歷、產品還是數據,造假源於創業者的焦慮與底氣不足。拿一個企業的融資來說,創始人的學歷等背景其實並不能代表他一定就能成事,但它確實是一塊最直接的「敲門磚」。

    但無論是什麼時候,好的創業者與項目從來不缺資本與發展機會,資本是跟着創業者走的。在投資人看來,「拿到融資並不等於創業成功,創業是一場長跑,只要出發的方向是正確的,對的人去做對的事情,總能接近終點。」

    「神童創業」故事破滅

    除了科學界外,創投圈也是一片適合「神童」們施展才能的熱土。

    比如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創業明星就有前百度總裁張亞勤、百度老闆娘馬東敏、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蘭亭集勢創始人郭去疾……

    「神童」創業本是一段佳話,但若是身份被打假就成了鬧劇。近日,「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以下簡稱:中科大校友會)通過官方微信平台,發文《冒牌神童劉端陽,AI「神棍」的傳奇騙術》。

    文章直接指出,莫比嗨客CEO劉端陽四處以中科大少年班校友身份,公開出席各大活動。但各方調查證實,劉端陽並未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連他之後的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的碩博士求學經歷也涉嫌造假。

    一時間,獲得多個創業大賽獎項,順利完成數輪融資,並宣佈與多地政府展開合作的莫比嗨客及公司CEO劉端陽本人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媒體報道,有莫比嗨客員工表示,「網絡報道對『劉端陽中科大少年班學歷』的質疑,公司內部已經知曉,深圳總部正在處理此事件,一切以深圳總部回應為準,蘇州部不予評價。」

    但過了數日,截至鉛筆道發稿,劉端陽及莫比嗨客官方仍並未就該事件做出公開回應。

    實際上,在創投圈中學歷造假的事件並不少見。

    在劉端陽之前,有一位更有名的人物,唐駿。唐駿被稱為「打工皇帝」,曾經當過微軟中國區總裁、盛大網絡總裁,新華都集團總裁。他自稱自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但後來被人揭穿實際上是西太平洋大學博士,二者可謂天差地別。

    投資人潘岳(化名)告訴鉛筆道,他遇到過有的創業者只是去上了個夜校、函授,都敢聲稱自己是畢業於某某知名大學。

    更常見的一種現象是,有些創業者將短期交流生經歷當作正式學歷去傳揚。比如之前某位教育行業的創業者曾在媒體報道中稱畢業於哈佛大學,但實際上只是作為交換生前往哈佛大學短期學習。公司對其公開的背景履歷介紹中,也喜歡將其真正的教育經歷放在後面不明顯的位置,強調去哈佛的經歷,還在媒體報道中給她包裝了一個「哈佛學姐」的名號。

    潘岳認為,創業公司PR部門在包裝創始人和團隊的過程中,實際上很多都會有一些誇大。「感覺這種現狀也與社會環境和創投環境有關,整個大環境崇尚高大上,每天都能看到某海歸、某高管、某博士融到幾千萬的新聞,大家當然就往這個上面靠。」

    創投圈「造假大全」

    「實際上,學歷造假只是創投圈最常見的造假行為之一。」投資人劉華(化名)對說道,多年的投資生涯裏,他見慣了各種各樣的「欺騙」。

    比如創業者的從業經歷。凡是BAT、美團、字節等大廠出身的創業者都更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所以創業者就儘量將自己的身份往BAT靠攏,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團隊有着媲美這些大廠的技術與經驗。

    「或者有些人在知名大廠工作了一年半載,就說自己有着多年的工作經驗與積累,一個項目的參與者被美化成項目的負責人,做產品維護的把自己美化成做產品研發的。」劉華表示,這種「造假」就更為常見。

    他介紹,尤其教育行業是極為重視創業者的學歷與從業經歷的,所以很多機構為博生源作假從來就不是新鮮事。他此前接觸但沒有投資的一家留學機構就被曝光創始人造假,創始人只是去相關海外名校舉辦一場商業的講座就被包裝成該校教授。

    除了在學歷上做手腳,有的創業者也想在履歷方面瞞天過海。

    可能很多媒體都經歷過這種「奇葩事件」。有些當年主動聯繫媒體報道自己項目的創業者,很多年後可能在融資時覺得報道中有不利於創始人自身或者公司形象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比較敏感的從業經歷。有過P2P、區塊鏈、校園貸行業經歷的創業者則是「其中翹楚」,企圖隱瞞掉對自己這些不「光彩」的從業經歷。

    遇到這些問題時,有的公司會與媒體通過一些渠道友好協商。有的公司則簡單粗暴,直接向媒體發一份律師函,說媒體侵犯了他們老闆的肖像權和隱私權,要求刪除稿件並道歉,其實目的是想刪除稿件中對公司不利的創始人過往從業訊息。更誇張的,有的公司則會在各種平台投訴,宣稱媒體沒有獲得當事人許可擅自發布與其有關的內容,侵犯其利益。

    細問之後,這些創始人希望刪除過往履歷的理由無非是,「我們新的項目正在融資階段,不想讓外界知道我們公司曾經做過這種項目,或者讓外界知道我們的團隊中有人曾經參與過相關項目,會影響公司的盡調。」這些過往經歷在他們看來,就是不光彩的或者失敗的「黑歷史」。

    除履歷造假外,創業公司常見的還有產品或者數據造假。

    三年前,紅芯瀏覽器剛拿下2.5億元融資就陷入「打假門」。被曝光紅芯瀏覽器實際上是基於谷歌瀏覽器Chromium內核進行開發,並非宣傳中所謂的「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

    紅芯事件可以歸類於虛假與誇大宣傳,有些創業者則是赤裸裸的欺騙。比如被盛讚為「女喬布斯」,但卻騙了美國創投圈的Elizabeth Holmes。她發明的一款號稱能「滴血驗癌」的設備——號稱只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檢測240種醫學指標,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實際只是場騙局。

    在網路時代,數據漂亮與否是衡定項目成績的一個關鍵維度,這就導致另一種造假行為出現——數據造假。

    「不過這些行為大多出現在雙創最火熱的年代,現在都收斂了很多。」投資人劉華說道。

    在2015年前後,除了創業者外也有大量的新手投資人進入VC圈,並不是所有的VC真正懂行業,所以看項目的數據與業績就成為他們下決策的主要依據,而一些項目就懷着僥倖的心理做出一份數據表格希望能矇混過關。

    「我們就碰到很多次創業項目在日活、在線用户數轉化率等數據全造假的情況。」很多創業者說自己的下載量達到幾十萬,但轉化到真正的激活用户的話可能就壓縮了10倍。

    很多創業者還會不自覺地誇大一些企業自身的情況,但其實有些造假通過技術手段是清晰可辨的。

    直至今日,有些現象依然沒有根絕,就比如誇大融資金額,數百萬變千萬,近億變上億。

    實際上,虛報融資難以停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其成為創業公司打擊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比如兩個相似項目相繼完成融資,金額本質差不多。但A項目就要等到B項目宣佈完成數千萬融資元后在官宣,金額也變成近億元。這樣就會給外界一種他不如我的錯覺。」這位投資人說道。

    創業是一場長跑

    「本質上,無論學歷、從業經歷、產品還是數據,造假源於創業者的焦慮與底氣不足。」潘岳對鉛筆道表示。

    創業維艱,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曾說,「創業3年的公司,93%會死掉,活下來的只有7%。」毫不誇張地講,大批優秀的人才都擠在創業這條路上,幾乎所有的行業和賽道都到了刺刀見紅的程度,即便是生物科學、半導體、航空航天等「准入門檻極高」的技術驅動類賽道上,也都是創業者,所有人都想成為那個倖存者。

    一個現實是,學歷等背景並不能代表一定就能成事,但它是一塊最直接的「敲門磚」。潘岳對鉛筆道表示,若是相似的兩個項目擺在他眼前,肯定會優先選擇名校畢業的創業者,哪怕這位創業者在有些方面做得稍微差一點,投資的抉擇也是這樣。

    投資人做出這樣的選擇看起來理所應當。因為大多數人都會相信,名校代表着高智商,名校代表着豪華社交圈,名校代表着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而這些都是對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助力。很多早期機構選擇投資先投人,原因也正在於此。

    毋庸置疑的是,現在創業的門檻似乎跟原來不一樣了,如今的創投圈更加「冷靜與理智」。投資人並不缺錢,但對項目的選擇和判斷更專業,對創業者的綜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現在是一個精英創業的年代,是科學家創業的時代。」此前有一位早期投資大佬如是說道。

    確實如此,曾幾何時,創投圈還有草根創業者的一片天地,但現在精英創業的氣氛愈發濃厚。從每天見諸媒體的融資報道中也可見一斑,創業者的背景很多都是名校博士、大學教授、海歸精英、大廠高管、創業明星等。小鎮青年創業者,越來越少地出現在這個圈子中。

    一位211院校畢業創業者對鉛筆道表示,現在出去路演或者與人交流,都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母校。「之前參加過一場路演,發現上台演講的創業者不是清北復交,就是麻省、斯坦福等國際名校,至於學歷,將近一半都是博士,像我們這種創業者連站在台上供人『挑選』的機會有沒有。」

    當然,焦慮不應該成為造假的理由。

    在潘岳看來,短時間內無法提升自己背景的時候,創業者們不如好好思考商業的本質、沉下心打磨自己的產品、用心去了解用户的需求。

    無論是什麼時候,好的創業者從來不愁錢、從來不缺資本,資本是跟着創業者走的。「拿到融資並不等於船創業成功,創業是一場長跑,只要出發的方向是正確的,對的人去做對的事情,總能接近終點。」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