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香港商界大佬的後代們,正在集體轉向

    香港商界大佬的後代們,正在集體轉向

    這個國慶,是香港歷史上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連接發生的兩件大事,表明香港商界正在發生非常微妙的變化。

    近年來,港澳地區的幾大家族陸續進入新舊更替。

    父輩大佬們揹負着「別讓他們跑了」的罵名退出歷史舞台,而新登場的接班人則開始集中展現出了大局意識。

    在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中,這些超級富二代、富三代表現出了與父輩截然不同的一面。

    香港真的要大變天了。

    01

    第一件大事發生在內地。

    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中,有一個處於第二梯隊的選手威馬,掉隊許久了。我在廣州路面上,可能平均每看到5輛小鵬,才能見到一兩輛威馬。

    不過前幾天它搞D1輪融資,在業內引起了意外的關注。

    看看人家的宣傳海報,發現什麼端倪沒有?

    (威馬汽車宣傳海報)

    領投方中,出現了兩家香港公司的身影——電訊盈科和信德集團。

    港資進入內地並不稀奇,關鍵在於這兩家公司的背景。

    沒有關注香港新聞的人可能不知道,信德集團是何鴻燊家族的核心資產,成立的歲數比我還大。

    1972年,何鴻燊創辦了這家企業,來年就在他的運作下奔赴香港證交所上市了。速度之快可謂神奇。

    作為賭王接班人培養的何超瓊,33歲便進入信德集團。2012年,這位大女兒以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的身份,登頂香港女首富。

    其283億港元身價,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名第12名。

    老爺子去世之前,信德集團一直紮根於地產、運輸、酒店及消閒領域。就算投資板塊也是圍繞這些核心業務展開,比如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啟德郵輪碼頭等。

    這些投資的去向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了。對於製造業,那是相當的陌生,更別提高精尖產業了。

    這不怪何鴻燊。

    博彩業簡直就是印鈔機,開個賭場就相當於一堆富豪輪流開着直升飛機在你家的客廳撒錢。賭王費那麼多勁幹嘛?躺平就不香嗎。

    賭王走後,大女兒成了何氏家族這艘巨輪上的掌舵人。

    但是時代在變,大環境在變,全中國都在講「共同富裕」,在講產業升級擺脱美國卡脖子的困境。她的思慮不得不比前人更深。

    如今信德集團畫風突變,一反常態入股威馬拿下2%的股份。背後肯定離不開何超瓊的意志。

    雖然威馬汽車已經掉隊,但第一梯隊的蔚來、小鵬、理想早已上市,沒有信德的立足之地,威馬還算是不錯的標的。

    目前它距離IPO僅剩下臨門一腳了。等回頭上市敲鐘,信德集團便能在資本市場的槓桿效應中獲得可觀的財務回報。

    真是亦可賽艇。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全力押注的賽道,也是中國願意大力補貼扶一程的先進工業。

    信德投資威馬,當然無法完全歸之於何氏家族開始識大體的信號,但這輪領投,無形當中確實也在推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長,可謂一石二鳥。

    我們資本家的眼裏不只是利益,還有情懷。

    02

    種種跡象表明,香港澳門兩大超級家族的二代們,開始走上了與長輩不一樣的道路。

    威馬的領投方還有李澤楷一手創建的電訊盈科,其手法跟慈父甚為不同。

    李超人早年從輕工業起家成為塑料花大王,但後續他所開闢的商業帝國缺乏製造業的「基因」,浸淫於房地產、零售、公用事業等沒有科技含量的產業。

    自2013年起,李氏家族拋擲內地和香港,將資產轉移到歐洲。一開始外界還覺得他老眼昏花,因為大陸樓市很快就迎來一輪瘋狂,一二線翻倍,三四線棚改,深圳上海等地的房價宇宙第一。

    但很快,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不賺最後一塊銅板」。

    短短几年時間,房住不炒就將樓市踢出黃金時代,房地產開發商全面退出中國前十大富豪。不得不說,李超人的嗅覺確實非常敏鋭。

    不過,李嘉誠套現出來的天量資金,並沒有投入中國內地最渴望突破的領域:晶片、人工智能,醫藥健康……

    反而延續了在香港的傳統做法,持續加倉歐洲的基礎設施,電網、水務、電信等半壟斷行業。這些公共事業跟內地房地產一樣,需要跟政治打交道。但只要你拿到門票,回報率就非常穩定。

    在李超人的帶領下,李氏家族十分熱衷於半壟斷性行業。

    之前少有的進軍新能源汽車也是相似的打法。

    2010年,李嘉誠曾入股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並多次增持至第三大股東。後來,這家公司將瀕臨破產的杭州長江客車廠重組為長江汽車,重心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市場——新能源商用車,也就是電動巴士和公交車。

    這個打法一開始是順風順水的。

    長江汽車的第二大股東北京紫荊聚龍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本身就有着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的背景。

    除了源源不斷的政府補貼,還能做些體制內的生意,把產品賣給國有公交公司,或者用於政府接待等。

    後來補貼滑坡之後,沒有競爭優勢可言的長江汽車,資金鍊很快就斷裂了。7年燒光51個億,「李嘉誠造車」宣告失敗。

    如今,李澤楷投資的威馬,處於廝殺十分激烈的乘用小轎車領域,舉目四望一片紅海。想要突圍,只能不斷的融資研發。

    當然,相比商用車來說,乘用車的技術難度也更加高階,對於推動電控、電機、動力電池等配套產業升級的效果更明顯。

    近年來香港風起雲湧,李澤楷想要將龐大的家族事業做成百年傳奇,自然無法像過去那樣,當一名大國製造業崛起的局外人。

    父親李嘉誠作為旁觀者被罵的有多慘,兒子李澤楷主動接近中國製造2025計劃之歷史進程的理由,就有多充分。

    風起於青萍之末。

    浪起於微瀾之間。

    李澤楷和何超瓊這一次的「北上」,或許僅僅是個開始。

    03

    第二件大事發生在香港。

    縱觀珠三角東岸,從廣州一路南下,經東莞、深圳再到香港,短短一百公里的行程中盤踞着三座全球一線城市,一座二線城市。

    這樣的格局,放全球來講都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這條連綿發展的城市走廊,卻在香港北部出現了斷裂帶。

    香港最精華的部分都集中在了九龍及以南的地區,北部有大片大片未經開發的農地。

    為了融入粵港澳灣區發展的大局,林鄭月娥幾天前推出了「北部都會區」計劃。

    在我看來,這個策略可謂石破天驚,充滿了野心。

    簡單言之,就是香港政府想要將這裏打造成國際科創中心,媲美南部維港都會區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舉扭轉香港維持了上百年的南強北弱之格局。

    怎麼弄?

    把佔地300平方公里的元朗區和北區全部囊括進來,打造一條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推動再工業化。

    這裏與深圳進行鐵路連接,深度融合,將各類資源和生產要素導進來,合作發展科創產業,進而形成「香港硅谷」。

    為此,香港政府將在新界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住宅單位約16.5萬至18.6萬個。

    加之已有的存量和正在發展中的項目,整個北部都會區全部完成後,預估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並提供65萬個職位。

    香港不是很「缺地」嗎?新增用地從哪裏來呢?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的豪門家族了。

    首先。四大家族在新界擁有1000公頃左右的農地。其中恆基兆業擁有約418公頃農地,佔比約45%,儲備為四大地產商之首。

    新鴻基288公頃,佔約30%。

    新世界157.9公頃,佔約16%。

    長實83.6公頃,佔約9%。

    早在2020年5月,特區政府為改善住宅緊張問題,啟動了「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地產商可以交出私人農地,政府為其改劃用途建設高密度住宅,新增的樓面撥出七成給特區政府蓋公屋。

    想法是好的。但尷尬的是,大佬們的觀望情緒很濃。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乏人問津,土地共享辦事處未收到任何正式申請。

    不過,隨着反壟斷的深入,內地全面吹響了第三次分配的號角,首富馬雲跌落神壇,年輕人們紛紛捧起毛選。

    香港的豪門們再也坐不住了。

    今年7月份,新鴻基、恆基兆業、南豐集團、新世界彷彿像是提前約好似的,紛紛在同一個時期集中入場,向特區政府提交申請

    林鄭月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透露,「近幾年地產商比較願意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包括通過土地共享計劃,利用開發商持有的土地以七三公私營比例建屋,多建公營房屋。」

    此外,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中,逾一半的土地是由地產商借出。

    其次。根據香港法律中的《收回土地條例》,政府做出一定補償後,可以收回一些土地作公共用途。之前有一些機構就呼籲特區政府要大力推行這把尚方寶劍,讓劏房退出歷史舞台。

    難度在於,它可能會引起與房地產商的無止境訴訟中。因為香港奉行英美法系,是一個特別講究保護私有產權的地方。開發商一定要心甘情願,事情才好辦。

    從2014-2019五年間,香港只收回20公頃。

    但是近來似乎進展相當順利。過去兩年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就收回90公頃新界土地,「我們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預計其中400多公頃會在未來五年收回。」

    四大家族是做出了一定貢獻的。

    作為回報,有媒體預測四大發展商各自可得最多50億至70億元的賠償。

    04

    在香港四大家族中,現年42歲的鄭志剛,可能是最早行動的年輕一代。

    上世紀80年代,爺爺鄭裕彤一度退休,把一手締造的新世界和周大福兩大商業帝國傳給長子,也就是鄭志剛的父親鄭家純。

    憋了好多年鄭家純終於迎來大展手腳的機會。

    他二話不說,一上來就虧掉了上千億。逼得爺爺重出江湖,自己當回太子。

    2016年,鯊膽彤去世,享年91歲。

    現在回過頭看,創始人離世時間較早,或許也讓逐漸執掌大權的鄭志剛面臨更早的思考。

    作為繼承者,他們這一代註定與父輩不同。

    李嘉誠等白手起家的大佬,經歷過漫長的港英政府時期,他們在英美法系下成長為華人頂級富豪,全球矚目的商業巨人,其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歐美世界的廣泛關注。

    一方面,作為舊時代的產物,這些商界大佬的人脈、資產仍與歐美深度嵌合。

    另一方面,父輩們早在回歸之前就紛紛北上廣結良緣,歷經多年經營,就算是北京也還留下很多舊相識,關係網絡盤根錯節。

    父輩們光環纏身,左右斡旋的空間更大一些。後輩沒有一個人擁有這樣豐厚的資源。

    鄭志剛可能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

    2017年,這位愛好藝術、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文科生聯手成立了C資本,此後投資名單中囊括了商湯科技、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思靈機器人等一眾科技公司。用真金白銀,看好中國製造業的未來。

    2019年9月(注意這個時間節點)在新世界發展集團業績發布會上,他又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宣佈新世界將捐出27萬多平方米的農地,用於興建公共房屋及相關設施,以回饋社會。

    總價值33.7億港幣的土地,以象徵式的1港幣租金捐出。

    這個劃時代的壯舉,讓新世界成為香港近百年來第一家捐地的企業。

    姿勢,真的不要太美。

    如此講大局的商人,怎麼可能會被虧待呢?

    今年以來,鄭志剛迷人的笑容頻繁出現在各大央媒的官網上。

    05

    上世紀八十年代,全球興起第三次產業大轉移,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將其製造業遷入內地。港資也蜂擁而入,不斷追加擴大生產。

    在那個混沌初開的時期,港資快速推動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建立起相對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和工業體系。

    內地的製造業,由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升級歷程。從三來一補的勞動密集型起步,慢慢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遞進。

    港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不過,在這輪長達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香港澳門最具聲望的兩大豪門均不是主角,參與最多、參與最深的反而是資產、地位均次於李嘉誠的企業家們,裏頭甚至還有很多是中小企業老闆。

    據傳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先生曾這樣評價過:李嘉誠是商界的傳奇人物,經他的運作,無數商品問世,通過對地產和港口的壟斷,他一度成為了亞洲的首富,但他始終沒有做出過一件國際化的品牌,對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更是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如今,李嘉誠們的後代似乎準備着手翻篇了。

    不是以直接投資的企業家面孔出現,而是以合夥人的身份登上歷史舞台。並延續香港最擅長的東西,金融。

    就在昨天,遠在北京的老王放一個大招,宣稱自己和萬達副總裁以上高管全部換乘紅旗汽車。

    紅旗不是一輛簡單的車,而是凝結了幾代中國人民族工業情結的象徵。

    王健林已經年近七十歲了。連這位昔日的房產首富都還在一線為企業殫精竭慮,香港的後輩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