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資本主義」是什麼? ——評岸田文雄推出的「經濟政策」
10月4日,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岸田文雄當選日本第100任首相。8日下午,岸田在眾院發表施政演說,其核心內容是鼓吹「新資本主義」。認為要緩和日本社會當今嚴重兩極分化的矛盾,可通過調節稅收的方式實現全社會更公平的分配。主張對提高僱員薪酬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可在金融市場徵收資本利得稅,等等。
社會財富原本是全社會人們共同創造的,可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只講「按資分配」——造成少數人鉅富,極大多數人貧困。資本主義是私有制的最高形態,是兩極分化的極致化發展。其結果必然是少數人(資本家)暴富,多數人(勞動者)貧困——富者奇富,貧者赤貧。據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古特雷斯報告:
「目前地球上一半的財富屬於26個人,與之對應的,世界上還有約70%的人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獲得保證」;「不平等是我們時代的特徵之一」。(見《界面新聞》2020年7月19日報道)
26個人居然可以佔有70多億人類擁有的一半財富!
資本一極的暴富與貪婪,導致資本主義生產力具有無限擴張的趨勢;勞動一極的貧困,又使社會購買力不斷地相對縮小。社會購買力跟不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必然導致「生產過剩」危機,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不可克服的痼疾。誠如《共產黨宣言》所言:
「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一時的野蠻狀態;彷彿是一場饑荒、一場普遍的毀滅性的戰爭,呑噬了社會的全部生活資料;彷彿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係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係的阻礙;而它一着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制度必將滅亡的宿命,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那麼,岸田的「新資本主義」能否挽救垂死的日本資本主義呢?看來,這也只能是痴人說夢。
「新資本主義」概念,最早由美國資產階級學者W·E·哈拉爾提出,1999年著有《新資本主義》一書。其後,在2008年比爾·蓋茨提出「創造性資本主義」的概念,豐富了「新的資本主義」理論。
「新資本主義」主張,通過現有制度上的某些變化,為後工業社會創造更高級形式的資本主義。它以政府、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攜手共進,企業可以兼顧行善和盈利,讓市場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作用,使更多人從中獲益。說白了,就是資產階級政府通過一些社會改良措施,緩和階級矛盾,來調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資產階級政府真的能通過國家稅收調節,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問題嗎?
不可能!且不說從根本上改變不了資產階級所有制,因而改變不了兩極分化問題。即使是要推行一些社會改良主義,也得看資本願意不願意。
本次岸田的「新資本主義」主張剛出籠,就遭到尚不願推行改良主義日本資本的反對。就在岸田發表施政演說後,資本即還以顏色,日經指數隨即小漲大跌。岸田立即屈服,10月10日當即表示「暫不考慮加徵資本利得稅」。
岸田的屈服是由其資產階級政府的性質決定的。說到底,日本政府是為日本資本的利益服務的。為了維護日本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他要推行「新資本主義」的一些緩和階級矛盾措施。——加徵資本利得稅,看似損害日本資本的一些眼前利益,目的是要維護日本資本的長遠利益。即便如此,如果得不到日本資本的認同,他也只能屈從資本的意志作罷,奴才是不可能違背主人的意願的。
岸田的表現,鮮活地證明:只要堅持資本主義私有制,就不可能遏制兩極分化。妄圖在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下,用所謂的「新資本主義」——通過國家稅收來調節貧富問題,只能是一種愚弄人民群眾的騙局。
要問「新資本主義」是什麼「東東」?
無非就是社會改良主義新變種。社會改良主義終究挽救不了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命運!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