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地產大佬的互金往事

    地產大佬的互金往事

    地產大佬都有個金融夢。

    這場大夢因為網路金融的興起而到達巔峰。

    2015年前後,在國內最大的50家房企中,大概有一半搞起了網路金融。

    除了行事高調的恒大、萬達,還包括萬科、碧桂園、綠地、金地、佳兆業等知名開發商。

    他們的蹦躂並沒有太久,在互金整治的時代洪流中,很快偃旗息鼓,或者在改頭換面之後繼續作妖,最終無法挽回。

    諸如恒大。

    1

    恒大金融的第一次亮相併不光彩。

    2015年11月21日晚,在天河體育中心,廣州恒大以1-0戰勝阿赫利,再次奪得亞冠冠軍。這一夜,作為恒大隊的贊助商,本該是大贏家的東風日產卻氣到吐血。

    原來,恒大集團在當晚的比賽中強行毀約,無視贊助合同約定,將球衣胸前廣告換成了「恒大人壽」。

    這算是恒大金融集團的首秀。除了剛剛拿下的保險牌照,恒大集團不久後又耗資100多億成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將銀行牌照攬入懷中。許家印還親自出任了恒大金融集團董事長。

    彼時正值「金元足球」巔峰期,也是網路金融的「盛世」。2016年3月16日,在廣州恒大主場對陣日本浦和紅鑽的亞冠比賽中,「恒大金服」橫空出世。

    第二天上午,恒大集團在恒大中心舉行恒大金服上線發布會:「作為網路金融平台,恒大金服將助力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發展。」同一時間,恒大金服的廣告在微博、地鐵和樓宇粉墨登場。

    上線當天,時任恒大集團副總裁、網路集團董事長劉永灼表示,「恒大金服有資產近7000億元的恒大集團擔保,彰顯恒大的實力和信心。」他還說,恒大金服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不做資金池、不自融」。

    滑稽的是,沒過幾天,恒大金服就因為涉嫌自擔保、自融問題登上了財經頭條。諸如在上線初期的"恆耀安益32期3號"項目中,從借款方、中介平台到擔保公司均為恒大系機構。

    在當時的環境下,以恒大高舉高打的本事,這些負面並沒有掀起太大波瀾。2016年8月,恒大方面公布,恒大金服累計註冊用户已達近千萬,交易人數達37萬,總交易量超88.9億元。

    好景不長,隨着互金專項整治癒演愈烈,監管環境急轉直下,此後恒大金服悄悄更名為「恒大財富」,脱去網路金融的外衣,扯起了財富管理的大旗。

    這場一開始就是違法、違規的金融遊戲,終究不可能善終。隨着近期恒大集團的危機全面爆發,恒大財富深陷兑付泥潭,資金窟窿高達400億元。

    「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恒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9月10日,許家印在恒大財富專題會上表態稱,要確保所有到期的財富產品儘早全部兑付。

    頗為諷刺的是,那支令恒大金服聲名大噪、曾兩度問鼎亞洲冠軍的恒大足球隊,眼下正面臨解散危機。

    2

    想當年,萬達玩互金也是狠角色。

    萬達切入網路金融的第一炮,是以所謂的地產眾籌的名義打響的,並且創下了兩周內募資100億元的記錄。

    2015年6月,在萬達將支付公司快錢收入囊中之後不久,正式啟動網路金融業務,推出首個商業地產眾籌項目「穩賺1號」。

    作為萬達網路金融的首發產品,「穩賺1號」以萬達廣場為基礎,募集資金直接投向各地萬達廣場建設,投資人則獲得這些廣場的收益權,預期合計年化收益率可達12%以上。

    「穩賺1號」起始投資金額僅為1000元。萬達聲稱,此舉革命性地拉低了傳統商業地產的投資門檻,使廣大普通投資者也能輕鬆擁有優質物業,與商業地產龍頭企業共同分享豐厚的投資回報。

    一個明顯不合規、面向公眾的集資項目,居然被包裝為所謂的地產眾籌,甚至還蹭上了普惠金融的概念。

    據稱,上市僅3天,「穩賺1號」就完成50億元發行計劃,創造了全球眾籌行業的新紀錄;在首期眾籌50億元中,有5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其餘45億元面向機構投資者,均在短時間內被搶光。

    萬達官方新聞稿還提到,「一些沒有能夠搶到額度的投資機構,甚至已經將電話直接打到萬達集團高管那裏,催促推出後續產品……因為需求太大,第二個50億元眾籌項目將於兩周內發行。」

    隨着第一炮順利打響,萬達金融浮出水面,涵蓋銀行、保險、證券、支付等。王健林稱,萬達金融不搞傳統模式,而是利用萬達獨有優勢,創新模式,做真正的「網路+」金融。

    王健林還說,「將來文化集團的總市值和收入跟萬達商業有得一比,甚至有超過可能,但我認為萬達金融將來比這兩家都大。」

    在鼓搗金融的同時,彼時的萬達還打算在電商領域大幹一場——與百度、騰訊合資成立了電商公司,王健林提出的小目標是「幾年後將有幾億活躍會員,幾十萬連鎖商家」。

    後面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以2017年那場總金額600多億的資產大甩賣為標誌,萬達集團走下神壇,萬達金融也進入低潮。

    2019年初,萬達金融集團在出售及擬出售多項資產後,更名為萬達投資集團。2021年初,萬達旗下電商平台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註銷。

    3

    恒大與萬達,是那個癲狂年代的縮影。

    從公開數據來看,一度涉足網路金融的房地產開發商超過50家,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知名大企業,還包括萬科、碧桂園、綠地、金地、佳兆業等。

    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2013年8月,花樣年上線P2P平台「錢生花」;2014年9月,寶能旗下「廣金所」上線;2015年3月,格力地產成立P2P平台「海控金融」;2015年5月,綠地金服成立;2015年9月,佳兆業金服成立;2016年5月,金地上線網路金融平台「家家盈」;2016年6月,碧桂園上線網路金融平台「碧有信」。

    其中,綠地金服聲稱,「P2P僅是我們業務的一部分,而是要打造金融產業生態圈。」該公司提出了三年發展目標:平台交易量突破1000億,註冊用户突破300萬,打通500個社區。

    碧有信自稱定位為社區金融服務平台,瞄準碧桂園集團300萬業主與近8萬名員工,根據其需求提供金融服務。

    萬科的入場姍姍來遲:2016年8月,鵬金所宣佈獲得萬科3億元增資入股,由此成為萬科旗下地產供應鏈金融平台;同時萬科高管祝九勝出任鵬金所董事長兼總經理——也就是如今的萬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與恒大金服類似,無論打着什麼幌子,這些平台基本逃不掉自融、自擔保的嫌疑。畢竟,房地產本來就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且長期受到諸多融資限制。

    除了自建平台,房企的跨界合作也是層出不窮。僅在2015年,萬科聯姻平安、民生與騰訊,打造了「購房寶」、「萬民寶」及「萬科理財通」;綠地聯手螞蟻金服和陸金所,啟動網路房地產金融產品「綠地地產寶」;旭輝聯合拓之林公司推出「旭財寶」;華遠地產和諾亞員工寶發起房地產眾籌合作項目……

    回過頭看,那幾年的金融領域,彷彿是一片可以肆意馳騁的草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玩家進場,沒有規則,沒有底線。

    這一切在2017年7月迎來暴擊。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最高層嚴厲提出:增強金融監管協調的權威性有效性,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

    一個強監管時代降臨了。

    4

    作為曾經的互金明珠,屬於P2P的命運是消亡。

    今年1月15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公開宣佈,2020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P2P平台已全部清零。

    最終,上萬家P2P平台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留下了數千億爛攤子。絕大多數平台的死掉都是必然,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瞎搞,甚至本身就是龐氏騙局。

    P2P的大崩塌,始於2018年的P2P爆雷潮。那年夏天倒掉的平台,大概500多家平台,全年下來差不多1000家。

    在這場爆雷潮中,總部位於杭州的問題平台最多,來自全國的眾多投資人湧向了這個「網路之都」。

    為什麼是杭州?從合規程度來說,杭州的平台整體表現應該好於行業平均。許多分析者將導火索指向了樓市。

    2018年4月,杭州發布《關於實施商品住房公證搖號公開銷售工作的通知》,從此搖號買房正式被引入杭州,「千人排隊,萬人搖號」成為常態。而規模龐大的凍資需求,導致杭州P2P行業陷入流動性危機,最終引發爆雷潮。

    據媒體報道,在當年6月21日這一天,杭州涉及到資金凍結的搖號樓盤,共計有24個之多,涉及資金超過700億元。

    中金公司當時的研究報告指出,「近期杭州P2P風險集中爆發,因為杭州是房地產市場與P2P緊密相連的典型。」

    砍向P2P的第一把大刀,居然是樓市。

    歷史就是如此迷人。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